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華夏龍都,中華龍鄉,濮陽地區的龍文化

2021-01-21 村裡來的小方

濮陽地處黃河流域的下遊,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發祥地,農耕文明時期人們的生活比較簡單,主要從事採集、狩獵等活動,所以這種生活方式是自在性和自發性的。認為萬物有靈,在遇到當時人類無法戰勝的事情時,就把希望寄託於他物,信仰崇拜的人多了,就成為人民的一種圖騰崇拜。龍就應運而生,在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中,龍被認為具有無上的神力,被用來象徵權力和地位。作為原始社會的圖騰—龍,是否真的存在,無法考證,將自然力量神化,對其產生敬畏和幻想,是一種情感寄託。濮陽在1987年出土的蚌塑貝殼龍形圖案,早就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存在於濮陽的歷史中。龍成為當時最聰明的神靈之一,備受人們的崇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出對這一神靈的崇拜。

濮陽民俗節日、祭禮

傳統節日有三個來源:一是源於生產祭祀,二是宗教節日,三是傳統民族節日,三者相互交融形成民俗節日。在節日期間,通常有各種祭祀、娛樂或經濟活動,形成多姿多彩的歲時節日習俗。

地域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會不同,因為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濮陽,地處黃河下遊善行衝擊面積的中心,河渠縱橫,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氣候適中,適合五穀百草生長。濮陽人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胼手胝足辛勤勞作,形成了本地之農業經濟,導致了血緣氏族關係的流傳,形成了五裡一莊,十裡一村的居民村落。各個村落,少則百餘戶,多則上千戶,多有一個或幾個姓氏家族組成,用傳統的道德觀念、眾約俗成的社會公德和法規來維繫生產關係、長幼關係、男女關係、鄰裡關係,生活在男耕女織,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的安謐氣氛之中。一戶戶農家,一處處牆院成為祖宗數代長年累月辛勤勞動積累下來的經濟實體。

從收割貯藏、碾米磨麵到紡線織布、裁衣縫被都能自給自足。因此,本地土著居民戀家,外地流入的移民,落戶之後也「戀家」,成為一種共性。濮陽被稱為「龍鄉」,而龍是嗜水而居的動物,濮陽正好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地理環境。這也為濮陽龍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條件。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文化。人是自然界的人,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人類和自然界相互接觸,融為一體。黃河流域在歷史上發生多次決口,使自然環境變得非常的惡劣,但是濮陽人民依然過著艱苦的農耕生活,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體現了粗獷強悍、不屈不撓的性格。由於他們頑強的個性,再加上地處平原、水源充足,所以生活方式多樣化使當地人的生存應變能力變得很強,體現了黃河流域的民俗文化發展迅速。由於黃河水路暢通,平原適合居住,信息交流方便,逐漸形成了商業文明,又使濮陽人民的性格有機變而智巧。濮陽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當地的民俗體育形式和內容多樣化,龍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發展的。

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對於物質需要無止境的追逐,過程實際上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凡事以度為界,過猶不及,為了能夠較好地控制人們 的欲望,也為了滿足現實生活中一時難以滿足的需求,人們將需要的高層面演變成為一種精神寄託,精神上的信仰難以衡量,虛幻狀態有利於人們感受滿足。作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神靈崇拜在濮陽人的精神世界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濮陽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當地先民本身的原始文化,特別是對龍這種神靈崇拜為載體的龍文化,在濮陽的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擁有較大的比重。這種對濮陽龍神的崇拜造成了其緊緊依附濮陽大地的文化心理,在傳承發展中不斷加強,所以形成了濮陽人民善良質樸的品質。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心理變化要經過幻象、意象、類象和道象 4 個階段。濮陽人民對龍神的崇拜,使這種傳統上的信仰逐漸成為濮陽人民的風俗習慣,並通過舞龍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習俗是信仰與生活共同作用的結果,使人們感受到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相關焦點

