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

2021-01-18 勞月夜聊

愛爾蘭電影《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詞典《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所謂「教授」,指的是曾經擔任《牛津英語詞典》主編的詹姆斯·墨裡,但他卻從不是正經的教授,而只是一個出身微寒、從未上過大學的語言學天才。所謂「瘋子」,指的是關押在英國布羅德摩爾精神病院的美國退休軍醫威廉·切斯特·邁納,他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精神病人,而在第一版《牛津英語詞典》中貢獻了1萬多個詞條。

1872年2月17日凌晨,倫敦泰晤士河邊的蘭貝斯區發生了一起槍擊案。美國退休軍醫威廉·切斯特·邁納誤殺了司爐工喬治·梅裡特。邁納在法庭上再三辯白,當晚有人闖進他的房間,他追出來殺錯了人。法庭判決,以「法定刑事精神病患者」 的名義將邁納永久關押。在布羅德摩爾精神病院,邁納告訴看守芒西,把他的退休金都給梅裡特太太撫養她的孩子。

1857年開始由英國語文學會負責編寫的《牛津英語詞典》起步就困難重重,陷於難產。此時,14歲就退學謀生,沒有學位,自學成才,精通十幾種語言的詹姆斯·墨裡被推薦給了詞典編委會。在牛津大學的專家學者們經過20年努力一事無成之後,把墨裡這樣「卓越的反教條人才」當做《牛津英語詞典》的「靈丹妙藥」成了唯一選擇。

詹姆斯·墨裡果然拒絕墨守成規,一上任就推出了一個全新的舉措:全民參與。他在報紙、書店、圖書館發放傳單廣告,動員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一起為詞典收集詞條定義,然後通過郵寄方式發送給編委會。看到此處,我不禁恍然大悟,維基百科這樣開放互動式的編撰詞典方法,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就已經在《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用過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邁納在精神病院裡看到了墨裡的傳單,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短時間內,他給墨裡寄去了1萬多個詞條的筆記,解決了詞典編輯中的難題。1884年,《牛津英語詞典》第一分冊終於出版。墨裡興衝衝地帶著詞典來到布羅德摩爾,卻發現邁納居然是被終身關押的精神病殺人犯。

此時,看守芒西也找到了梅裡特太太,但她拒絕了邁納的退休金。芒西只好不斷地買了食品來救濟梅裡特太太和孩子們。為了表示感謝,梅裡特太太來到精神病院,並給邁納送了一本書。邁納發現梅裡特太太不識字,就教她認字。文字裡蘊藏的美好感動了梅裡特太太,也讓她了解了邁納,讓她萌生出愛意。

梅裡特太太的愛意並沒有使邁納的病情緩和,反而使他陷入了更深的自責中。此時,《牛津英語詞典》的編撰者是個精神病殺人囚犯的消息被報紙披露。墨裡和編委會陷入了漩渦中。

這部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編撰過程中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由歐美電影界兩位大名鼎鼎的巨星主演。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得者梅爾·吉勃遜飾演墨裡,兩度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西恩·潘飾演邁納。他們把這兩位頗具個性的人物演繹得真實生動,感人肺腑。

在墨裡身上,有著梅爾·吉勃遜扮演角色慣有的宗教狂熱般的熱情。面對牛津大學的頂級專家,他豪放地說:「一件事如果一個人做,可能要用一百輩子。100個人做的話,這一生一定能做完。要是有1000個人,幾年就能完成。」在100多年前,用全民參與、開放互動的方式來編撰大英帝國的第一部官方詞典,無疑是一個瘋狂的舉動。在他的詞典中,又有一位真正的精神病殺人囚犯擔當了重任,更令人難以想像。所以,看完電影,我覺得墨裡才更像一個瘋子。

而在邁納身上,更獨具西恩·潘飾演性格分裂人物的特點。戰爭給邁納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但卻沒有損害他的知識、才情和理智。西恩·潘用精湛的演技,完美地塑造了一個精神殘疾卻知識豐富、人格偉大的人物。他的瘋癲,他的痛苦,令人動容,催人落淚。而他驚人的知識能力和寫作效率,又讓我們佩服和感慨。所以,他外表上是個瘋子,內裡卻是一個高雅的教授。

人生之中,往往就是這樣倒錯。有瘋狂的教授,有優雅的瘋子,孰高孰低,一句話難以說清楚。沒有墨裡教授瘋狂的全民參與、開放互動新招,《牛津英語詞典》何時問世還是個問題。沒有邁納醫生在精神病院夜以繼日的寫作,墨裡教授可能早就已經崩潰。在每一部巨著的背後,都會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逸聞秘事,等待我們去挖掘。

最後,我還感慨於愛化解仇恨的力量。邁納在精神病發時誤殺了梅裡特,梅裡特太太和孩子們卻從仇恨走向和解,寬恕了這位可憐的病人,邁納回過來又帶給了梅裡特太太知識,和他們一起走向新生。一個悲劇,最終演變成一個完美的喜劇。這不是好萊塢式的大團圓,而具有英國文學藝術特有的、具備文藝復興特點的人文道德高度。善良和愛,是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力量。它最終將化解一切仇恨,消弭一切黑暗。

