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邏輯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推理:是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種推理形式叫做三段論,創始人亞里斯多德,非常簡單。但通過它推理,我們可得出可靠的結論。亞里斯多德帶著他的徒弟們,拿著三段論打開了各類學科的大門,影響了歐洲兩千多年。所以不可輕視,需虛心學習。
三段論即由三個句子組成,分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裡面的角色又分為:大項、中項,小項。如:
大前提:是人都會死 死(大項)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人(中項)
結論:蘇格拉底會死 蘇格拉底(小項)
中項是負責連結大小前提的紐帶,即是它們的邏輯關聯,關聯性越強,得出的結論越可靠。本文舉這個例子是為說明這種上下關聯的句子即是它們存在的邏輯關係。至於周延、外延、內涵這些概念(再此按下不表,可向筆者要課程)我們需要高清楚,不然會覺得自己邏輯清晰,為什麼卻發生了錯誤!
如:魯迅先生《辨證的靈魂》中諷刺一些人中提到:
大前提:甲生瘡
小前提:甲是中國人
結論:中國人都生瘡。
我們明顯感覺到它是錯誤,因為把甲的內涵擴大了,甲代表不了所有的中國人。
另外三段論推理需要注意一個同一性的問題,即三段論中同時提到的東西必須保持一致,我們舉一個例子感受一下:
大前提:人存在了幾百萬年
小前提:你沒有存在幾百萬年
結論:所以你不是人。
前者說的人指的是:人類,後者說的是人的一個個體、生命。兩者指代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只是叫法一樣而已。所以違反了同一律的原則,這條三段論推理是無效的。對於同一律的問題大家先記住,後面咱們討論矛盾論的同一性時,會將他們區分開來的。
最後再來一個現代的三段論的例子,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
大前提:如果你叫藍小雨,那麼你的父親姓藍。
小前提:你的父親不姓藍
結論:所以你不叫藍小雨。
你品,你細品。
好,現在我們知道三段論推理是怎麼回事了,細細感受到邏輯關聯是怎樣的了。那麼日後我們分析問題可不要跳躍式,毫無關聯的去思考問題了。咱們要找到問題的大前提、小前提,以及關聯它們的中項,建立起強邏輯關係,才能去推理,才能得到可靠結論,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下一章咱們一起討論歸納推理,一起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