  • 河南出土6000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或揭開龍存在的證據
    ,被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這條龍的出土,無疑讓世界上是否曾經存在龍的爭論又一次甚囂塵上。 1987年河南省濮陽市正在修建引黃供水調節池,本意是為解決濮陽的工業和城市用水,沒想到卻在施工處發現了一處早期仰韶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們激動不已,連忙終止了施工進程,開始對這處遠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 河南省龍鄉商會「稻合牌定製酒發布會」成功舉行
    河南省龍鄉商會會長、后羿集團董事長吳紅雲河南省龍鄉商會會長、后羿集團董事長吳紅雲,濮陽市人民政府駐鄭州辦事處原主任張孟山,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宋寶齋鈞瓷公司總經理馮沙,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鄭州惠捷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慧傑、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河南鴻鼎智慧財產權代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振,河南省龍鄉商會副秘書長孫陽、吳克彪,以及鳳凰網、企業家日報、河南經濟報、河南青年報
  • 鳳舞九天秀彩羽——濮陽新型化工基地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
    核心提示:65.1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廠房樓宇拔地而起,交通路網縱橫交錯,生態長廊百花競秀……進入新時代,龍都濮陽再次升起轉型升級之帆。經一輩輩人的辛勤耕耘,舊貌換新顏,龍鄉變龍都,石化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高光時刻」。「荒草地上起鑽機,蘆葦塘中冒黑金。」45年前的中原油田「發現井」噴射湧流,吹響了東濮凹陷石油大會戰的衝鋒號,開啟了濮陽化工之城揚帆奮楫的新徵程。
  • 河南發現6000年前古墓,發現「中華第一龍」
    隨後專家對古墓進行碳14測驗,確定該古墓年代距今約6000年,屬於仰韶文化時期。經考古工作者的科學挖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層發現了四組用蚌殼擺徹的龍虎等動物圖案,其中最為亮眼的便是第一組45號墓。 讓人眼前一亮的倒不是45號墓裡面有什麼稀世珍寶,而是裡面發現了一條「龍」。
  • 河南進行黃河水調,卻意外挖出「中華第一龍」,難道龍真的存在?
    河南的一處古遺址,發現長達1.7米的「龍」,考古專家:鐵證如山文/一休道龍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動物,它被稱之為祥瑞之物,它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1987年,河南濮陽縣進行黃河水調,為了配合工程隊的工作,考古專家就對濮陽西坡村進行了大面積的探查,卻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墓葬遺址,墓葬的時間距今已有6500年左右了。考古專家在古墓裡發現了許多屍骨,而這些屍骨卻並非殉葬而是死於非命,死因不知。
  •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關鍵詞:孔子;荀子;龍;天道;人道引言龍在中國人看來真乃「天生神物」。我們也一直以「龍的子孫」「龍的傳人」為榮。作為華夏圖騰、文化符號與精神信仰,龍早已內化為民族基因,流淌在華族血液之中。可見,龍之於中華民族有著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黃帝時是熊圖騰
    這些行為,都是原始人出於對圖騰的信仰、崇拜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被西方文化學者概括為Totemism,也就是圖騰主義,亦可稱「圖騰文化」。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多年前曾指出,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在廣闊大地上如滿天星鬥般同時出現了多處文明的火花,他們各自獨立發展,很多都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因此,遙遠的史前社會,在中華大地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圖騰文化亦多種多樣。
  • 濮陽版「烏鎮」惹人耳目,耗資2億門票免費,關鍵是項目太誘人
    濮陽是河南的一個城市,國家的歷史文化城市,帝都,曾經是濮陽內從現在到出土了6400年多的歷史有龍的圖案,憑藉著自身的發展,河南濮陽,門戶網站的城市發展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河南濮陽中原油田的所在地,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花園城市而存在的,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濮陽是不斷豐富,境內的旅遊景點和建設投入
