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垚哥說動物)
奧陶紀,是緊隨寒武紀之後出現的,古生代的第二紀,距今4.8億-4.4億年,時間跨度約4000萬年。在此過程中,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進化成為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奧陶紀時,海洋的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物的多樣性迅速增加,而此刻的陸地上,還未曾出現過動植物。本篇將重點介紹奧陶紀的標誌性物種。
筆石
筆石的出現,是奧陶紀開始的標誌。筆石是一個群體概念,由無數個像蠕蟲一樣的小個體組成。這些微小生物種類很多,外貌差別較大,它們集合起來過著群居生活,終年飄浮在海面上,以浮遊生物為食。
甲冑魚
甲冑魚由寒武紀脊椎動物鼻祖海口魚進化而來,這一時期,魚類體型逐漸增大,身體結構也變得複雜,頭部開始長出堅硬的甲冑,以對抗更加可怕的捕食者(同期三葉蟲身體也進化出尖刺)。然而此時,甲冑魚依然屬於無頜類,仍舊沒能進化出上下頜,無法主動捕食,僅能靠水流帶動浮遊生物進入口中,部分種類甚至只能在海底匍匐,以吮吸的方式度日。這時候的甲冑魚,著實是在困難中前進。但是不久之後,它們將迎來嶄新的春天。
卷殼鸚鵡螺
鸚鵡螺是奧陶紀的標誌性生物,而卷殼鸚鵡螺則是最常見的一種,和三葉蟲一樣常見。當今出土的化石中,卷殼鸚鵡的數量相當龐大。從外觀上看,它們就像是一隻躲在蝸牛殼中的魷魚(事實證明它們就是章魚、魷魚等頭足類動物的祖先),長30釐米,重達10斤,有著巨大的眼睛,發達的觸腕,這些腕多達幾十根,是靈活的獵食工具。卷殼鸚鵡螺以獨特的噴水方式遊動,快速捕獲獵物,是海洋中的飛毛腿,依靠這種優勢,它們的種群得以迅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卷殼鸚鵡螺是奧陶紀唯一的保存至今的生物,被稱為「活化石」,幾億年的進化中,它們幾乎沒變,當今海洋中依舊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巨型羽翅鱟
巨型羽翅鱟,又叫史前巨蠍。身長2米5,重達400斤,是當時最大的節肢動物。巨蠍出現於奧陶紀早期,它們進化出了一對可怕的大鉗子,可以輕鬆獵捕動物。在外觀上,除了沒有尾刺,它儼然就是一隻放大版的蠍子。巨蠍依仗其特殊的裝備和龐大的體型,迅速稱霸了世界,把曾經的寒武紀之王(奇蝦)趕下了神壇。然而,只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巨型羽翅鱟就失去了霸主地位。
直殼鸚鵡螺
直殼鸚鵡螺,是奧陶紀真正的主人,是本階段最大的肉食性動物。它們由直角石進化而來,有三角錐般的堅硬直殼,它們和公交車一樣長,體重超過1000斤,巨大的頭部,以及多條敏捷的觸手,讓所有生物膽寒。它們是卷殼鸚鵡螺的近親,能通過噴水驅動帶來極快的遊泳速度。從寒武紀中葉開始,直角石和羽翅鱟就展開了進化之爭,但當時的海洋由奇蝦統治,二者皆無建樹。到奧陶紀早期,羽翅鱟率先發難,進化出了超過400斤的大體型,打敗奇蝦,登上了統治王位。不過,直角石後來居上,進化成為巨型鸚鵡螺,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巨型羽翅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
奧陶紀是生物繁盛的開始,但持續時間不長,可怕的伽馬射線暴在這一階段衝擊了地球,造成了世界60%以上的動物死亡,帶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面對世界的第一輪洗牌,各種倖免於難的生物又將踏上新的旅程,開啟漫長的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