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ISIS如何影響中國_大公網

2021-01-19 大公資訊

劍指中國

伊拉克出現了「兩個總理」的混亂狀態。吳思科除了表示支持伊拉克反恐外,還特別強調,希望伊各派進一步加強團結,凝聚共識,儘快組建包容性的、能代表各政治力量的新政府。伊拉克的穩定關係到整個地區的和平、穩定,甚至對世界也會產生影響。

在美國五角大樓8日宣稱美國已向伊拉克北部發動空襲後,中國外交部同一天迅速表態,「有條件支持」美軍空襲ISIS。大公網評論員木春山認為,歐巴馬這次比較快速的軍事行動,從國內政治而言,可以緩和共和黨對其任內倉促從伊拉克撤軍的批評,也可以緩和民眾對其中東外交滯後的不滿。甚至不排除有為年底國會中期選舉積累民主黨民望的打算。

雖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伊斯蘭國」的恐怖組織,與塔利班試圖在阿富汗實現伊斯蘭國的目標相比,ISIS顯然走得更遠,更主張哈裡發傳統。ISIS規劃著數年後佔領西亞、北非、西班牙、中亞、印度次大陸全境乃至中國新疆。ISIS似乎從不害怕樹敵眾多,在巴格達迪再明晰不過的講話中,他點名了全世界的許多國家。

中國多次對伊拉克的暴力升級以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不斷攻城掠地表達憂慮。該組織目前已經佔領了伊拉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7月初,吳思科曾在伊拉克恐怖圍城的背景下,到訪巴格達,被認為是中國對馬利基政府反恐的「雪中送炭」。

中美政策

美國的中東政策將何去何從

近年來美國的中東政策常顧此失彼,伊拉克當前危機更是凸顯了這一點。中東之所以陷入眼下的混亂局面,美國奉行的霸權主義和利己主義政策難辭其咎。歐巴馬政府雖然意識到光靠武力無法解決問題,但要真正改弦更張,回歸合作共贏的正道,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隨著伊拉克安全形勢出現「雪崩式」突變,在伊拉克的中國各類企業已著手撤員工作。在利比亞動蕩和敘利亞亂局中,中國企業都遭受了損失,也從中吸取了教訓。對於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一次又一次面臨風險乃至遭受重大經濟損失,開拓這一市場的風險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ISIS威脅下的中國企業 中國延續其對中東的一貫政策

中國支持以和平、政治的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實現地區的和平和穩定有利於該地區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從根本上消除恐怖分子存在的土壤。中國也是極端恐怖分子活動的受害者,因此對該地區反恐的支持對我們自己也是有利的。從這一點上,我們是利益與共的。

起底ISIS

亂局中,ISIS武裝從無到有,羽翼漸豐,它從「基地」伊拉克分支中吸收了大量人員,採取了血腥行動。而3年前敘利亞內戰的爆發,再度帶給它渾水摸魚的機會。今年6月底,它一躍成為與「基地」爭搶「恐怖主導權」的極端力量。

摩蘇爾市政府表示,恐怖組織ISIS從該地區中央銀行搶劫了5000億伊拉克第納爾(約合4.29億美元)。摩蘇爾所屬的尼尼微省的一位官員表示,ISIS激進分子還從摩蘇爾多家銀行劫走了數百萬美元現金,以及大量的現貨黃金。據專門統計恐怖分子資金的Money Jihad網站統計,成功搶劫摩蘇爾央行的ISIS可能是目前最富有的恐怖組織。

在前「基地」組織頭目賓·拉登巴基斯坦藏身處發現的一封21頁信件中,賓·拉登警告說一個新生「殘忍」極端組織勢力日益增強,授意「基地」與之切斷所有聯繫。這個組織就是眼下在伊拉克攪翻天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即ISIS。

恐怖組織更是一股獨立力量,它通常不在正常邏輯之內行為,並非政治環境改善,就會罷手。它會有一個固執的、無可說服的目標,不擇手段地長期堅持做下去。ISIS最終不會打贏正規戰,但是有敘利亞為基地,伊拉克恐怖戰爭會長期打下去。它也是這個世界恐怖襲擊蔓延的一個縮影。

