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團隊在 Brain (IF:11.337)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rediction of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multi-variants from a Chinese genome-wide associationstudy」的文章,該文通過中國首個較大樣本量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發現了4個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新風險基因位點,利用風險位點建立了AD預測模型,在隊列研究中進行了驗證,能夠有效地對AD的發病進行預測。這不僅為全球AD相關GWAS研究提供了東亞數據,也為AD的早期篩查提供了新的遺傳標記物。文章第一作者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龍飛副主任醫師,通訊作者為賈建平教授。
專家簡介
賈建平教授
北京學者,教授,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
北京腦重大疾病研究院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所所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前任會長
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痴呆與認知障礙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研究介紹
AD是老年痴呆最常見的類型,具有較大遺傳複雜性。GWAS研究通過病例對照分析能夠發現與AD有關的風險基因,這些基因影響了AD的病理改變和疾病進程,包括脂質代謝、炎症、先天免疫、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和清除等,對AD預測有重要意義。然而既往報導的AD相關GWAS研究多是在歐美國家進行的,中國在該領域尚屬空白。不僅如此,國外發現的AD相關風險基因也很少在中國人群得到驗證,因此缺乏能夠預測國人AD遺傳風險的預測模型。
本研究對來自全國多家研究中心共計11506例研究對象(包括3913例AD患者和7593例認知正常者)進行兩階段GWAS研究。其中一階段對4187例研究對象進行了全基因組基因分型,二階段對7319例研究對象的34個位點進行了基因分型,經過Bonferroni校正後,最終有13個位點達到P界值,並通過了異質性檢驗。進一步對13個點的一階段、二階段進行了Meta分析,結果均達到了GWAS顯著性界值(P < 5.0 × 10−8),並在縱向隊列數據中也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兩階段GWAS研究發現的13個位點包含4個新位點(rs3777215, rs6859823,rs234434, 和rs2255835)(圖1)以及9個APOE區域內的點。結果顯示,中國人與西方人在遺傳方面存在較大異質性,本研究揭示了中國人特色的AD風險位點,為中國人AD的預防提供了重要的數據。
圖1 四個新位點Regional圖
為了將發現的位點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研究將13個位點進行不同組合建立AD遺傳風險預測模型,以期用最少數量的位點達到最好的預測效果。最終發現,在APOE陰性人群中,可以用4個位點對AD預測的曲線下面積達到0.73。該模型能夠對青年人群進行遺傳篩查,對陽性人群進行極早地警示,對預防AD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Longfei Jia, Fangyu Li, Cuibai Wei,et al.Predic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multi-variants from a Chines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Brain. awaa364, 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a364.
[2] 認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