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哲學家在讀什麼?答案肯定不是文學。在這場風格炸裂的對話中,姜宇輝透露了最生動展現網絡時代哲學思維的著作,又吐槽了幾本膚淺浮誇的網紅教授暢銷書,並放話:「我不覺得文學有啥希望,還是拍電影吧。」
姜宇輝,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碩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法國哲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法國哲學與藝術哲學。專著有《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與《畫與真:梅洛-龐蒂與中國山水畫境》。譯著有《千高原》與《普魯斯特與符號》。
1. 最近在讀的是哪本書?
我們這個職業,就一直要讀書。所以只能說最近一周集中在讀的書,應該還是彼得·霍爾沃德(Peter Hallward)的《逾越此世:德勒茲與創造的哲學》(Out of This World: Deleuze and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on)。這本書是非常罕見的能夠對德勒茲哲學中的觀念論(idealism)進行徹底反思的著作,極為偏激,但也至為銳利。在當下一大批德勒茲主義的擁躉之中,尤其凸顯出清醒的品格。
Out of This World Out of This World: Deleuze and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on
作者:Peter Hallward
版本:Verso 2006年8月
2. 閱讀次數最多的書是哪本?
毫無疑問是《千高原》。這麼說可能有點矯情(書評君註:《千高原》譯者在此),但確實是實話。這書就像是案頭的工具書,就一直要去翻要去用。《千高原》是最生動的網絡時代的哲學思維,最成功的全球化的哲學產業。這本書是我的研究起點,如今也是我嘗試超越(背叛)德勒茲的重要契機。
《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
作者:(法)費利克斯·加塔利 / (法)吉爾·德勒茲
譯者:姜宇輝
版本:上海書店 2010年12月
3. 今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書是哪本?
肯定是列維納斯的《總體與無限》。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太大了,幾乎直接改變了我的哲學思路。書中一個個毀滅性的論題和概念,直接為後人類時代提供了最為激烈的思想能量。當然前提是你不把列維納斯降格為一個猶太拉比,而是真正提升為一個勇敢挑戰整個西方形上學傳統的思想鬥士。
《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
作者:(法)列維納斯
譯者:朱剛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8月
本書是著名現象學家列維納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對現象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本書中,列維納斯把西方傳統的存在論哲學視作一種總體哲學。這種哲學以作為總體的存在為最終的意義來源,抹殺作為個體的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充滿了對於他者的暴力。
4. 你床頭現在放著哪些書?
我睡前只看手機。
5. 最欣賞的作家有哪些?
如果你指的是文學家的話,那就只有兩個,莎士比亞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
威廉·吉布森,美國科幻小說家,被稱作賽博朋克運動之父。代表作有《神經漫遊者》《舊金山》三部曲等。《黑客帝國》《雲圖》導演卓沃斯基姐弟自稱「我們是威廉·吉布森的狂熱粉絲。」
6. 最期待出新作品的作家是哪些?
當然是威廉·吉布森每年一本的新書。唯一一個能邁出一步看清當下的小說家。不過吉布森的新書我都預定半年了,但還是沒出來……
7.最想寫出怎樣的一本書?大致會怎樣去構思這本書?
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寫一本書《無生成的影像》(Image without Becoming),其中真正找到了超越濫俗的德勒茲主義的道路。列維納斯對陌異未來的啟示,後人類主義的斷裂主題,晚近科幻電影的衝擊,是我的三大啟示。目前全書已接近完成。在這本書裡,我真正找到了哲學的現實感。這個很重要。
8.今年最失望的書有哪本/哪些?為什麼?
就是歐陸一大批被捧紅的所謂哲學新銳的著作。尤其是馬庫斯·加布裡埃爾(Markus Gabriel)的《世界為何不存在》和特裡斯坦·加西亞(Tristan Garcia)的兩本近作。徹底失望。全無新意。加布那本《世界為何不存在》就是一哲學科普讀物,本來還期待他能在思辨實在論方向上有所創意的推進,但至少這本完全就是一個廣播稿的水準。當然,沒讀過他另外幾本,尤其是《論德國古典哲學》那本,或許還是有過人之處,畢竟據傳是德國最年輕哲學教授。
Why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作者:Markus Gabriel
版本:Polity 2015年6月
加西亞一直都很期待,但連著讀了他的《我們》和《一種強度生命》,都沒有看出任何新鮮的見解。尤其是「強度生命」這個概念,本來是極為銳利的視角,因為對生命的批判亦是晚近歐陸思想的一個重點。但他在書裡既沒有歷史的脈絡(跟義大利一些哲學家相比),也沒有批判的視角(跟Eugene Thacker相比)。而且最後繞了一圈還是要回到德勒茲的生命論,那還折騰什麼?
9.今年最被高估的書有哪本/哪些?
不知道《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算不算今年的。我只知道這兩本夠得上「簡史」這個題目,其他的都配不上。
書評君:《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是前兩年出的,2018年出了一本尤瓦爾·赫拉利的《今日簡史》,號稱「簡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簡史》提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三大挑戰。「國家」這一身份認同已不足以應對今天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性問題。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作者:(以)尤瓦爾·赫拉利
譯者:林俊宏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8月
《今日簡史》果然還是一副網紅教授的膚淺浮誇的造作之風啊。[偷笑][偷笑]
10.對你影響最大的書有哪些?
福柯的所有著作,無需解釋。
11.最想邀請哪些人去你家做客?
不要來家裡。去星巴克就好。
12.最近讀到什麼文章/觀點讓你記憶猶新?
克萊爾·科爾布魯克(Claire Colebrook)最近在academia(美國一個學術性社交網站)上面傳了一篇文章《一切生命都是人造生命》(「All life is artificial life」),光這個題目就足以繞梁三日了。
13.在不知名寫作者裡,有哪些人特別值得推薦給大家?
如果僅僅以「知名」來衡量的話,那我覺得幾乎就沒有什麼可推薦的。
14.你自己的著作裡,最滿意的作品是哪本?
有一個公式化的回答,但永遠是對的:下一本。
15.你自己的著作裡,最遺憾的作品是哪本?
應該是《畫與真》,無論是梅洛-龐蒂還是山水畫,其實都本應該跟我沒有任何關係。這本書也證明,情懷跟思想是兩回事。真正的思想本應該如箭如刃,有直指人心,摧枯拉朽的力量。別的都次要。
《畫與真:梅洛-龐蒂與中國山水畫境》
作者:姜宇輝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畫與真,既是梅洛-龐蒂自塞尚畫作中挖掘出的深奧主題,亦是探索肉身本體論及藝術哲學的一條貫通線索。在中國古代的山水畫意境中,現象學美學又得到了新的升華,獲致了別樣的韻味。思與畫的互詮,最終意在喚醒心靈對山水和大地的歸依與敬畏。
16.如果讓你做一份文學刊物的執行主編,你想做什麼類型的刊物?
我不覺得文學有啥希望。還是拍電影吧。
17.你一般選擇什麼樣的環境閱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8.如果讓你現在給新京報文化頻道寫一篇文章,題材和體裁不限,你可能會寫什麼?
何為「當下的哲學」。化用福柯的一句話,當你讀到這樣的哲學之時,就能清楚感覺到腳下大地的震顫。
19.有人說未來文學會消亡,你認同嗎?
現在還有文學?
20.2018年去世的文化名人裡,哪位離世讓你最難過?
這個問題只能切身地來談。對於我,最惋惜的當然是小紅莓的主唱。這個團就是我的青春。
作者:姜宇輝 採訪:董牧孜 編輯:董牧孜、風小楊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