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會不斷的追求某些東西,而這些統我們可以統稱為需求。這裡,理論將基本上所有的需求分成了5個不同的層次,而人只有滿足了底層的需求,才會進而追逐更高層次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對需求的渴望是逐層漸進的。其中,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然後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需求。從這5個需求的順序可以看出,理論中所提出的對需求的渴望其實更像是一個人從外部環境最後到自我思想的滿足。
現在,因為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於生理以及安全方面的需求已經逐步滿足,基本不會再出現飢不裹腹或者隨時感受到對於安全的威脅。所以,在本能的驅動下,人們趨向於更高層次的滿足,也就是第三階段的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簡單的來說,就是與他人建立情感的聯繫,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也就是愛和歸屬感。人們普遍希望歸屬或被賦予一定的社會團體,成為群體中的一員。而愛,也是一種歸屬,包括愛與被愛兩個方面。
而實質上,社交到底能給到我們什麼呢?
從定義上來說,社交是指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之間的正常交際來往,其中,人們會運用一定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思想與意識交流,從而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這裡所指的社會活動,其實並不會太陌生,最常見的就是用手機和別人聊天,或者在某個地方參加一場聚會。而我們從中能夠得到的最簡單的東西,就是交流中所產生的純粹的情感,也就是快樂,愉悅。
同時,社交是具有互利性的。打個比方說,當你在參加一場聚會時,往往你會得到與人交流的機會,無論是對情感的訴求還是對信息的傳遞,你總能找到一種舒服的方式來滿足你對於社交的各種需求。同時,在場的其他人也會和你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利和機會來滿足他們自己。所以,一場不錯的聚會往往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對於社交需求的滿足感,從而提高社會的進程。
所以,社交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我們,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活動。這也是為什麼,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各式各樣的社交軟體層出不窮。因為我們渴望社交,渴望交流,渴望理解,渴望快樂,渴望愛。而有一天,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有效地得到社交滿足,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互相理解,得到接納,那這個社會肯定變得會更加明亮,更加開朗。
那麼,你對社交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或者想法,歡迎留下你的見解,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交流。
下一次,我們將會進一步探討「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社交活動」。
有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隨時留意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