相關焦點

  • 電影《教授與瘋子》揭秘《牛津英語字典》幕後奇人奇事
    原標題:電影《教授與瘋子》定檔12月24日 揭秘《牛津英語字典》幕後奇人奇事由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的電影《教授與瘋子》日前宣布定檔,將於12月24日全國上映。影片由新銳導演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教授和一個瘋子編纂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牛津英語字典》的奇人奇事。《教授與瘋子》在海外上映後就收穫無數好評,很多觀眾稱讚該片「即是藝術的享受,又是知識的擴展」、「在黑暗之中,找到光照進來的感覺」。電影《教授與瘋子》將《牛津英語字典》誕生的歷史娓娓道來。
  • 《教授與瘋子》:英語詞典已經搬上大銀幕,新華字典電影去哪兒?
    而現在我們看到了一部也許可以為未來的《新華字典》大電影提供借鑑、揭秘《牛津詞典》編纂傳奇的懸疑傳記電影。不過,《教授與瘋子》並非根據《牛津詞典》改編,而改編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同名原著。1879年,詹姆斯·默裡教授(梅爾·吉勃遜飾)受牛津大學的學者們委託,計劃編撰整理出英語中的每一個單詞。
  • 《牛津英語詞典》竟然是瘋子編寫的?論讀書有多重要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下面這個故事就會告訴你讀書有多重要。《牛津英語詞典》相信每個喜歡學英語的朋友都會有一本,筆者學英語時也多虧了這本字典,可能你認為這本字典的編撰者應該都是知識豐富的文人智士。但其實在 1928 年出版的第一版中,有大量的詞條是由一個精神病人編寫的。他的名字是威廉·切斯特·邁納。
  • 瘋子殺人該被原諒麼?《牛津英語字典》竟掩藏著塵封百年的真相……
    奧斯卡最佳導演和影帝聯袂出演,為我們展示了一對人類歷史上的天才和瘋子。跟著小智一起來看看梅爾·吉勃遜和西恩·潘攜手的作品會有怎樣的魅力?這部影片被譯為《教授與瘋子》的,取材於歷史上一個被塵封百年的傳奇故事,《牛津英語字典》編纂者其中一位竟是一個接受多年治療的精神病人!
  • 牛津英語詞典如何收錄中式新詞
    編輯同志:作為英語權威工具書,牛津英語詞典日前又新增1400個潮流詞彙,比如來自中文「加油」的港式英文「add oil」。請問字典是如何收錄新詞的,有什麼標準或者依據?河南讀者劉芳【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牛津英語詞典為了與時俱進,經常不斷修訂,其編輯部每3個月上網發布一次新修訂部分的內容,每年4次。這些修訂與更新,既包括一些全新的詞彙,也可以是現存詞彙的全新定義。牛津英語詞典正式收錄的詞是如何從茫茫「字海」中選出的?答案是「足夠量的使用證據」。
  • 漢語元素進入新版《牛津英語詞典》
    新版《牛津英語詞典》。(資料圖片)  日前,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公布,該詞典2016年3月更新版收錄了500個新詞語,其中13個含有漢語元素的詞語來自中國香港特區,如char siu(叉燒)、yum cha(飲茶)、milk tea(奶茶)、dai pai dong(大排檔)等。它們頗具地方特色,多以粵方言拼音顯示。
  • 天才與瘋子的合作,這部電影拍出了語言文化的橋梁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大家在背單詞時有沒有好奇過,那些說文解字、追根溯源的詞典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是誰規定的abandon永遠放在第一頁呢?今天咱們要聊的這部新片,就將揭開第一版《牛津英語詞典》的誕生歷程——《教授與瘋子》。看名字就知道,這是部「雙男主」電影。兩名主角分別由梅爾·吉勃遜和西恩·潘扮演,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 馬鳴謙︱奧登與OED:大詩人與大詞典的故事(上)
    這首詩描述的場所是書房,裡面有一句話:詞典(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東西)在奧登來說,詞典特指十三卷的OED,《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工作室裡最顯眼的是一套牛津英語詞典,缺少的一卷放在樓下;有個朋友發現,奧登坐在桌邊時總會用它墊在椅面上——仿佛他還是一個玩迷你兒童家具的個頭矮小的半大孩子。當他1972年回到牛津時,在基督學院的住所中的那套OED差不多已被翻爛了,曾考慮買一套新版的來代替。
  • 《牛津英語詞典》年度熱詞揭曉
    |《牛津英語詞典》推出2018年度熱詞。(美國石英財經網)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還記得2015年麼?當年《牛津英語詞典》的年度熱詞是一個面帶喜悅淚水的表情符號,這頗為可愛。據美國石英財經網11月15日報導,牛津出版社在其官網發布的一則告示中宣稱:「牛津年度熱詞是某個經評判被認為反映過去一年的思潮、情緒或執念,並且有可能持續作為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用語的單詞或表達。」
  • 新冠病毒讓牛津英語詞典提前更新了
