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用舌頭感到味覺,你知道昆蟲通過什麼感受味覺的麼?

2021-01-22 愛如月光

在動物界,不同物種的味覺感受器數量差異很大。有些動物的味覺極其遲鈍,有些動物的的味蕾遍布全身,最高可達175,000個,而成年人大約有10,000個味蕾。所有的動物都會用味覺來區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食物,這是避免有毒食物或過量攝入某些化合物(如鹽)的重要功能。

食肉動物

食肉性動物是指主要以肉類作為日常飲食的動物,其味蕾通常比雜食動物少。獅子的舌頭上大約有470個味蕾,而大多數食肉動物都可以感受到苦味,這有助於它們避開腐臭的肉類。但是包括大型貓科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在內的一些食肉動物卻不能感受到甜味,它們並沒有相應的味覺感受器。因為肉不是甜的,這些味蕾並不能幫助食肉動物辨別食物,所以它們也是不必要的。當你的食物幾乎只有一種類型時,味蕾的數量也相應較少。

雜食動物

雜食性動物是指既吃植物又吃動物的一類的動物,它們的味蕾數量比食肉動物多,一般能夠感受到包括甜味在內的五種味道。豬大約有15,000個味蕾,這無疑給了它們一個優勢,而食肉動物幾乎不吃水果。許多鳥類也是雜食性動物,但對於雜食動物比食肉動物有更多味蕾的規則來說,它們是一個例外,因為鳥類的味蕾數量在動物界中是最少的。

其中雞的味蕾最少,通常不超過30個,而其他的鳥類大約也只有20-60個味蕾。鸚鵡是鳥類中味蕾數量最多的物種,它們有幾百個味蕾,但其數量仍比不上其他雜食動物。有人認為鸚鵡吃辣而不怕辣,是因它們沒有感知辣味的味蕾,但這也是一種誤解。「辣」並不屬於味覺,只是是舌、口腔和鼻腔黏膜受到刺激產生的辛辣、刺痛、灼熱的感覺。

食草動物

草食性動物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類的動物,它們通常比其他陸棲動物有更多的味蕾。牛的味覺很發達,可以區分四種基本味道(甜、鹹、苦、酸),它們大約有25,000個味蕾,味覺感受的強弱取決於個體當前的食物需求。這些額外的味蕾可以幫助食草動物迅速地辨別苦味(可能有潛在的毒性),區分生長在安全植被中的危險植物。

而且牛非常偏愛甜味(高熱量)和鹹味(電解質平衡)的食物,植物中的鈉含量很低,而且它們不能像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那樣從肉類中獲取鹽,所以味蕾可以幫助它們找到含鹽的物質來補充缺失的元素。為了協助它們的尋找鈉鹽,其嗅覺和味覺感受器能夠探測到微量的鈉鹽。如果牛的鈉鹽含量近乎消耗殆盡,它們就會表現出更強的尋找鈉鹽的自發活動。

魚類

魚的味蕾往往比陸地動物多,且味蕾並不局限在它們的嘴中,許多魚類的皮膚上布有味蕾。充足的味蕾有助於它們通過水來感受味道,探測食物,並準確的定位食物的方向和位置。鯰魚的味覺是所有動物中最有名的,其味覺感知能力極強,它的味蕾遍布整個身體表面和口咽腔內側,因此被稱為「遊動魚的舌頭」。

昆蟲

很多昆蟲是用腳來「品嘗」食物的,考慮到大多數腳的氣味,通過腳來感知世界聽起來並不那麼吸引人。所以,當一隻蒼蠅落在你的三明治上時,不僅僅是在休息,而是在品嘗你的午餐。蒼蠅落到食物上之後,首先會用它的感受細胞來判斷食物的味道,確定這些食物是可食用的還是有毒的蝴蝶也可以通過腳來品嘗世界,但它們這樣做的原因不同。

