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經濟學家保羅·若裡翁認為
資本主義體制深陷困境
【法國《論壇報》 2011年12月22日文章】題:資本主義體制因其複雜性而陷於困境(記者埃裡克·貝納姆)
《論壇報》記者問:您是否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真正到了崩潰邊緣?
保羅·若裡翁答:資本主義一直就是一個不穩定的系統,它總是不停地促成資產集中,最後導致遊戲玩不下去。常有人說,資本主義是因危機而成長的,但每次拯救危機依靠的都是各種力量的動員,而且首先是國家對各種力量的動員,這才保證該系統至今無虞。經濟學家們從中看到了「循環周期」,然而資本主義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卻是不斷的救助計劃。如今世界改變了。資源的耗竭、殖民活力的終結、西方經濟體的過度負債、新競爭者的崛起讓迴旋餘地顯著減小。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體制因其自身的複雜性而陷入困境,之前的蘇聯體制就是前車之鑑。這是看懂當前危機的一個關鍵點,但它卻鮮被提及。
問:您如何評價各國為避免衰退而採取的措施?
答:2008年時,人們的確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當時也的確有採取行動的時間窗口。正如尼古拉·薩科齊在土倫所說,當時是「重建資本主義」的時機。但然後呢……什麼也沒發生。2008年時機器出了故障,有人卻試圖拿著膠布去修機器。如今這部機器已經停止運轉了,因為它的金融發動機已經完全壞掉。要確認這一點,只需瀏覽每天的財經雜誌即可。銀行家們私底下也承認這一點。然而大家仍在繼續實行量化寬鬆或緊縮,這可能讓問題更加嚴重並加速系統崩潰,就像中世紀時用放血來治療疾病一樣。
問:金融系統真的脫軌了嗎?
答:複雜的金融產品導致了不可控制的系統性風險。大家都表示應立即降低系統性風險,但除了倡導增加儲備之外,沒有就此採取任何措施。換言之,大家承認了這樣一個假設:人們不了解危機擴散的原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堤壩越築越高。
問:這不是市場的勝利嗎……
答:市場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它是一臺沒有方向的機器。市場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虧掉的錢再也回不來。而市場的要求也只有一個:系統正常運轉。既然我們已經無路可走,既然在現有框架之內已沒有解決辦法,市場就會產生一些自相矛盾的需求。評級機構不會威脅誰,它們只是指出哪裡出了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成了市場的代言人。但不要指望評級機構或市場來解決問題,這不是它們的使命。
問:那是不是應該指望決策者們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答:決策者們,無論是身在政府還是反對派,都被封閉在一個傳統的框架之內,後者直接受制於現代經濟學。這個框架已經受到了很大衝擊,但它仍然束縛著那些面對這場異常嚴重的危機而束手無策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