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水有七善,人有七智,悟透便是人生贏家!

2020-12-05 子曰大官人

在高中時期,歷史老師為我們解讀《道德經》,說道家思想無為,與世無爭,是消極的態度,年輕人還是不要讀了。當時因為他說的話,讓我往後的很多年,都沒有再讀《道德經》,等自己工作後,又回頭再讀國學經典作,才發現歷史老師的解讀是大流,但與老子所講背道而馳。

老子的無為,並非真正的消極或一切不為,更不是一種無政府的主義,而是蘊含著令人深思的道理,以消極間接的方式來達到積極的效果,「去甚、去奢、去泰」,以此去掉一切人為的自以為是與貪嗔痴。無為,而無所不為,讀懂老子哲學的人,是為人處世高手,而真正做到這水之「七善」,才是人生贏家。

一、居善地

曾仕強老師說「居處最善於選擇」,善人居所如水般順應自然,把自己放到什麼位置,待在什麼地方,都是要進行選擇的。「地」為低,悟道的領導者,多善於把自己位置放低,低調處世,不自以為高,這就是「居善地」。

二、心善淵

「無欲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心大之人,寬宏無量,如水一般靜默深遠,有容納百川之力。在當今物慾橫流的世界上,要想得道,首先就得有一顆寵辱不驚的心,不受外界環境所幹擾,不受不良習氣所汙染。

三、與善仁

「仁」是一種心理情感,也是一種個體人格,為人處世,擁有平等的大道情懷,善心仁義皆兼具,像水一樣潤澤萬物,無論弱、強皆友善,待之以待,就可得眾之力,無所不成。

四、言善信

言必信,行必果,誠信為立人之本,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說話要像水一樣堵止開流,對違背道義之事不輕言許諾,妄自尊大。遵守信用,堅定「言善信」之言。

五、正善治

老子思想堅持以柔克剛,正同「政」,水可以洗去汙穢,而從政之人需向水一樣,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引導他人,以身作則,保持中正,做到為政順道而善治,牢牢掌控局勢。

六、事善能

事情有條不紊,處事如水般隨物成形。畢竟才能有大有小,是相對事情簡單或者難易程度而言的,有些事情不能做就不要死撐面子,而可以完成的事,也不能不去做。

七、動善時

行動如水一般涸溢隨時,就像《莊子.天下》中講:「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順時而動,順勢而為,應物變化,把握時機。

