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詹偉康等研究人員利用MODIS遙感一級產品反演的珠江河口懸沙濃度數據,系統性分析了珠江河口水體懸沙濃度(SSC)在不同時空尺度下變化特徵及其動力機制,相關成果已發表在《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上。
懸浮泥沙對河口及近岸環境中複雜的物理、生化以及地質過程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本項研究結果表明,珠江河口SSC存在顯著且特殊的季節性變化特徵。河口西北部區域,SSC呈現洪季高枯季低的變化結構,而河口東南部區域則與之相反,表現為枯季高SSC洪季低SSC的特徵。這種反相的季節性變化主要由珠江河口不同區域的懸浮泥沙受徑流、風及水體層結等因素的影響權重不一所引起。珠江河口SSC存在顯著的年際變化,主要受珠江流域降水年際變化控制。珠江河口SSC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平均SSC下降速率為1.02mg/L/yr,但存在空間和時間差異性。空間上,西灘和河口北部區域SSC下降更顯著,而河口東南部下降相對較緩。時間上,枯季比洪季下降速率快。導致河口SSC長期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為上遊水庫建設引起的徑流輸沙量減少。
該研究由廣州市科技項目(201607020042)、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項目(LTOZZ1705,LTOZZ1803)和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項目(ISEE2018PY05)共同資助完成。
相關論文信息:Zhan, W., Wu, J., Wei, X., Tang, S., & Zhan, H. (2019).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observed by MODIS during 2003–2015.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72, 22-32.
珠江河口表層懸沙濃度動力機製圖:(a)洪季, (b)枯季
珠江河口懸沙濃度變化趨勢:(a)洪季,(b)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