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比歷史平均值高0.63℃,極端天氣加速破壞地球環境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自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星辰大海

01

哈勃拍下最小星雲

NASA 公布一張哈勃望遠鏡拍攝的 NGC 7027「盾蝽星雲」(Jewel bug)新觀測照片。圖|NASA

「盾蝽星雲」是位於天鵝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由於星雲的可見氣體和塵埃形成昆蟲一樣的外形,因此被命名為「盾蝽」。

這是哈勃望遠鏡首次在全波長範圍下對這個星雲進行觀測,更完整地顯示出它的內部結構,例如持續坍縮的中央恆星和周圍的伴星。

科學家推測「盾蝽星雲」的誕生時間僅600年,直徑小於0.2光年,是迄今已知最小的星雲之一。

02

NASA 火星車即將發射

NASA 2020火星探測車「毅力號」即將裝載至火箭整流罩中,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圖|NASA

本次任務窗口期為7月20日至8月11日,「毅力號」將由一枚宇宙神5號火箭運載發射,預計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著陸。

火星車上搭載探地雷達、傳感器套件、高解析度相機、X射線光譜儀等設備,主要任務是尋找火星生命跡象、探測火星氣候和地質特徵,為人類未來登陸火星進行鋪墊。

03

印尼警方繳獲盜獵虎皮

印尼警方展示一張繳獲的盜獵虎皮,班達亞齊。圖|Muhammad Azka

6月22日,印尼警方向媒體通報一起非法盜獵案,當地一隻雌性野生蘇門答臘虎遭盜獵者殺害,並被取下虎皮、虎牙和虎骨。

盜獵者試圖將其走私至海外,但在警方突擊搜查中被抓獲,可能面臨5年監禁和1億印尼盧比(約合7100美元)的罰款。野生蘇門答臘虎現存數量不到400隻,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據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統計,每年約有40隻蘇門答臘虎死於盜獵。

04

全球變暖危害森林

一名德國林業工作人員展示一塊乾燥脫落的山毛櫸樹皮,黑森州。圖|Silas Stein

德國三分之一國土被森林覆蓋,總面積達1140萬公頃。該國從2018年開始出現多次嚴重旱災和高溫天氣,超過80%森林植被遭受傷害,危及雲杉、山毛櫸等樹種。

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稱,2020年5月為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5月,全球氣溫比歷史平均值高0.63℃,頻繁的洪水、乾旱、風暴等極端天氣加速破壞地球環境。

05

疫情加劇全球難民危機

一名敘利亞女孩站在叛軍控制區的難民帳篷裡,敘利亞伊德利卜省。圖|Khalil Ashawi

聯合國難民署6月發布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7950萬人流離失所,相當於人類總人口的1%,近三分之二的難民來自敘利亞、委內瑞拉、阿富汗、南蘇丹和緬甸5個國家。

敘利亞是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境內約600萬人失去家園。聯合國警告稱,全球新冠疫情迫使各國實行旅遊禁令並關閉邊界,將進一步加重難民面臨的人道主義危機。

參考信源:

1. 在線報導,https://www.dw.com/zh/

2. UNHCR,Syrian refugees profoundly hit by COVID-19 economic downturn,https://www.unhcr.org/news/briefing/2020/6/5ee884fb4/syrian-refugees-profoundly-hit-covid-19-economic-downturn.html

3. UN News, Syrian refugees resort to ever more desperate measures to resist pandemic impact,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0/06/1066382

CNA, Four suspected poachers arrested in Indonesia for killing critically endangered tiger,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asia/four-suspected-poachers-arrested-indonesia-tiger-killing-12859160

Xinhua, Four alleged poachers of rare Sumatran tigers nabbed in Indonesia's Aceh,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20-06/22/c_139159029.htm

4. NBC news, Forests of German myth in 'catastrophic' situation due to drought and heat, https://www.nbcnews.com/news/world/forests-german-myth-under-physical-attack-drought-heat-n1065661

5. NASA, Hubble Provides Holistic View of Stars Gone Haywire,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hubble-provides-holistic-view-of-stars-gone-haywire

