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論道,萬變不離其宗

2021-01-15 百家號

學習《道德經》,必須理解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中的三個『』道『』字的真實含義。否則,我們就不能正確理解全部《道德經》。

第一個『』道『』字,我認為是指世界本源和天地意志。從我們人類掌握的知識,恐怕永遠無法弄清楚世界本源。唯物論和唯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分別從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來解釋世界本源。宇宙起源於爆炸,或者起源於神造,都是各有道理。我們只要繼續追問下去,爆炸也好神也好,這爆炸和神又是怎樣產生的?你說物質是本來就存在的,我說神是自有的,肯定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老子窮盡一生,也弄不清楚世界本源是個什麼鬼?唯一可以斷定的是,就像我們人人有父母一樣,世界也是一定有本源的。老子不去研究這個本源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因為研究不透啊。他就根據從這個本源而來的世界所具有的存在特徵,用一個『』道『』字來命名世界本源。世界可以存在,是從規律在維繫,規律就是天地意志,就是道。所以,老子的道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可以是唯物論,也可以是唯心論。這第一個『』道『』字即指世界本源,也指自然規律。

第二個『』道『』字,是指言說。我們雖然不知道世界本源是個什麼鬼,但是從本源而來的世界是從自然規律在維繫。自然規律就是道,這個道是可以認識和把握的。宇宙世界、天地意志,一切存在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從道來認識和把握,都可以用語言表達說出來,可以解釋清楚,這就是道可道。這個可以言說的道,僅指天地意志或自然規律。

第三個『』道『』字,是指人間常俗之道。《道德經》中所講的道體現的是天地意志或自然規律,而不是人間常俗之道,所以非常道。這是針對世間仁義道德或規章制度而言,表明老子講的道德是從天地意志或自然規律而來,而不是世間人們認為的仁義道德或規章制度。《道德經》中的『』道『』包括了世界本源和自然規律,世界本源和自然規律都是常道,是永恆不變的道。人間常俗之道因為受人們認識的局限,可能會經常變幻。特別是規章制度,最容易變化。

有人將『』道可道,非常道『』理解為凡是可以用語言表達說出來的道,都是不能永恆不變的道。只有無法用語言表達說出來的世界本源,才是永恆不變的道。其實,只要本源之道可以永恆不變,從本源之道而來的天地意志和自然規律這些可以用語言表達說出來的道,當然也可以永恆不變。天地意志和自然規律是永恆不變的道,是根本之道。萬事萬物所謂的變幻無常,都是遵循著天地意志和自然規律,是從道在變幻無常。生命源於自然造化,人類社會也是要遵循天地意志和自然規律,也是從道在進步發展。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的道,就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和規則,萬變不離其宗!

