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經濟學家:資本主義體制深陷困境

2021-01-17 中國臺灣網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經濟學家保羅·若裡翁認為

  資本主義體制深陷困境

  【法國《論壇報》 2011年12月22日文章】題:資本主義體制因其複雜性而陷於困境(記者埃裡克·貝納姆)

  《論壇報》記者問:您是否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真正到了崩潰邊緣?

  保羅·若裡翁答:資本主義一直就是一個不穩定的系統,它總是不停地促成資產集中,最後導致遊戲玩不下去。常有人說,資本主義是因危機而成長的,但每次拯救危機依靠的都是各種力量的動員,而且首先是國家對各種力量的動員,這才保證該系統至今無虞。經濟學家們從中看到了「循環周期」,然而資本主義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卻是不斷的救助計劃。如今世界改變了。資源的耗竭、殖民活力的終結、西方經濟體的過度負債、新競爭者的崛起讓迴旋餘地顯著減小。更重要的是,資本主義體制因其自身的複雜性而陷入困境,之前的蘇聯體制就是前車之鑑。這是看懂當前危機的一個關鍵點,但它卻鮮被提及。

  問:您如何評價各國為避免衰退而採取的措施?

  答:2008年時,人們的確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當時也的確有採取行動的時間窗口。正如尼古拉·薩科齊在土倫所說,當時是「重建資本主義」的時機。但然後呢……什麼也沒發生。2008年時機器出了故障,有人卻試圖拿著膠布去修機器。如今這部機器已經停止運轉了,因為它的金融發動機已經完全壞掉。要確認這一點,只需瀏覽每天的財經雜誌即可。銀行家們私底下也承認這一點。然而大家仍在繼續實行量化寬鬆或緊縮,這可能讓問題更加嚴重並加速系統崩潰,就像中世紀時用放血來治療疾病一樣。

  問:金融系統真的脫軌了嗎?

  答:複雜的金融產品導致了不可控制的系統性風險。大家都表示應立即降低系統性風險,但除了倡導增加儲備之外,沒有就此採取任何措施。換言之,大家承認了這樣一個假設:人們不了解危機擴散的原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堤壩越築越高。

  問:這不是市場的勝利嗎……

  答:市場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它是一臺沒有方向的機器。市場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虧掉的錢再也回不來。而市場的要求也只有一個:系統正常運轉。既然我們已經無路可走,既然在現有框架之內已沒有解決辦法,市場就會產生一些自相矛盾的需求。評級機構不會威脅誰,它們只是指出哪裡出了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成了市場的代言人。但不要指望評級機構或市場來解決問題,這不是它們的使命。

  問:那是不是應該指望決策者們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答:決策者們,無論是身在政府還是反對派,都被封閉在一個傳統的框架之內,後者直接受制於現代經濟學。這個框架已經受到了很大衝擊,但它仍然束縛著那些面對這場異常嚴重的危機而束手無策的政客。

