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仙言醫妙解《黃帝內經》之二十六:支配世界,掌控天地,無形無質,常人只能想像,看看上古真人能幹些啥

2021-01-20 許仙言醫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講的是修道的三種法門。道家講吐納,吐納講究呼吸精氣。道家、佛家的所有奧秘盡在這八個字。修道的法門無外乎呼吸精氣,行吐納引導之術,最重要的是獨立守神,最難做到的也是獨立守神。就是跳出物質世界,以神來守,讓自己的心念岌岌不動。所以儒家說,「定而生靜,靜而生慧」,講的也是修煉之法。真正的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最後才能達到無形無質的真人狀態,回到道生一的層次。這裡講的字,不是合於道,合於道還在三維世界。若道,和道是並行的,這個層次就已經很高很高了,自古以來只有釋迦牟尼達到真人境界。

真正達到了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境界,你就跳出了物質規律,不受三維世界的陰陽五行規律的制約,你就無形無質,肉體就不在了。道家說,丟掉了臭皮囊。達到這樣的一個境界,能如何呢?就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很多註解說:我們就能壽敝天地,沒有終了之時。這樣解釋是錯誤的。敝,是遮蔽的意思。壽敝天地這裡面包含兩層意思:第一,他是永生不死,壽超過天地長度;第二,天和地,三維世界可見的宇宙是有一天會毀滅的。不要擔心,宇宙的生命是以幾百億年為單位的,是不可想像的長度。個人的生命,相對於宇宙生命而言,微忽不計。我們靠這短暫的生命長度,修成壽敝天地的境界,無形無質的真人境界,所以佛教釋迦摩尼反覆說人身難得!後來,中國人加了句「中土難生」。中土難生,是說中國傳承著宇宙真理。

中華文化承載著世界最優秀的文明,能夠生在中國,又需要多少因緣的聚集?所以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同時難聞佛法、難聞真理的人,也很難接觸到《黃帝內經》,也不願意靜下心來去認認真真讀讀真知正知的《黃帝內經》,我們應該感到羞愧。

這裡的「壽」,指生命的長度,佛教說萬物有一個成住壞空的階段。任何事物都沒有永遠,沒有永生的,它終究會消失。但是唯獨真人,他可以不在這個物質世界,所以他的壽命已經超出了天地,永遠沒有生死。

佛教所講的,道家所修煉的,無外乎都是最終了脫生死。真正的達到了了脫生死之境,就無有終時,就能夠壽敝天地。

人要修煉成真人,還是要先修道,最後再超越道的層面,肉身修成真無形無質的能量信息團。這是一個逐步修道的過程,從明道,知道,合於道,超越道,脫離物質世界,最後才能「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天人的境界福報很大,但是他唯獨的沒有修道的權利。所以佛教反覆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今天講的,就更加接近於可操作性,就教你八個字,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這就是修道的不二法門。

    中醫是最接近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的,今天講解的內容,帶有宗教玄學的味道,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體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作者:陳全林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共一百六十二篇。
  • ——《黃帝內經》心得...
    而我從剛剛進入大學接觸中醫的時候就已聽聞《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的大名,位冠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本博古通今的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 《內經》是一本指導養生的書,王冰本《素問》開宗明義就是《上古天真論》,指明養生之道應該「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既然不能
  • 《黃帝內經》人體類似全息宇宙,三陰三陽就是體內自然氣候流通!
    《黃帝內經》樵夫精解第009篇通過前面數篇的精解,我們慢慢明白:人秉天地陰陽二氣造化生成,發為星辰,頭為天,足為地,中為天精地氣混合之五臟六腑,八萬四千經絡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全息宇宙,是神一般的造化!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黃帝內經靈樞•本髒》說:「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於性命者也。」可見,精氣神對人體十分重要。精和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和神又是人體的複雜的功能,也可以認為氣為精之御,精為神之宅,神為精氣之用。 病機學說主要研究的是疾病的病因、發病和病變。對於病因,《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中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常人察覺不到的電磁波和無形量子,並不等於不存在在。常人看不懂的「河圖洛書」天道自然法則,也不等於不存在。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盲人摸象不識象,盜亦有道非常道。正心正念,治身治學治物,聞道問道辨陰陽,知道傳道分正邪。全科治學,天人相合通大道。分科治學,天人分離入邪道。敬天尊道,守正用術。有道無術可學術,有術無道變魔術。上善若水,養生為本。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黃帝內經:男人到40,做到這4點,「發不墮齒不槁」,越活越年輕
    黃帝內經》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與《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齊名,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自古以來備受帝王重視的「長生不老」之道。《黃帝內經》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來闡明各個問題,開篇黃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疑問。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氣血為人體信號能量類似光電,與自然氣候流通感應!
    《黃帝內經》依序精解第014篇,融古今一爐,述百科同理!這些現代科學暫時還解不開的謎團,古聖先賢卻早已把這些原理旁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並拿來應用到人身實踐,《黃帝內經》當中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自然氣候變化原理,是一部實實在在的百科全書!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經典著作,也是每一個中醫學子必讀的中醫典籍,是中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之道的寶藏。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這顯然是內經「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張介賓云:「物之根於中者,以神為主,而其知覺運動,即神機之所發也;物之根於外者,必假外氣以成立,而其生長收藏,即氣化之所立也。」的白話解。古人所謂「天人相應」等理論其實就是現代時間醫學的理論基礎。
  • 《黃帝內經》:冬季不懂「養藏」,春天非「痿」即「厥」
    只可順它,不可逆它,「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而陰陽變化是有規律的,反映在季節上,就是春夏秋冬循環往復,萬物因此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因此養生也有法可循。  冬季的養生之道,就是兩個字:「養藏」。如何「養藏」?《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
  • 從上古時期一直到秦朝初期,為什麼人們不再修仙了?
    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將「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系列中的「修真世界篇」更新完畢,但是由於時間過長,章節過於分散,很多朋友建議我整理一下,做一個總結,所以今天我們就從上古時期開始一直到秦朝初期的修真世界整理一遍,首先是軒轅黃帝與蚩尤。
  • 上古神話中的五大戰神,戰神刑天僅第三,第一眾神之神
    中國上古時期,由於沒有文字的記載,因此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這些神話故事以及人物為中國歷史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五大戰神。第四名:水神之神-共工傳說共工是神農氏炎帝後代,屬於水神,掌控著洪水。它長著人的面孔,有著蛇的身體,紅色的頭髮,而且它性情十分暴躁。據說它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相傳它的死驚天地泣鬼神,世界為之變化。
  • 自我康療125:解讀《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論》
    所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閱讀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就是穿越「上下五千年」時空的精神之旅。人類的文化知識,都是來自人們長期社會實踐經驗積累和世代傳承。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價值觀多元化的學術之爭,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正邪善惡「道不同」的陰陽之辨,則是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之爭。「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文化知識體系,形成於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的上古大同社會。
  • 么么雜談:盤點上古十大神器,最後一件竟有毀天滅地之能
    相傳女媧補天,曾煉就五色石36501顆,實用36500顆,尚存一顆,她將自己萬年修為貫注於這顆補天所餘的五色石之上,自此該靈石就具有特別之力,只是有使用時限,一年之內只能使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