大公報總機:+852-2575 7181     大公網:香港 +852-2573 1269     北京 +86-10-5204 7777     (值班電話):+86-10-52047788

大公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中國大公網絡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大公網]中國科大發現胚胎免疫耐受新機制
    大公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柏永、通訊員 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日對外宣稱,該校生命學院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魏海明教授、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對維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和《自然-通訊》上。
  • 伊拉克首次曝中國人參加ISIS照片 渾身是血受重傷
    媒體引述伊拉克國防部消息報導:首次有參與ISIS的中國人被抓 疑似中國人在伊拉克參加ISIS被擒  大公網9月4日訊記者了解到,西方媒體最近高度關注了疑似中國人在伊拉克參加恐怖組織ISIS的照片。如果消息屬實,這件事首次被確認的中國公民參與。
  • 大公網:韓天宇是王濛之殤最大慰藉 又一顆巨星
    大公網截屏  中國參加冬奧會以來總共舀到9塊金牌,其中有7枚來自短道速滑,短道之於冬奧,恰如桌球之於夏奧。遺憾的是,作為中國冰雪第一王牌項目,短道呈現嚴重的陰盛陽衰,男隊迄今還從未拿過冬奧會金牌。誰會想到,整個賽季四站世界盃最好成績僅是第五的中國選手,能斜刺裡殺出,兩人聯手晉級決賽,並由17歲的韓天宇斬獲銀牌。  韓天宇並非生在冰雪世家,一開始是玩輪滑出身,後來陰差陽錯,通過隊友梁文豪父親的鼓動,離開家鄉去練短道。中國冰雪項目基本都是黑龍江、吉林開展,其它地方一則無場地,二則無氛圍。
  • 戴德梁行布局非洲_大公資訊_大公網
    大公網22日訊(記者李理)全球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與Excellerate物業服務公司在此間達成獨家聯營協議,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提供全方位房地產服務。
  • 「人類世」故事如何「釘」入地質史冊?
    是否將「人類世」列為全新世之後的新的地質時代,成為現今的熱點問題。2009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專門成立了由34名專家組成的「人類世」工作小組(The Anthropocene Working Group,AWG),以探究「人類世」的建立問題。雖然其建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地球原始面貌極大地發生了改變。
  • 大興安嶺更新世冰蓋的證據和影響!
    朋友調侃說:有英語能力,有好的想法,有好的素材,為何不發英文論文?不按套路出牌,費力不討好啊!今天我再次來個不按套路出牌:將經過十多年積累而突破的關於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地貌研究成果直接發布於科學網,首先分享給母語為中文的學者們。
  • 美國「電子菸風波」如何影響中國
    「電子菸風波」如何發酵、如何引起「蝴蝶效應」?作為全球電子菸的主要生產地,中國將如何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對此,人民網採訪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控中心、中國控煙協會、中國電子商會電子菸委員會等各方的官員、專家和業界人士。
  • 賽默飛世爾「中國環保戰略」——訪賽默飛世爾科技環境儀器事業部...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是目前輻射測量與安全儀器部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對於核電站來說,具體監測項目包括核廢料的進與出、人員安全、核物質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  空氣品質儀器部:剛剛提到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絡」的建立,以及「十二五」期間國家對重金屬汙染監測的重視,尤其對汞監測的要求,將是空氣品質儀器部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 239名科學家聯名懟世衛:中國說的是真的!
    大家記不記得疫情伊始的時候西方國家嘲諷中國在空氣中噴灑消毒液說這毫無作用病毒不會在空氣中傳播?近日,239名科學家聯名上書世界衛生組織,他們強烈呼籲:西方國家別傻了!中國說的是真的氣溶膠傳播100%存在!!!
  • 川普「斷供」世衛!美醫學界被嚇壞,美媒:世衛沒遵守美國要求
    川普在發布會上表示:「由於世衛組織在處理新冠病毒事件中存在管理不當、隱瞞數據的行為,今天,我下令(美國)政府暫停向世衛組織提供經費。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美國納稅人每年向世衛組織預算捐款4-5億美元。作為比較,中國支付了4000萬美元。」此前,川普批評稱,儘管美國為世衛組織提供的會費佔了15%的份額,但是世衛組織仍然「過於關注中國」。
  • 影響人類地質史的「人類世」,到底是什麼?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世」一詞常被用來非正式地描述地球當前所處的地質年代。顧名思義,「人類世」,指的就是人類影響地質記錄的時期。雖然這一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但科學界至今仍未給「人類世」正式定名。