  • 龍真的存在世上嗎?河南這個遺址證明了一切,專家也證實了
    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了古老仰韶文化層的遺蹟,如房子、火爐、地窖、灰坑等,還有一些墓葬,雖然價值不大,但隨著發掘的深入,竟然發現了一件震驚世界的文物。那是濮陽市西水坡45號墓的龍虎蚌。墓穴中間是一具人類骨架,高高的,原始尺寸為1.84米。它活著的時候一定更高了。在骨骼的右側是用蚌殼做成的龍形狀。在身體的左側是一隻用蚌殼擺成的老虎。
  • 5000多年前的玉鐲,上面圖案似龍似鳥,龍是從恐龍演化而來?
    中國大地上,史前文化的遺址有不少,諸如馬家浜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等等。其中,龍山文化位於內蒙古地區,距今約5000多年前,在這裡發現的文物中,許多都與眾不同,像紅山女神、金字塔遺址等等。紅山玉文化也很有名,此地出土的玉鐲多是鼓箍形,即鐲箍看起來十分像鼓面。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長話短說,一言蔽之:龍的形象起源於大象的鼻子。
  • 濮陽蚌塑天文圖的出土,反映了我們的天文學當時都是最先進的
    西水坡出土的三組蚌塑圖如今靜靜地躺在濮陽市戚城公園(景區)專門為其建造的「中華第一龍」展廳裡,而在西水坡發掘的瓶瓶罐罐、人頭蚌殼則堆滿濮陽市博物館的倉庫,孫德萱和北京大學的博士後,還有這兒的工作人員目前還在整理研究這些不會說話的實物,並企盼它們有一天能「開口說話」。
  • 濮陽有哪些蛋糕店?盤點濮陽排名前十的蛋糕店!濮陽蛋糕店大全!
    濮陽(5)華龍區(4)範縣(1)濮陽華龍區D Q冰雪皇后蛋糕店(4)D Q冰雪皇后濮陽萬利店 濮陽華龍區長慶中路與黃河中路交匯處萬利財富廣場一樓D Q冰雪皇后濮陽恆豐店 濮陽華龍區任丘路31號恆豐購物公園負一樓126號商鋪
  • 學者:此地發現的龍化石和傳說中真龍極相似
    其中東方天帝太昊伏羲氏,就以龍紀官,號曰龍師。而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就發現了6600年前以蚌殼堆塑的龍虎紋飾,擺放在墓主人兩側。 恰好符合後世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學。這條人造的龍,實證中國人確實很早就以龍為圖騰了。歷史上還有專門養龍的部落,被稱為豢龍氏。
  • 美頜龍科:美頜龍,中華龍鳥,中華麗羽龍,華夏頜鳥,侏羅獵龍
    美頜龍的近親(如中華龍鳥、中華麗羽龍)的化石都覆蓋者構造簡易的絨羽,顯示美頜龍也可能有類似的原始絨羽。沒有原始羽毛覆蓋的模型圖。華夏頜龍Huaxiagnathus,有時亦譯為華夏龍,但為避免與鴨嘴龍類的華夏龍混淆,通常不被使用。生存於下白堊紀的中國,最大標本的身長約1.8米,大於美頜龍。
  • 赤金走龍
    圖一  河南濮陽西水坡蚌塑龍虎圖    當我們走進國家博物館的時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500年左右的蚌塑龍虎圖,不論是在今天,還是在混沌未開的上古,「龍」在整個中華文明之中始終佔據著無可比擬的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龍已滲入中華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脈絡,貫穿中華文明發展的湯湯長河。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大家知道,在我們這個有著充分的考古學證據的,至少具有六千年龍文化的中華文化中,龍始終是一種恆久而普遍的至高無上的存在。正是由於這種恆久而普遍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中華兒女才得以自豪地宣稱——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那麼,作為龍的傳人,我們對「龍」這種動物界並不存在「神聖動物」的來源問題,又有該作這樣的理解呢?
  • 在山海經中的「龍」
    一時間,營口這個地區成為了全國最熱門的地方,火車票價格瘋漲數十倍,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然而此時,正值戰爭年間,學校幾經搬遷,導致了龍骨下落不明,解放後,這件事情,仍舊是人們的飯後閒談,看到過這巨龍骸骨的人,堅信龍是存在的。而這些年依舊有人來到營口市,在這個曾經墜龍的地方,看了又看,可就是沒什麼進展,直到二零零四年,一批專家小組來調查這件所謂的「營口墜龍」事件。
  • 為什麼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朝陽讀者 楚正文 本刊約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田兆元教授作答 距今五千年左右,形成了成熟的「龍的傳人」的文化符號 中華文明的龍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前。比如東北遼寧的查海文化,那裡有距今八千年的擺石塑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文化形象。而在西北陝西北首嶺也有距今七千年的龍文化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