-
ASCO2016:默沙東PD-1免疫療法Keytruda多種組合方案治療晚期黑色素...
聯合其他治療方案(包括癌症疫苗T-vec、dabrafenib+trametinib、低劑量ipilimumab)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3個研究的數據。這些激動人心的早期數據指明了Keytruda作為組合療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黑色素瘤臨床治療中的巨大潛力。這3個研究分別回答了Keytruda用於多種組合方案中的特定問題,在每個研究中,組合方案的安全性被證明是可管理的。
-
赴美就醫:新溶瘤病毒「以毒攻毒」,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緩解率達67%...
近日,英國晚期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奇蹟般消失的病例引發了全球矚目。研究者認為,是新冠病毒激發了免疫系統抗腫瘤活性。 雖不能指望感染新冠病毒來抗癌,但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已被證實有效,「溶瘤病毒」正是利用了病毒,去「幹掉」腫瘤。
-
黑色素瘤患者能活多久?
核心提示:不少人知道自己患上黑色素瘤心裡充滿了擔憂,因為大多數黑色素瘤都是惡性的,大家很想知道患上這種疾病之後還可以活多久?只要患者及早接受治療還是會好轉的,目前的醫學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這個腫瘤疾病五年的生存率已經達到了60%。
-
FDA批准CMP-001聯合治療晚期黑色素瘤
治療黑色素瘤的方案 FDA已經批准CMP-001與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和伊匹單抗ipilimumab(Yervoy)聯合使用的治療方案,將進行臨床試驗開發,作為延長疾病復發的方法和無法切除的III期或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初始治療方案,以及提高總體腫瘤緩解率治療不能切除或轉移的黑色素瘤患者且先前的抗
-
樂土實體瘤檢測—免疫治療Biomarker綜合評估新指標
JAK1/2: 研究報導,攜帶JAK1/2突變的黑色素瘤、結直腸癌患者經帕博麗珠單抗治療後藥物響應較差,易復發。HPD的發生率在不同的腫瘤類型及不同報導中有較大差異,已知報導的發生率在4%~29%之間。目前,比較公認的HPD定義是指在免疫治療後腫瘤進展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在免疫治療中,腫瘤治療失敗時間(TTF)時間<2個月;腫瘤負荷相比於基線期增長超過50%;免疫治療後腫瘤生長速度超過之前速度2倍以上。
-
黑色素瘤晚期症狀有哪些
惡性黑色素瘤在我國並不多見,但卻是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病程快,復發的可能很高。由很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為晚期,此時治療效果極不理想。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黃霈指出:黑色素瘤早期發現,治癒情況較好,晚期治療難度很大,黑色素瘤晚期症狀有哪些呢?
-
預防黑色素瘤了解臨床表現是關鍵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胃癌、肝癌、白血病等這一類比較常見的癌症,卻很少聽到黑色素瘤這樣的癌種,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相當高的惡性腫瘤,又稱惡性黑瘤,大多原發於皮膚,也可起源於眼、鼻腔等處,早期可發生轉移,轉移部位多見肺、腦。對於黑色素瘤,了解的人並不多,那麼,黑色素瘤到底有哪些早期症狀呢?
-
關於腫瘤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 你知道多少
自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免疫監視學說,免疫檢查點(PD1、PD-L1、CTLA4等)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 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援助計劃正式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4月9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宣布「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患者援助項目」拓展援助覆蓋範圍,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基礎上,將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納入了項目援助對象。
-
中山醫院團隊發現黑色素瘤進展及免疫逃逸新機制
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發生局部和遠處轉移。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00新發病例,導致約55,000名患者死亡[1]。近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其療效在黑色素瘤中尤為顯著,然而免疫治療不應答及耐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進一步探索黑色素瘤發生發展及免疫耐受機製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
什麼是免疫治療,一文讀懂「免疫治療」
何為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息反應或利用各種方法刺激免疫系統反應來抵抗腫瘤細胞。也是近幾年才被發現,明確有效針對腫瘤治療手段。何為免疫細胞?人體免疫系統中負責監督和殺死腫瘤細胞的主要細胞亞群包括:「殺傷性T細胞」「NK細胞」,當腫瘤細胞在人體內無序分化並不受控制的增殖,而殺傷細胞活性減弱,不能有效清除腫瘤細胞,重大疾病就發生了。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扼殺癌細胞了?腫瘤細胞十分狡猾,如果說免疫系統有100中殺死腫瘤細胞的方法,腫瘤細胞就會有101中逃避識別或攻擊方法,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Nat Nanotechnol:納米疫苗+消除MDSC增強黑色素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
2019年8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低應答率、獲得性耐藥和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檢查點治療的臨床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生理藥理學系的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和裡斯本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所的Helena F.
