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的擴張有賴於經濟景氣度更長期的改善,宏觀政策的支持必不...

2021-01-18 FX168財經網

文 / Becky2020-09-01 09:47:29來源:FX168

【中國財新PMI數據點評】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升至53.1,為2011年2月以來新高。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仍在持續,供給、需求兩側同步向好,海外需求亦走強。就業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就業的擴張有賴於經濟景氣度更長期的改善,宏觀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尤其在國內外經濟運行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相關政策不宜明顯收緊。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祝寶良宏觀經濟數據及基礎理論解析
    宏觀經濟預測監測分析方法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祝寶良 zhubl@mx.cei.gov.cn  一、宏觀經濟分析基本框架 1、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短期) 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經濟目標
  • 【廣發宏觀賀驍束】貸款需求指數企穩的宏觀意義
    其取值範圍在0~100%之間,指數在50%以上反映貸款需求處於向好或擴張狀態。作為環比擴散指標,貸款需求同比增減較其絕對值更具有顯著經濟意義。9月貸款需求指數錄得65.20%,同比增速時隔五個季度首次回升。貸款需求指數對大類資產表現具有顯著解釋力。
  • 宏觀經濟政策也具有「J曲線效應」
    「J曲線效應」原本是國際收支調節理論中用來說明本國貨幣貶值後,最初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經常項目收支狀況開始得到逐步的改善。不過,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上,道理也一樣,即經濟政策的不斷推出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也具有「J曲線效應」。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理論上,超常規貨幣政策能壓低長期實際利率,向銀行體系注入基礎貨幣,並改善信貸擴張的條件,因此能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加速通脹。但現實中的政策效果卻在多方面超出了理論預期。本文對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操作進行了歷史回顧,並分析了政策實施和退出過程中美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利率走勢、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等方面的表現,主要結論有4方面。
  • 抗擊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
    可以說,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第一層面的戰略部署,擴張態勢初顯。  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抗擊疫情,一定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就像過去兩年累計超過3.6萬億的減稅降費,還有不低於GDP增速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前者的意義在於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後者的作用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周轉。
  • 2020年宏觀政策定調,總理強調保持就業大局穩定
    會上,李克強強調,要實施好宏觀政策,提振市場預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體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三大政策做出了詳細要求。這說明,「就業優先政策」在今年仍將置於宏觀政策層面。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這是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 CF40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報告》:
    4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在北京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目前全球經濟處於近年來的高點,全球貿易增速企穩;從內部環境來看,信用擴張放緩,國債利率顯示趨勢下行拐點,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結售匯出現小規模逆差,外匯儲備基本穩定,財政收支出現反彈。
  • 當前我國居民、企業經濟感受度的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非常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的合計佔85.1%,比2016年調查結果增加2.9個百分點。比較兩次調查結果,各地區表示有信心的居民均超過八成,中、西部地區居民信心更強,東北地區居民信心顯著提升。
  • 餘永定:為什麼這幾年我都主張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採取更具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抑制經濟增速的下滑呢?從那時起,我開始同主流產生分歧,這種分歧一直延續到今天。  《經濟觀察報》:您指出,長期因素會通過許多中間環節影響近期經濟表現,但長期因素不能用來解釋近期經濟表現。宏觀調控和結構改革並不互相排斥。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馭勢2021|餘永定:為什麼這幾年我都主張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採取更具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抑制經濟增速的下滑呢?從那時起,我開始同主流產生分歧,這種分歧一直延續到今天。《經濟觀察報》:您指出,長期因素會通過許多中間環節影響近期經濟表現,但長期因素不能用來解釋近期經濟表現。宏觀調控和結構改革並不互相排斥。
  • 調查顯示:群眾和企業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的
    近期,2017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出爐,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城鎮新增就業等指標均超出了預期,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為明顯。向好的數據背後,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的感受度究竟如何?宏觀經濟數據是否與群眾和企業對經濟狀況的感受一致呢?
  • 【招商宏觀】《政府工作報告》核心指標解析——2020年5月宏觀政策...
    招商證券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長期致力於宏觀經濟研究,秉承全球宏觀,本土智慧的獨特視角,力爭為投資者提供最寬視野、最接地氣的宏觀經濟研究成果。《我們的政策分析框架與今年以來的政策變化》  2.《本輪穩增長和之前有何不同?》——2018年12月宏觀經濟政策分析月報  3.《內需能不能穩住?》——2019年1月宏觀經濟政策分析月報  4.《改革對標的藍圖與金融工作的質變》——2019年2月宏觀經濟政策分析月報  5.
  • 天弘基金姜曉麗:把握債市拐點要先於政策出臺 預判宏觀經濟是前提
    「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債券市場拐點出現的節奏非常清晰,但總結有三點:一是宏觀經濟要變好;二是貨幣政策要清晰;三是債券市場出現拐點。」姜曉麗表示,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確認後,債券市場就會出現反應,但如果貨幣政策較為清晰時,就無法挖掘市場投資機會,因此,要先於政策清晰之前做出判斷,作出判斷的依據就在於對宏觀經濟的預期。
  • 章言該:中國宏觀槓桿率的解析,以及未來趨勢和應對之策
    應對疫情的非常規政策,在引領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的同時,也帶來了債務擴張和宏觀槓桿率上升。社會融資規模,是衡量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指標。除了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這一項是股權融資外,其它的分項多屬於債權融資。多數年份股權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在5%以內,因此社會融資規模可以衡量實體經濟的債務擴張情況。
  • 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原標題: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2020年,全球經濟在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孫國峰認為,「當更低的經濟增速是因為潛在產出下降(potential output),而不是產出缺口擴大,那麼過度刺激性的宏觀政策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他稱,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隨著今年中國經濟回暖,孫國峰表示,中國槓桿率在下降,且中國的信貸缺口(credit-to-GDP gap)也在收窄。
  • 財信證券2021年宏觀策略:資本市場仍然處於慢牛行情之中
    2020年美聯儲為了應對疫情造成的生產停滯、大面積失業進行史無前例的擴表,美聯儲總資產從4.3萬億擴張到7.4萬億,領先指標M2增速達到二戰後最高水平。2021年經濟恢復正常後貨幣政策加碼幅度必然縮小,但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後量化寬鬆退出難度,以及考慮到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將2%平均通脹、充分就業作為目標,即使2021年短時間內通脹超過2%,貨幣政策也較難出現極端的轉向。
  • 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威脅是什麼?這五項政策可出臺應對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就是需求不足,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這也是接下來經濟運行的主要威脅。考慮到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孱弱,擴大總需求需要落實在信貸增長,具體對策包括及時調整利率、理順基建項目融資來源、加快都市圈建設、流動人口落戶相關政策支持等。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華夏策略組: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  弱復甦開啟是2009年的縮小版  從華夏基金策略觀點思索關於國內宏觀經濟,大家關注數據的人都感受比較深刻,那麼今年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內宏觀經濟在年初劇烈的下行,最低點是3月份,因為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這種管控,恢復進度比較快,數據從二季度以來恢復,四月份以後一直在持續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