  •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第四個工廠落戶上海
    邁世福先生致辭中說到,「過去5年,賽默飛世爾科技在中國的投資勢頭強勁,並且在中國有非常好的發展機會,相應地我們也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今天開幕的新工廠是賽默飛世爾科技在中國的第四個工廠,我們不斷在中國建立工廠是由於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我們將提供更優質的產品、使得更靠近我們的客戶。」
  • 中金宏觀:世衛組織定義新冠肺炎為「PHEIC」的影響幾何?
    我們藉此文介紹PHEIC定義的含義,後續演變及潛在宏觀影響。我們也將跟蹤WHO在此問題上的最新動向。正式宣布為PHEIC後,理論上說WHO締約國可以在滿足相關條件後合法拒絕相關人員、貨物出入境,且為定義為「疫區」的先決條件。2003年SARS時期WHO向全球發出健康警告、並定義SARS疫區。
  • 走出武漢實驗室,世衛專家說「挺諷刺的」......
    2月3日,世衛專家到訪了武漢病毒研究所。與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西方人的期待不同,專家組對之前屢次被居心叵測者抹黑的武漢病毒實驗室讚嘆有加。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月3日當天,世衛專家組在研究所逗留了三個多小時,期間與研究所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等專家進行了充分深入的科學交流。
  • 地球地質新紀元「人類世」明年開始?也有人說1610年開始
    有科學家們宣布將於2016年宣布「人類世」(Anthropocene)的起始時間。       由於人類出現至今,對地球已經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改變了地球的地理,科學家們認為由人類創建出的新地層可以保留很長時間,「人類世」這一標誌新地球地質時期的新名詞應運而生。       「人類世」概念是由大氣化學家諾貝爾獎得主P. J.
  • 世衛專家:英國變異病毒對疫苗有效性尚無重大影響
    新華社日內瓦12月21日電(記者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專家21日在日內瓦總部說,儘管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已出現數次基因突變,但包括英國近期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在內,目前已知變異對新冠藥物、療法、檢測手段及疫苗有效性都尚未構成重大影響。
  •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圖/視覺中國人類世工作組認為,地球已進入新地質年代;下一步將確定地質學「定位」人類世是由諾貝爾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於2000年提出。他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開創一個新的地質時代。2008年,英國地質學家扎拉斯維奇(Jan Zalasiewicz)認為已正式進入了人類世。
  • 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中國向世衛申請國家消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近日表示,中國已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李斌在視頻連線出席會議時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瘧疾防控,2017年至今已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2020年11月已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 如何認識「歷史」的尺度?——從「人類世」中的人類學談起
    2020年9月5日上午,第782場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在明倫堂舉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新建在題為「歷史的尺度:『人類世』中的人類學」的講座中,就「萬物生存的時空結構」「人類中心的歷史年表」「地球史尺度的『人類世』」等層面,向現場近兩百名聽眾做了精彩的講述。
  • 東北亞安全三大困境:警惕國內政治過度影響外交
    中國正在崛起,逐漸的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在本地區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海上國家,也被看做是一個大陸國家,中國現在就東海、南海發出聲音的時候,西方尤其是美國、日本甚至是韓國把中國當做是一個擴張性的海上國家。當中國宣布它要在中亞建立新的絲綢之路的時候,一些歐洲國家也說中國正在尋求一種通過中亞地區進行一種擴張,那麼美國正如張教授提出的正在重返亞洲或者戰略再平衡,這其實是對中國崛起的一種反映、一種地緣政治的反映。正是這種地緣政治的概念,造成了惡性循環,就是行動和反行動使得我們東北亞地區的局勢更加惡化,我們很難擺脫這種趨勢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