相關焦點

  • 資本主義退回「拼爹時代」?《21世紀資本論》今秋出中文版
    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21世紀資本論》       過去兩個月,全世界都在談論一本書和一個人,那就是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和他700多頁的最新學術著作《21世紀資本論
  • 世界歷史: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人類學家之間的淵源
    引言兩代人類學家彼此接近了,他們分別是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代,以及這是第一 次經歷戰爭的一代。較為年長的人類學家們曾是反法西斯的鬥士、前抵抗組織成員,他們先是加入到1940年以來的「自由法國」軍隊,隨後又是解放北非的軍隊,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後來步入政壇,並且通常是左派。
  • 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南開大學榮譽教授高峰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方面獲悉: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理論名師、南開大學榮譽教授高峰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0日14時4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8歲。高峰先生曾擔任南開大學經濟學系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和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室主任、南開大學經濟學系副主任,兼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和天津《資本論》研究會會長等職務。他主要講授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問題、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選讀等課程。
  •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論人工智慧
    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社會各界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曾在專訪中提及:「目前更多的人是擔心人工智慧會滅絕人類,人工智慧研製出來的智慧機器人,如果程序失控或者自我意識覺醒,它有可能滅絕人類。」  這與Henry Alfred Kissinger的觀點不謀而合。
  • 備受西方經濟學家追捧的「休克療法」,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說,這是實行的制度不同,西德實行資本主義,東德實行社會主義,但同樣是實行資本主義,為什麼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就落後於西德?要知道,英國和法國可是戰勝國,論被戰爭破壞,西德的情況比它們嚴重多了。還有人認為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但這個計劃是面向全歐洲的,雨露均沾,西德並沒有得到特殊照顧。西德經濟好於英法,是因為西德放開價格管制,比英法更早更徹底。
  • 法國經濟面臨困境 謹防企業破產和裁員潮
    來源:海外網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法新社)海外網1月8日電當地時間7日,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警告稱,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境,今年破產企業或將超過2020年。據法國BFM電視臺報導,布魯諾·勒梅爾7日與智庫蒙田研究所舉行視頻會議時表示,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難,最難的階段就在面前,「我們要經歷異常艱難的幾周乃至幾個月。」他警告稱,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前景黯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2021年破產企業數量可能超過2020年,但政府將繼續全面支持陷入困境的行業,努力擴大對企業的援助,提高對貧困家庭的支助。
  •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首屆得主、著名理論經濟學家胡培兆逝世
    廈大教授、著名理論經濟學家胡培兆4月26日逝世,享年84歲。澎湃新聞記者從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方面獲悉,廈大教授、著名理論經濟學家胡培兆4月26日逝世,享年84歲。公開簡歷顯示,胡培兆出生於1937年,浙江省永康市人,廈門大學教授,中共黨員。
  • 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感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是由偉大的馬克思韋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由他來寫的。我特別喜歡他那韋伯其實他以前是德國著名的,海德堡大學出來的那麼後來又做個老師,可以說它在全球思想界的影響。
  • 資本主義真的會滅亡嗎?| 檢書125
    本期作者:(英)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英)愛德華•斯基德爾斯基(Edward Skidelsky)卡爾·馬克思喜歡歌德,因為在歌德的作品中,他利用靡非斯特這個人物揭去了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們包裹在資本主義的浮士德式交易上的面紗。
  • ——法國經濟學家觀點錯在哪
    2019年7月5日,法國《費加羅報》官網刊登了一篇關於是否應該終結自由主義的專題文章。該文作者,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朗格萊在文中表示,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由主義無關。(理由是)中國並沒有接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卻在改革開放後的數十年內衝上了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寶座。
  • 專訪法國人類學家凱克:從動物的視角理解病毒與防疫
    我們可以怎樣理解人類社會現有的結構和體制對人畜共患病大流行所做出的不同應對?面對這樣的全球危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競爭和團結? 法國哲學史學家、人類學家弗雷德裡克·凱克(Frédéric Keck)的新書《病毒博物館:中國觀鳥者和生命邊界上的健康哨兵》(Avian Reservoirs: Virus Hunters and Birdwatchers in Chinese Sentinel Posts)關注的正是相關問題。此書聚焦於SARS疫情之後,東亞地區針對跨物種傳染病所做的防範研究。
  • 【中華工商時報】經濟學家的納什均衡
    ,不是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而是生活中的納什,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納什是到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的身份是數學家,不知他有沒有時間和中國的經濟學家們聊一聊。我想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們應該不太忙,因為近來股市低迷,鼓譟的機會少,又趕上暑假,時間應該是有的,拿不準的是用什麼語言交流。用納什的語言顯然不行,因為他的語言過於理性,他的模型過於優雅。入鄉隨俗可能是最優戰略。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12月25日至26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董志龍出席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全國知名浙商寧夏行"大會中發表主旨演講。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面對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民營企業要牢牢築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基礎,在新基建、傳統基建和現代服務業領域謀求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
  • 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困境及其批判
    研究一般均衡論的著名經濟學家哈恩早就坦誠地指出:「(我們)已接近了路的盡頭。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的地方。一部分原因是世界改變了,不再像過去那樣分散了;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走的路過於狹窄,而且我們現在覺得,在修建這條路時,我們避開了太多的、本該經過的荒涼而雜亂的原野。我們確實已經到達了井然有序的目的地,但我們卻越來越不可能停留在那裡。」
  •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罪惡的資本主義真的那麼「罪惡」嗎
    #每日國際視野#思修老師在課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因素,如果真的要找關鍵性的條件,那可能就是宗教,即基督教新教,對此,馬克斯·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有詳細的闡述」。我也是藉此契機,接觸到了這本書,並馬上被它嚴密的邏輯和新奇的觀點所吸引。
  • 流行的反科技思潮其實不堪一擊,悖謬在於不仔細考慮資本主義
    直接歸咎於科學技術本身,而不是歸咎於其資本主義的應用。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發生異化的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像藝術等其他文化形式也往往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異化,因此,若將科學技術與人和人文精神對立起來,而將看做是「人們對解放形象的嚮往」,顯然是沒有道理的。②對科學技術的理解沒有超出狹隘的功利主義和實證主義的視野。
  • 在人類學家眼裡,輸血和器官移植都是食人行為?
    《我們都是食人族》是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 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寫給普通讀者的小書,收錄了他於1989年至2000年間發表在報刊上的專欄文章。他立足當時社會熱點,用結構主義和人類學的眼光審視自己身處的時代和社會。
  • 方紹偉:羅默《宏觀經濟學困境》一文經濟學家的常見病分析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計量經濟學家在決定出現什麼結果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計量經濟學家可以去搜尋一些先驗分布施加給看似次要的參數上,以找到那些給經濟學家所關心的參數帶來預料結果的先驗分布」(Romer,2016)。 羅默還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盧卡斯、普雷斯科特和薩金特的「失敗」:「當有些人受自身利益驅動時,對科學的威脅就產生了。
  • 馬克斯·韋伯著作中的工業化與資本主義
    確切地說,這是體制的統治,因為,基於專門化的知識,對這種體制進行控制,只有當這個機構被完全調整到滿足它的技術要求和充分發揮它的潛能的時候才是可能的。由於這個理由,對體制的統治「對於外行來說,只有在限度之內才是可能的:經過技科訓練的長設官員歸根到底要優越於一個擔任政府大臣的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