    據《衛報》報導,4月,英語權威詞典《牛津英語詞典》專門修訂了Covid-19和與該流行病有關的詞條,將WFH (「work from home」的縮寫,即「居家工作」)、「社交距離」和「自我隔離」等詞彙進行了特別更新,將Covid-19產生的影響納入到《牛津英語詞典》對英語語言的最終記錄中去。
  • 新冠病毒如何改變了《牛津英語詞典》?
    今年4月,《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輯做了件不尋常的事情。在過去的20年中,他們每季度發布一次更新,以收錄新的單詞和其含義。這些更新通常在3月、6月、9月和12月發布。然而,在今年春末以及7月,該詞典的編輯發布了特別更新,以記錄新冠疫情對英語的影響。
  • 《牛津英語詞典》更新:疫情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語言?
    詞典執行主編Bernadette Paton在語言學報告中表示,作為一部具有歷史意識的辭典,《牛津英語詞典》中的一些詞彙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祖先在語言上與各種流行病作鬥爭的歷史。和每年跟蹤和吸收網絡新型詞彙一樣,《牛津英語詞典》也對疫情下的社會語言進行了跟蹤分析。根據以往傳統,《牛津英語詞典》每月都會根據新聞內容的實時監測,對語料庫及單詞庫進行更新,其中不僅包括對現有詞條的修訂,還包含對新詞條和新詞義的增補。
  • 「中式英語」走進牛津詞典,漢語拼音立大功
    「中式英語」走進牛津詞典,漢語拼音立大功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不斷增強,漢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你好」(Nihao)、「餃子」(Jiaozi)、「人民幣」(Renminbi)
  • 中國英語學習頂級品牌《牛津高階雙解詞典》第8版問世
    牛津大學出版社亞洲教育部總裁阿德裡安-梅勒 (Adrian Mellor)說:「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有長久而良好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的出版表明雙方的合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牛津高階英語詞典》作為英語學習詞典的鼻祖,是全球英語學習詞典的領導品牌,是一部廣受歡迎,全球銷量最大的英語學習詞典。
  • 牛津英語詞典編輯部收錄中國新詞需要十年驗證
    《環球時報》記者走進牛津英語詞典編輯部收錄中國新詞需要十年驗證牛津詞典編輯部高級編輯麥弗森。【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李文雲】「對於牛津英語詞典來說,我們設定了追蹤相應的單詞使用時間,一般為10年,來確定是否收錄以及到底收錄哪些持續使用的新單詞。」
  • 「tuhao」收錄《牛津詞典》 盤點入侵英語的網絡漢語
    」  《牛津英語詞典》有意收錄Tuhao、Dama  據媒體報導,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理朱莉·克裡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Tuhao」「Dama」和「Hukou(戶口)」等詞語已經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注範圍內。「如果『Tuhao』這個詞語的影響力持續的話,會考慮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加入詞典之中。」
  • Add oil收入《牛津英語詞典》成為正式英語,各位老師怎麼辦?
    每三個月,《牛津英語詞典》都會更新一下自己的詞表,發布最新收錄英文單詞,以此對語言的變化進行跟蹤整理,這也是《牛津英語詞典》成為世界性權威之所在。今年10月份,《牛津英語詞典》發布今年第三季度收錄的新詞,其中有個單詞,各位小夥伴一定能無師自通——add oil。
  • 流性人、男乳等詞彙入選牛津英語詞典新詞
    「流性人」入選牛津英語詞典新詞詞典收錄80多萬個詞條 每3個月更新 流性人、男乳等詞彙入選近日,牛津英語詞典官網發布了最新季度的詞語修訂情況。官網顯示,牛津英語詞典此次共收錄了1000餘個新詞條,其中包括「瑜伽拉提斯」(yogalates)和「男乳」(moobs)。前者指一種結合了瑜伽和普拉提的健身方式,後者則指異常突出的男性胸部。
  • Facebook全面「佔領」牛津英語詞典
    Retweet(轉發),sexting(發送性簡訊)和 cyberbullying(網絡欺凌)這幾個詞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今天它們卻和其他新詞條一道首次被收錄到《牛津簡明英語詞典》當中。新世紀的這版詞典還附上了1911年版的詞典,這說明在英國人看來,neon(霓虹燈)、petticoat(襯裙)和「傷風敗俗的舞蹈」the Cancan(康康舞)這些詞都同樣值得被重視。這本新出爐的詞典包含24萬多個詞語、短語和釋義,反映了英國當下普遍使用的語言。
  • 牛津英語詞典增加與新冠病毒相關詞條
    據《衛報》報導,4月,英語權威詞典《牛津英語詞典》專門修訂了Covid-19和與該流行病有關的詞條,將WFH (「work from home」的縮寫,即「居家工作」)、「社交距離」和「自我隔離」等詞彙進行了特別更新,將Covid-19產生的影響納入到《牛津英語詞典》對英語語言的最終記錄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