-
Nature: 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Wnt/beta-catenin
他們發現,黑色素瘤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大量的beta-catenin,從而將它們自己與免疫系統的抗癌前線武器-T細胞屏蔽。他們還發現了,beta-catenin是如何阻止T細胞浸潤到腫瘤細胞,從而減弱免疫治療效果的。最後,研究人員們提出建議,該如何繞開這個障礙。黑色素瘤的治療在研發出了免疫療法之後,有了革命性的改觀。
-
Neon新疫苗「一箭三雕」連破肺癌、膀胱癌、黑色素瘤
Neon癌症疫苗延長肺癌、膀胱癌、黑色素瘤無進展生存期Ne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該公司的個體化新抗原癌症疫苗,在早期臨床試驗中延長了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膀胱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這一結果,揭示了癌症疫苗這一創新免疫治療模式的潛力。Neon公司開發的NEO-PV-01是一種「量身定製」的個體化新抗原疫苗。
-
免疫治療成功率幾何?
由於單克隆抗體阻斷免疫檢查點大獲成功,腫瘤免疫療法一時炙手可熱。對於部分癌症患者而言,伊匹單抗等單克隆抗體能解除癌症引起的免疫抑制,誘導持續的治療響應。然而,由於只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有響應,因此尋找可靠的、預測哪些個體對於這類治療有響應的生物標誌十分必要。Van Allen等人發表了110位黑色素瘤病人在接受伊匹單抗治療前的基因分析結果。
-
破解PD1耐藥黑色素瘤治療難題!遠大醫藥給出創新方案
全球每年有大約20萬人被診斷為黑色素瘤,白種人黑色素瘤90%屬於非肢端皮膚型,中國人群則以黏膜和肢端皮膚型為主。與其他實體瘤相比,黑色素瘤除早期手術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療,預後差,致死年齡更低。此外,黑色素瘤通常被認為是免疫原性最高的實體瘤,因此對免疫療法高度敏感,Keytruda、Opdivo等PD1單抗藥物最先獲批的適應症也均為黑色素瘤,為BRAF抑制劑耐藥的患者提供了二線治療的新選擇。但是當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對PD1藥物也發生耐藥之後,就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1日電 (王鵬)記者11日從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分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日前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至頭頸部鱗癌,這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
戰「黑」取得新進展 肢端黑色素瘤迎來裡程碑式研究成果
文:小餅肢端黑色素瘤是亞洲黑色素瘤的主要發病亞型,常見於足底、手掌和甲下。相較於皮膚黑色素瘤,肢端黑色素瘤有著相對獨特的臨床病理特徵以及基因突變特點,預後更差、死亡風險更高,其免疫治療有效率較低,尚無良好的治療策略。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任何TCR療法獲得陽性結果的首個3期臨床試驗,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的首個陽性3期臨床試驗。mUM患者預後很差,幾十年來情況沒有明顯改變。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成為40年來第一個改善mUM患者OS的新療法。
-
有基因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用藥前一定要注意這2點,才能「對症下藥」
黑色素瘤的發病與一些基因突變相關,「大名鼎鼎」BRAF基因就是其中之一,我國4個黑色素瘤患者中就有1個攜帶這一突變[1]。 除此之外,還包括 NRAS、MEK1、KIT、CTNNB1 等突變。具體突變的發生比例詳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