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抗病毒天然產物新發現]具有優於病毒唑抗RSV活性的間苯三酚衍生物

2021-02-22 病毒學界

桃金孃科Myrtaceae植物廣泛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其富含萜烯和精油而聞名,尤其是一些新穎的間苯三酚衍生物的存在引起了天然藥物化學家廣泛的興趣。這些間苯三酚衍生物中,間苯三酚-萜類加合物(phloroglucinol−terpenoid adducts, PTAs)是數量最多最有吸引力的一類,以往報導的PTAs中間苯三酚和萜的部分多由一個C-C鍵(兩個連接點)或兩個C-C鍵或C-O鍵(四個連接點)連接。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是原產於中國南方的一種常青樹,它的芽和葉被廣泛用作治療感冒、發燒和炎症的草藥。暨南大學葉文才教授課題組前期研究報導過水翁葉的化學成分(J. Org. Chem. 2018, 83, 8522−8532),近日,該課題組又報導從水翁的芽中分得了兩個具有新穎骨架和抗RSV活性的間苯三酚衍生物(其中化合物1結構如下圖所示)。相關研究發表於Org. Lett.,題為「Cleistocaltones A and B, Antiviral Phloroglucinol-Terpenoid Adducts from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化合物1和2是首次報導的萜和間苯三酚通過三個C-C鍵連接的例子,文章中討論了可能的生源途徑。利用CPE法測定了化合物對RSV的抑制作用,Ribavirin作陽性對照(IC50為15.00 ±1.00μM)。化合物1和2表現出優於陽性對照的抑制活性,IC50分別為6.75 ± 0.752.81 ± 0.31 μM。此外,免疫螢光分析顯示化合物1和2可以顯著的減少Hep-2細胞中RSV F蛋白的表達;共聚焦顯微鏡分析結果顯示RSV感染的細胞中F蛋白主要定位在細胞膜上,通過細胞間融合介導病毒合胞體的形成,而在用化合物處理後則沒有合胞體的形成,如下圖所示。


