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霍宇星 王豔霞 檢驗醫學網
作者:霍宇星 王豔霞
單位: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
案例經過
今日上午,我坐在電腦前,如往常一樣,仔細、認真的審閱每一例血細胞分析結果,突然,有一例血細胞分析結果映入眼帘:血小板89×109/L,平均血小板體積MPV14.6。
查看血小板直方圖如下圖所示:
這提示我此患者血小板數量減少,且從血小板直方圖顯示血平均小板體積增大,首先我考慮會不會是由於血小板聚集導致?我仔細查看了患者的血液,並未見到有明顯的凝集,也有可能是幾個血小板聚集在一起,隨即,我查看了邁瑞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上檢測結果,沒有異常報警提示,如下圖:
以上圖片說明患者的血液無血小板聚集,我翻閱了患者的病例,患者於消化科門診就診,女性,48歲,初步診斷為消化不良,門診醫師給與其行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複查甲狀腺功能等檢查。其結果顯示: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甲狀腺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大致了解了患者病情,憑藉我多年經驗,雖然儀器未提示有異常,但是我還是懷疑血小板可能有異常,為了排除疑惑,我在邁瑞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上進行了推片。十五分鐘之後,推片結束,在高倍鏡下發現血小板減少,易見大血小板,可見血小板直方圖所示的翹尾現象,其原因為大血小板所致,我繼續瀏覽全片,當我仔細觀察中性粒細胞時,發現中性粒細胞胞漿中可見不規則的淺藍色包涵體,如下圖:
(點擊可放大觀看)
如圖所示,粒細胞中可見淡藍色包涵體,形狀不規則,有紡錘形、柳葉形等形狀,位置靠近細胞邊緣,每一個粒細胞中有1條或者2條。
此時,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種疾病介紹,我翻開了書,這種疾病名稱為:May-Hegglin異常(MHA)。本病非常少見,且不易被發現,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為MYH9突變,表現為血小板減少、巨大血小板和粒細胞包涵體三聯徵,且患者有出血傾向。患者粒細胞中的淺藍色不規則形狀的包涵體,類似於「杜勒小體」,呈紡錘形、長條形或者新月形等,每個粒細胞中大多含1條包涵體,少數可含2-4條不等,除了中性粒細胞外,在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中也可以見到同樣的包涵體。
經過對疾病的了解,我聯繫了患者,追問病史,患者於25歲懷孕生產時曾行血細胞分析檢查,當時發現血小板減少,但是未進一步查明原因。遂又詢問其家族史,患者孫子有血小板減少病史,餘無異常。並且對患者同胞姐姐進行了血細胞分析檢測及推片,未發現異常。我與患者溝通,向其解釋了我的想法,建議其到上級醫院行相關的基因測序檢測,患者考慮後放棄行相關檢查。MuzannarAM等人表示在臨床上,大多數MHA患者的女性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即使偶爾發現,也不需要治療。
經驗總結
本病粒細胞中包涵體易與杜勒小體混淆,其鑑別點如下:
1、杜勒小體體積較小,常成圓形、橢圓形界限不清楚的雲霧狀,而MHA包涵體較清晰,界限清楚並相對有型(剛開始看片的時候,我就將本包涵體誤認為杜勒小體,仔細觀察後發現並不一樣)。
2、當患者感染時杜勒小體常伴有粒細胞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固縮等粒細胞中毒表現,且一般無巨大血小板出現,當感染控制後杜勒小體就會消失;而MHA患者的包涵體會終身存在。
自我反思
在觀察本例患者血片時,我差點就忽略了粒細胞中的包涵體存在,只在意血小板的數量及形態,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這種特殊形態的存在,這使我反思了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一定要全面觀察,且要自我提升,如若沒有看過這個疾病介紹,可能也將此包涵體誤認為杜勒小體,往其他方面想了。所以當遇見血細胞分析出現血小板減少,MPV增大時,進行推片鏡檢不僅要觀察血小板的數量和大小,也要觀察其他細胞形態,以免漏診。
學無止境,在從醫的路上,這個詞語顯得更加的重要,我們不要自我滿足,無論是新的工作人員還是工作了多年的人員,都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的進修,這樣才能儘量的不會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書的名稱
2.MuzannarAM,Al Harbi M,Rathore R,et 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labor anddelivery in a patient with May-Hegglin an-omaly: a casereport[J].Local and regional anesthesia,2017,10(1):53-58.
3.RuhoySM.Macrothrombocytopenia With Döhle Body-Like Gran-ulocyteInclusions: A Case Report of May-Hegglin Anomaly in a 33-Year-OldWhite Woman With an Update on the Molecular Findings of MYH9-RelatedDisease[J].Laboratory medicine,2016,47(3):246-250.
編輯:Bling 審校:Rose
閱讀原文
原標題:《細胞中的這個「小物體」,99%的人沒見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