為人處世應如水,把自我放低,把態度放謙虛,不自以為高。只有做到這「七善」,方能「幾於道」,進入不爭的境界。因為不爭,所以無憂,才能保全、大得,這就是為人處世的上善之境。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蘊涵天地至理的一句話,悟透了生命得以升華
    《道德經》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大意:循環往復的變化,是道的運動規律,微妙、柔弱是道發揮作用的關鍵。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道」的無中。
  • 中國人最缺的5個大智慧,《道德經》早就講透了
    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從來也沒定論。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
  • 道德經智慧:有本事的人,多看看天道思維,多讀助你一帆風順!
    越有本事的人,越會掌握天道思維,悟透這三句話早晚就會飛黃騰達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最大的特色是什麼?「自然,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說,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不需要取法任何東西。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升華人生的真理
    道德經本章,透視劉備:知人善任,大智若愚。呂布:力勝群雄,敗給本性。道德經三十三章。老子本章重點倡導:人要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從「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引伸至「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以此升華自己的人生格局。老子這幾句經典,在人生中,立身處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齊善鴻講道德經》: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讓你有更多啟發和思考
    說起《道德經》,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這是一部道家的經典作品。我們很多人都讀過,小時候讀只是看懂皮毛,而長大了在翻開才深知裡面的智慧。對於西方人來說,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的發行量也特別大。《道德經》的本質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以前讀《道德經》覺得裡面的智慧寶貴,但是總是無法全面的應用到生活中。直到我讀了這本《齊善鴻講道德經》。這本書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道德經》每一個章節的核心要義,沒有晦澀難懂的原文,而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老子的智慧,講給我們聽。
  • 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琢磨君專欄——解讀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分享人生智慧!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現代人常愛說「低調奢華有內涵」,還說「低調才是王道」。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低調呢?其實,很多人是嘴上喊著低調,內心和行為一點也不低調,甚至截然相反。
  •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愛」,鼓勵大家遵循「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道德規範,做個安分守己的好老百姓。而老子的道教思想並不認為上天懂得仁愛,而是對待萬事萬物都一視同仁,不分好人與壞人。誰要是不遵循「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等天道,就會受到懲罰,正所謂是「失道者寡助」。
  • 原汁原味的老子《道德經》原著,和通行本有什麼不同,一目了然
    老子的《道德經》我就不介紹了,很多人在接觸道德經的時候,難免心生困惑,到底哪個版本好呢?我的建議是,初學者還是以通行本為主,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把通行本領悟透徹,對你的人生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如果對道德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有了一些根基的,可以適當參考一下帛書版,其實帛書版也不是老子原著,如果你糾結於改動,非要看看老子原著,我給大家推薦郭店楚簡本,這才是老子原著,原汁原味。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貴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禍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僅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也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指引我們人生的大智慧在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今社會,外國人也在追尋心靈歸處。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悟達國師作水懺,普勸世人: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圖片來源:資料圖)《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語出戰國·莊周《莊子》。君子之間相互交往,就像水一樣純潔;小人之間交往,就像甜酒一樣濃鬱、稠密。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不利用職務權勢的優勢為親人謀利益,其交往雖淡泊如水卻心地親近;小人之間的交往,都是有所求、有所圖,為達到私利送給對方的好處,像蜜糖一樣黏稠,所以雙方常因過於甜蜜而斷交。2.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邵,忽然而已。語出戰國·莊周《莊子·知北遊》。人活在天地之間,生命就像駿馬跳過縫隙一樣快。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也可這樣講,妥妥一代時教,教、理、行、果之精髓,在經文中都有體現。雖然涵蓋面極廣,但又都能詳細闡述,故而也被稱作修行要門,成佛真因。再加上經書由唐初宰相房融潤筆,文辭華麗優美,所以完全不必為經義晦澀而苦惱,只要你用心去讀、去悟,完全能用前文解析後文,用後文推導前文。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道德經》:混得好的人,或都懂這五條處世天機!建議多看看!
    今天, 就帶大家一起,感悟這豆瓣評分高達9.5的文化瑰寶《道德經》;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道德經》:混得越好的人,越懂得這五條處世天機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少就是多,多就是少。
  • 「上善若水」的水總共有幾種德?道德經告訴你是七種
    姿態越高的人,地位越高的人,往往最「孤獨」也最「危險」。故「水下而安」。有人云:「見水之象,則知善地在下不在高」。2、心善淵:居下而不怨,不羨慕,不嫉妒。離中需,心善淵。海量也。何以?當知「吃虧是福」,「得便宜處失便宜」的道理,因為"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心若守此便小成於《金剛經》雲的金剛不壞之心,破萬法而守一心。
  • 《道德經》和孔子都讚賞水的七種特性,我們能學到哪些人生智慧?
    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一曹操用龍來比喻世間的英雄,其實龍更像另一種東西,那就是水。《道德經》中說,水是世間最接近道的物質,水有七中特性。政善治,本來是說水能夠洗滌汙穢,滌除紛亂,讓事物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順應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過高的地方就將它衝低,低的坑洞就將它填平,萬事萬物各得其所,各歸其位。老子的《道德經》是給當時的統治者寫的,這裡是在教導帝王們治理國家,要向水學習。所以才說「政善治」。
  • 《道德經》透露出人生最好的生活,在於這3個方面,你看下你有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是相對短暫的 ,如白駒過隙,人要珍惜當下的時光。但人一生中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已然成為千萬人的人生目標。但到底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呢?就像哈利波特這本書,一千個人閱讀,有一種體會;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有幾千種不同的答案。
  • 《道德經》: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智商有多高,而是懂得這個道理
    說起為人處事的經典之作,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那本書——《道德經》,而《道德經》作為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包羅萬象。這當中,除了最基本的為人處世,它還論述了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一方面引導統治者和普通民眾修聖人之德,同時又強調要實行王道,堪稱古人智慧的一大結晶。除了豐富的內涵,《道德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是無可挑剔。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