從水翁中分得的兩個新骨架間苯三酚衍生物提供了一類全新的RSV抑制劑設計的分子骨架,作為抗RSV先導物值得進一步研究。

原文DOI:10.1021/acs.orglett.9b03743

本期編輯:碳硼酸

相關焦點

  • 具有農藥活性的查爾酮衍生物研究進展
    查爾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腫瘤、抗氧化、抗真菌、抗蟲、抗炎及抗病毒等。本文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發現查爾酮衍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部分:⑴ 查爾酮A環和B環引入不同基團如羥基、甲氧基、滷素及取代的氨基等;⑵ 查爾酮A環和B環用其他的雜環代替等;⑶ 查爾酮結構中的α,β-烯酮部分可與尿素、硫脲、鹽酸羥胺、取代肼等合環生成嘧啶酮、嘧啶硫酮、異噁唑啉、吡唑啉等;⑷ α,β-烯酮還可以通過加成、還原、縮合等反應衍生。
  • 天然小分子抗癌持續研發!盤點抗腫瘤天然產物分子
    多年來的努力,天然產物抗癌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很多天然小分子已經成功上市,並成為了相應領域的明星治療藥物。下面,筆者帶大家來盤點一下抗腫瘤天然產物分子。一.紫杉醇:首個微管蛋白抑制藥最初,研究人員從紅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枝葉中發現了白色生物鹼類毒性成分,但具體物質未知;隨後,美國研究人員Barclay專門提取了紅豆杉樣品進行了活性篩選並發現了其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進一步的提取研究,研究人員找到了提取物中活性最強的的白色結晶單體,並將其命名為紫杉醇
  • Chem Commun:新方法合成出具有較高抗HIV活性的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
    2020年4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理工學院能源科技中心、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一步法來獲得水溶性富勒烯化合物,這些富勒烯化合物具有顯著的生物學特性,比如有效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能力。
  • JMC|基於結構的天然產物黃連素的結構改造
    近年來,黃連素的抗心律失常、調控能量代謝、降血糖血脂和抗癌等多重功效使其成為一個「明星」中藥單體化合物。儘管黃連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其抗癌作用在臨床應用上仍具有許多局限性,包括抗癌活性低、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然而,由於黃連素的分子靶點不清楚,以往對黃連素的改造比較盲目和隨機,並未取得較好的進展。
  •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項目獲973立項
    天然產物一直是生物活性物質和實用藥物的重要來源。該項目將針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發展高效且實用的合成路線,以及揭示其結構­­—活性關係和作用機制。選擇一批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或免疫等活性的生物鹼、環酯肽、皂甙和萜類等天然產物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巧妙的合成路線,發展高選擇性和高效的合成策略,實現它們的化學合成。
  • 【文獻閱讀】通過蛋白質組學鑑定靶點的一類新型抗HIV-1藥物
    HIV活性的四個新類固醇類化合物和二個已知化合物,文章對它們的波譜數據和化合物4的抗HIV活性、構效關係等進行了介紹。         到目前為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大大減少了愛滋病毒引起的死亡,並改善了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質量。然而,HIV可以對目前使用的幾乎所有類別的抗病毒藥物產生抗藥性。此外,長期藥物毒性也是主要問題。因此,仍然需要繼續發現和開發可以改善耐藥性或降低毒性的新型抗HIV藥物。    天然產物是最成功的潛在藥物來源,例如青蒿素,它徹底改變了瘧疾的治療方法。
  • J Nat Prod:天然產物具有對抗致病病毒的潛力
    以SARS-CoV-1/2和MERS-CoV病毒為代表的冠狀病毒生命周期,圖片來自Jennifer Matthews。我們發現,天然產物是一種有價值的抑制劑來源,可以作為靶向攻擊這些病毒的新藥物開發活動的基礎。」該研究團隊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技術與生物醫學中心(CMBB),該中心收集和分析在海洋環境中發現的化合物,以尋找作為抗生素、抗癌藥物和其他具有醫療效益的產物的潛在功效。
  • 1981-2019:天然產物來源的新藥研發綜述(附抗病毒藥物列表)
    ,NB為植物藥,ND為天然產物衍生物;S為合成藥物;V為疫苗;NM為天然產物類似物) 文章綜述了多種疾病的治療藥物,小編簡要介紹其中的抗病毒藥物(藥物清單見文末)。Disoproxil)為一例天然產物衍生物(ND)乳清酸鹽,作為富馬酸鹽於2001年被批准。
  • 北大科學家告訴你,傳統中藥桑白皮的活性天然產物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的方法十分有限,包括了轉錄組分析、活性導向蛋白分離以及基於同源性的反向遺傳學研究,如圖1所示。但這幾種方法也有自身的一定局限性,不能有效促進植物中全新功能蛋白的發現,因此,開發出新穎的研究方法對於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藥物所發現一系列天然產物結構來源的AMPK變構激活劑
    利用這一篩選方法,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並結構優化了一個天然產物結構來源的系列AMPK直接變構激活劑:原人參二醇(PPD),它是在針對AMPK異源三聚體α2β1γ1激活劑的篩選中被發現的。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並驗證了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發現老藥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滿足目前新冠病毒肺炎臨床急需。
  • 盤點|國內天然產物資料庫
    天然產物是新藥發現的重要源泉,天然產物化學成分實物庫與資料庫的建設對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目前國內可以公開查詢到的有關天然產物的實物庫和資料庫建設情況進行概述,希望對天然產物的研究與開發有所幫助。
  • 【新發現】海藻提取物抗新冠性能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而研究表明,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改善,但能幫助病人恢復。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細胞實驗發現,一種海藻提取物抗新冠病毒能力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會附著在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上。一旦固定,病毒會將其自身的遺傳物質注入細胞,劫持細胞機制以複製病毒。
  • 【中國科學報】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脂肽類天然產物是由非核糖體肽和聚酮雜合途徑合成的一類抗生素,結構中既含有親水性胺基酸單元,又含有疏水性脂肪鏈,表現出抗菌、抗腫瘤和抗病毒等多種生物活性。脂肽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新型高效DHODH抑制劑的發現與設計在開展此項研究的過程中,正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基於前期的研究結果和作用機制分析,合作團隊迅速響應開展了針對抗新冠病毒的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兩候選藥物S416和S312抗新冠病毒EC50分別為0.017 μM和1.6 μM;S416細胞試驗抗病毒作用比瑞德西韋(EC50=0.77 μM,SI>129.87)強45倍;比氯喹(EC50=1.13μM, SI>88.5)的活性強60餘倍,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SARS-CoV-2候選化合物(圖2)。
  •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
    苯並呋喃結構單元作為重要的生物活性基團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分子和藥物分子中,在抗腫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優異的生理活性。2015年,有34種臨床批准的藥物是苯並呋喃衍生物,包括達非那新、維拉唑酮、雷美替胺等。
  • 天然產物抗癌:我國腫瘤藥物開發的優勢方向
    紫杉烷類抗腫瘤藥物紫杉醇(結構式如圖一所示)是最具抗癌活性的天然產物之一,該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多西紫杉醇已被廣泛用於卵巢癌、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種腫瘤的臨床治療。喜樹鹼類抗腫瘤藥物除紫杉醇之外,喜樹鹼是研究最多的天然抗腫瘤藥物之一。喜樹鹼最早是從我國珙桐科植物喜樹的皮及果實中提取得到,是一種含有喹啉環的生物鹼。       值得一提的是,喜樹鹼本身雖然具有抗腫瘤活性,但由於存在水溶性差、副作用大等多種缺陷,其本身並不適合直接作為一種抗腫瘤藥物。
  • 【新發現】武漢科學家首次發現:薑黃素具有抗病毒特性,或可預防多...
    而近日,武漢科學家研究發現,薑黃素具有抗病毒的特性,或能用於預防多種疾病。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為了確定薑黃素的潛在抗病毒特性,研究小組用不同濃度的薑黃素處理實驗細胞,然後用TGEV感染細胞,結果發現,高濃度的薑黃素會減少培養細胞中病毒粒子的數量。這表明薑黃素對TGEV增殖和病毒蛋白的表達具有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
  • 海綿共附生毛球腔屬真菌活性代謝產物及降脂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海綿自身物理防禦差,海綿共附生的微生物往往能夠產生活性代謝產物來協助海綿抵抗捕食者,這些代謝產物結構獨特,生物活性豐富,是海洋藥物及其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劉永宏團隊長期從事海洋微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研究,對採自徐聞的美麗屬海綿來源毛球腔屬真菌進行了次級代謝產物研究,近期在呋喃酮類化合物降脂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