相關焦點

  • 老子解釋日環蝕
    孔子訪道 老子論道篇老子:「聽說你十分喜愛周禮,為什麼呢?」
  • 何為「道」 老子是怎麼理解的?(附視頻)
    老子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還曰:「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老子的解釋到底把「道」的概念說清楚了沒有呢?很多人認為,連老子自己都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說明「道」的概念很玄奧,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故老子並沒有說清「何為道」。其實,這是人們對老子謙虛態度的一種誤解,老子已經很明確、很準確地解釋了「何為道」。只是後人喜歡故弄玄虛,不認真理解老子的聖言而已。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提示詞:《道經》緒論 [論道]世界觀 一元論 可知論 方法論 普遍聯繫【原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這位智者就是老子,老子說:我不知這個未知叫什麼,只能主觀的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道」,勉強的描述一下,就是「大」。【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 老莊之學,老子和《老子》,《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莊之學,指《老子》和《莊子》的學說。這兩本書都把「道」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所以歷史上稱這一學派為「道家」。後來的道教、道士、道學,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玄學家也奉《老子》《莊子》為經典。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在漢代,博學的司馬遷已經弄不清他是誰了。
  • 說法論道//張俊彪
    說法論道據說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根據已發現的古猿和古人類化石材料,最早的人類可能出現在距今300萬年或400萬年之前。
  •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願意?道家始祖「老子」之名,到底作何解釋
    ·那麼問題來了,老子為什麼叫老子呢?總不可能是「老子天下第一」這個老子吧?未免太粗俗!當然,這是快看君的玩笑話,大家萬不可當真。老子【說法一】老子原名「老季聃」「老」才是老子的姓,老子不姓我的老子呀!」其實她的本意是「我的兒子呀」。所以稱之為「老子」。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來源於古代的創生說,但用今天的觀點來看,是不足信的。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老子與守衛之間的一段對話將註定對後世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得知是老子將要歸隱西去之後,便說: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尹喜好說歹說之後,老子留下五千字便揚長而去。 至此,其同名長篇著作《老子》,就在此時此地問世了。《老子》又被稱作《道德經》《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數量關係:萬變不離其宗的等差數列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數量關係:萬變不離其宗的等差數列,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數量關係:萬變不離其宗的等差數列,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帛書《老子》被破譯:還原一個科學有為的老子
    一書作者肖鋼(左)做客「青少年國學大講堂」,講述《不一樣的老子》。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宇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周圍圍) 一提及老子,稍有點國學基礎的人都會自然地聯想到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以至於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和社會名流一度將「無為」視為圭臬,將老子和「無為」劃上等號。  「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人們誤讀了老子。」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05帛書《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提示:[論道] 道是宇宙的本源 陰陽對立統一 守恆 [論德] 損抑均衡 [修身] 守柔【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05帛書《老子帛書《老子》第42章所在位置【概義】
  • 速途論道:網際網路執行力和創造力哪個更重要?
    速途論道:網際網路執行力和創造力哪個更重要?   【#速途論道
  • 我們途經四季,讓故事「復甦」——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我們途經四季,讓故事「復甦」——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2020-06-22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子的幫助
    1、老子對今人的幫助  年輕時已經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經》),那時看的是任繼愈教授的註譯本。一個天地不仁、一個寵辱無驚、一個上善若水、一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一個無為、一個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生也柔弱死也堅強,就把我驚呆了。
  • 那天,一起目睹了深海「黑暗食物鏈」 | 格致論道灣區·第五期回顧
    6月14日,格致論道•灣區講壇第5期「復甦」活動在百度APP、嗶哩嗶哩等平臺進行首播。
  • 【活動預告】探索者·創新之光 | 格致論道 第56期
    格致論道 第56期格致論道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 探索者·創新之光 』本期活動主辦:格致論道講壇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格致論道主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經濟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解放日報、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央視新聞、虎嗅網、觀察者網、瞭望智庫、環球科學、百度百家號、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科技、嗶哩嗶哩、新浪科技、網易公開課、愛奇藝、西瓜視頻、秒拍、快手、抖音、微博科普、今日頭條、企鵝號、知乎、喜馬拉雅FM、中科院物理所公眾號關于格致論道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老子,悲天憫人的宇宙情懷
    這是個反問句,我們要搞清楚這句話,一定要明白,老子反問的對象是誰,毫無疑問是對統治階級的拷問!意思是,老百姓都不怕死了,用死亡來威脅他們有用嗎?老子何出此言?人都怕死,老百姓為什麼會不怕死呢!呵呵,除非是沒有活路了嘛,如果左右都是死,那還怕啥死!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如果到了這種田地,那人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理解了吧。
  • 《老子》是怎樣被後人誤讀的?
    ‍‍‍‍‍‍‍‍「大器晚成」、「上善若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些道理,皆出自《老子(道德經)》。作為道家經典,《老子》玄而又玄,如果要「悟」,可以悟得天花亂墜;但如果要「懂」,那就費力多了。,所以王弼說那些「觸類而思」的人無不因為從《老子》那裡得到了呼應而歡欣喜悅。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讀懂老子》解析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讀本。書末還附有《老子》參考書目,為深入精研的讀者,提供了借鑑資料。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重在整體論述,有對老子其人及其思想淵流的考證,更有對道家的宇宙觀、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梳理;下編重在分章釋讀,每一章都由原文、譯文和解析三部分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