蜜蜂的觸角、下顎和前肢上都有味覺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可以幫助蜜蜂感知花朵的甜味。而昆蟲並不是唯一能用腳來品嘗食物的動物。章魚的8條腿上有多達1800個吸盤,每個吸盤都布滿了化學感受器,可用來探測食物。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什麼是味覺地圖嗎?來看看科學是如何糾正味覺地圖的
    先給說說味覺地圖是什麼。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德國科學家戴維·黑尼希對味覺做了一個實驗,他把酸、甜、苦、鹹、這四種味道的溶液塗在了參與者舌頭的不同位置上,然後讓這些參與者評價這些味道的相對強度。酒杯設計界的泰鬥人物,格奧爾格裡德爾,他所設計的酒杯就是依據味覺地圖來設計的,通過引導酒液流向舌頭上的某個特別的位置,從而讓人們能更好地品嘗到酒的味道。不止是與美食相關的領域,還有教育領域,那些在課堂上,不斷用舌頭的不同區域來嘗試不同味道的實驗課,還有心理學書籍上對味覺的說明,都強調說,舌頭上的不同位置對味道是有著不一樣感受的。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不過,麻既不是痛覺也不是觸覺,而是一種震動感,它刺激的是我們的震動感受器。        2013年,英國的科學家發現了麻的本質,這是一種接近於50赫茲的震動。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體驗一下麻的感覺,但是手邊又沒有花椒的話,你可以讓自己的舌頭以每秒鐘50次的頻率來震動,它們的感受差不多。因此,麻味是震動感而不是味覺。盲區3:澀味是否為味覺?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最早是德國人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提到舌頭不同區域對於味覺的敏感性差異,波林在引用的過程中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才最終導致這一流傳甚廣的謬論形成。他通過在人舌頭的不同區域滴上鹹、甜、酸、苦四種味道的樣品後,發現在舌頭不同區域的味蕾敏感性是不一致的。他發現舌尖和舌邊的味蕾是最敏感的,但他並沒有斷言這種現象和味道相關。但他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發現,隨即使得不同舌頭區域對應不同味覺這一想法深入人心。
  • 舌頭真的用不同部位,去感受不同味覺嗎?
    書店裡的生活大學,我們聊聊舌頭味覺。,負責了不同的味覺,例如舌頭的前端能感受甜味,舌頭的兩側能感受酸味,舌頭兩側靠後的位置可以感受到鹹味,而舌根能感受到苦味。舌頭的不同位置分別感受不同味覺,這個說法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個世紀初,1901年,名叫哈尼格的德國生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就介紹了他用不同味道來刺激測試者的舌頭後,從他們舌頭的不同位置得到的味覺敏感程度分布。從他的研究結果看,不同味覺在舌頭上的分布其實沒有質的差別,舌頭的任何區域其實都能同時感受到酸甜苦鹹。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
    舌頭沒有味覺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症狀,下面為您準備了舌頭沒有味覺的原因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1.物理性損傷因素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酸甜苦辣鹹,有一個不是味覺?其實你不懂自己的舌頭!
    但是在吃這件事上,大家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誤解——你並不了解你的舌頭。中國的古人認為,味覺有五種:酸甜苦辣鹹。但亞里斯多德說,味覺有四種:苦酸甜鹹。誰說的對呢?——都!不!對!辣是一種痛覺,而辣椒素受體在口腔以外的黏膜上也有分布……默默點頭的人一定都有過慘痛經歷,我就不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了。那亞里斯多德錯在哪裡呢?戳文末視頻,本期科學BangBangBang,果殼網總編輯徐來帶你Bang一下——味覺!
  • 我們的舌頭是怎麼感受到酸甜苦辣的?動物也有味覺嗎?
    其中在新年的歡樂派對上,能讓我們吃的有滋有味,舌頭功不可沒。舌頭不僅可以起到感受味覺和輔助進食、幫助吞咽等功能,而且舌頭上面滿布的味蕾能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受酸甜苦辣的舌頭都有哪些秘密。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提醒一下,辣味兒科學上講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受,一種燒灼感,一種痛感,如果你喜歡辣,那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被灼燒的痛感。    也許你還會辯解,還有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但那些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如果非要說有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具體可了解新民晚報發布的兩篇闢謠文章。——素材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交流群下面是新民晚報關於《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和下兩部分的內容提要,供參考學習。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1901年,德國D.P.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這是我學習做飯首先想知道的事情之一!人有了味覺才知道好吃,美食自然與味覺是分不開的。但味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可是做飯的人不能不知道的啊!學做飯,我就喜歡刨根問底!味覺的定義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舌頭也能聞到氣味嗎?味覺細胞中竟含有嗅覺感受器
    味覺可以感受到舌頭上的甜味、鹹味、酸味、苦味和鮮味分子,它演化成了一個『看門人』,能夠評估我們放進嘴裡的食物的營養價值和潛在毒性。嗅覺提供了關於食物味道質量的詳細信息,例如,我們能通過嗅覺知道吃的是香蕉、甘草還是櫻桃。大腦會結合來自味覺、嗅覺和其他感官的輸入,創造出多模態的味道感覺。直到現在,味覺和嗅覺都還被認為是獨立的感覺系統,它們各自的信息要在到達大腦之後才相互作用。
  • 從「舌頭的味覺分區」看偽科學如何產生的
    那些常識曾經被你當做人生的真理,但實際上它們沒有任何意義。比如說這個:你的小學老師有沒有告訴你,人的舌頭對不同的味道的感覺是有分區的。如果有過的話,那麼恭喜你,你並不是唯一聽過這個的。根據紐約時報. Clairborne Ray的說法,人類的舌頭的某些部位可能對一些類型的味道稍微敏感(注意,"稍微")。然而,我們並不能清楚地畫出這一區域的輪廓。
  • 【冷知識】關於鯨豚類生物的味覺,你知道多少?
    絕大部分哺乳動物都具有豐富的味覺,「酸甜苦辣鹹」五味,對於一個地道的吃貨而言,喪失味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簡直不敢想像。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鯨豚類的味覺知識,在講述之前,首先先為大家細細講解一下關於「味蕾」的構造。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流言】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味蕾結構】味覺是通過味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 TRC)產生的。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顎表面和咽喉部黏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
  • 舌頭各處的味覺一樣嗎?看張圖你就明白了丨知力百科
    舌頭上的味蕾可以感覺到各種味道,只是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敏感度。舌頭不同區域的舌乳頭,所含味蕾數目不一致。其中,舌尖、舌側及舌體後部等這些部位所含的味蕾數目較多,而舌體中部味蕾數目較少,味覺感受較為遲鈍,因此,舌頭各部分的味覺是有區別的。舌尖主要品嘗甜味,酸味則通過舌兩側,舌尖兩側對鹹味敏感,而感受我們最不喜歡的苦味的部位在舌根部。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味覺的生理基礎味覺的產生:呈味物質刺激口腔內的味覺感受體,然後通過一個收集和傳遞信息的神經感覺系統傳導到大腦的味覺中樞,最後通過大腦的綜合神經中樞系統的分析,從而產生味覺。不同的味覺產生有不同的味覺感受體,味覺感受體與呈味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