延伸閱讀

排版|Kai

責編|羽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人類對於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的綠色植被,特別是森林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特別是對被譽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的破壞。由於以上原因,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了對於地面輻射的吸收,使得地球平均氣溫升高。
  • 2014全球史上最熱一年 我國六大區域氣溫均偏高
    最新全球氣象觀測資料分析也表明,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4.6℃,比1961-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6℃,也比歷史上最暖的2005年和2010年高出約0.04℃,成為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中有6個月的氣溫創下同期最高紀錄。
  • 27年,地球平均氣溫僅上升了0.57℃,但地球卻承受了無數次傷害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活動就開始對地球環境造成了難以逆轉的破壞,也就是說人類大規模破壞自然環境的活動從一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但直到1992年,人類才肯坐下來認真討論由於環境破壞造成的氣候變化問題,那一年,世界各國代表在裡約熱內盧開啟了第一次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外交會議,聯合國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具體來講,2018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較1981-2010年的平均值高出19.67×1022焦耳,比歷史第二高的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相當於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的388倍左右,是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能量的1億倍,也就是相當於1億顆原子彈的能量。    海洋到底變暖了多少?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1961至1990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為14.0℃,而2015年1至8月統計的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大約比其高0.73 ℃,比1880至1899工業革命時期大約高1℃。全球溫度升高主要是由於強厄爾尼諾和全球變暖的共同作用。  據WMO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36000個氣象站數據確認:未來極端天氣將頻繁發生,地球怎麼了?
    在2020年裡,我們關注最多的就是強降雨了,不是這裡有暴雨,就是那裡有大暴雨,近期,河水上漲,城市街道被淹,已經沒什麼好奇怪的了,人們生活已受到了影響,實際上強降雨天氣不只出現中國,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世界多國已經受到了極端天氣影響。
  • 3.6萬個氣象站數據,研究確認:極端天氣將變頻繁,地球怎麼了?
    近日,根據全球36000多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新研究對全球氣候進行了重大更新確認:隨著地球的日益變暖,夏季熱浪和強降雨將變得更加極端、頻繁和強烈,持續時間更長,這意味著出現2020年的長期強降雨可能不是個例,而是不久未來是常例,地球怎麼了?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南極氣溫首破20℃,地球發熱了
    實際上,南極高溫僅僅是2020年全球氣溫異常的開始。剛剛過去的1月,讓許多人提前感受了春天的到來,被稱為史上最熱1月。放眼全世界,在一些本應寒冷的地區,比如俄羅斯和加拿大東部,今年1月的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至少要高5℃以上。在美國波士頓,1月最高氣溫達23℃,是當地有史以來最熱的一次,當地人已不敢想像到了夏天將會出現怎樣的高溫。    地球到底有多熱?
  • 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達到38℃,今年夏天我國氣溫能有多高?
    ,北極圈內小鎮最高氣溫居然能達到38℃,這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天氣事件,它是發生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全球5月氣溫異常升高,且與2016年5月並列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NOAA公布最新全球溫度報告指出,全球5月份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0.95℃。對於北半球而言,這是5月最熱的記錄。
  • 2019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紀錄
    2019剛開年 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歷史紀錄2019年僅僅開始一個月,極端天氣已席捲全球多國,甚至打破多項歷史紀錄。美國中西部經歷罕見風寒,澳大利亞遭受極端高溫,氣候變化再次引發廣泛擔憂。北半球,美國中西部寒氣逼人。1月30日,美國芝加哥早上的氣溫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創紀錄的-15℃。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文/懶人今天你那裡氣溫有多高?天氣有多熱?只能說是「汗如雨下」啊……最近因為高溫出了一件怪事,有一頭斑馬因為天氣太熱,妝都曬花了,熱成了一條驢~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啊,埃及開羅有家新開業的動物園,遊客去看斑馬,仔細瞧了瞧覺得不對勁啊,斑馬身上的黑色條紋怎麼曬化了?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分為5個等級,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全球變暖已經加速且不可逆轉
    近30年來,北極氣溫上升值達到全球平均值的2倍,這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加拿大北極區域今年夏季平均氣溫比近30年平均值高出5℃。 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全球極端氣候逐漸升級,以及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現氣候災變,這都與現代當代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就其問題的實質來說,人口,全球人口數量,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的地球生態環境沒法容納如今70億人口這麼龐大的規模。地球生態環境實質性破壞的歷史進程與程度,與全球人口數量非理智迅速膨脹的歷史過程正相關。
  • 氣溫63度什麼概念?
    氣溫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近地面的空氣溫度,平時天氣預報時預報的氣溫就是在離地面1.5米的百葉窗內測量。氣溫分為很多種,首先是平均溫度,比如我們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大約為15℃。氣溫實際上是動態變化的,一般日出前後是一天內的最低氣溫,而午後兩點一般是一天內的最高氣溫。
  • 全球變暖要沒了?美國NOAA:2018年史上第四,已不如前兩年暖!
    2018年已經過去,我們走入新的2019年,在過去的2018年,地球出現了各種天氣事件,有高溫熱浪也有洪水風暴,那麼2018年全年的情況又如何呢?近日,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信息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人類又經歷了氣象歷史上最溫暖的幾個年份之一!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編者按:美國災難大片《後天》是一部描寫「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化引發地球的空前災難,全球一天之內出現急劇降溫的極端天氣,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驟然而至……」儘管《後天》只是一部虛構的災難電影,但其探討的問題卻極具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