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至20世紀初,數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數學這棵樹越長越茂密,樹岔越分越細,從而數學顯得越來越龐雜無序,使得即便是造詣高深的數學家也無法全局把握、透視。面對這種發展趨勢,數學界一個有意義的課題就應運而生:用統一的觀點去處理這「龐雜」的內容,使之「有序」。
數學家首先對於數學的局部內容進行了嘗試,如:德國數學家克萊茵的愛爾朗根綱領,利用「群論」觀點統一處理了各種幾何學;美國數學家伯克霍夫用「格」的概念統一處理了代數系統的理論。
而對於整個數學而言,能否採用某種統一觀點將其重新整理呢?20世紀初,法國一批傑出的年輕數學家在愛爾朗根計劃的啟示下,於1933年成立了以尼古拉·布爾巴基為名的數學家集體,其行動目標就是從整個數學全局出發,以集合論為基礎,運用形式公理化方法,重新整理各個數學分支,從內容結構上給以徹底改造。其基本出發點是:數學是研究形式結構的科學,數學各分支應能按結構性質來統一分割和歸類。
布爾巴基學派利用形式公理法化方法抽象出各種數學分支各種結構,找出各數學分支之間的結構差異,從而獲得各數學分支間內在關聯的清晰圖像。並通過抽象分析法,建立了三種基本結構或母結構,即代數結構、序結構和拓撲結構。然後以這二個母結構為基礎,按照結構之間的「不同」關係,交叉產生新結構,從而,使得數學由一個分支結構轉移到另一個分支結構,有層次地一直延伸出去,形成整個數學。
數學好比一座大城市,城市中心有些巨大建築物,就好比是一個個己經建成的數學理論體系,城市的郊區正在不斷地並且多少有點雜亂無章地向外伸展,他們就好像是一些尚未發育成型的正在成長著的數學分支,與此同時,市中心又在時時重建,每次都是根據構思更加清晰的計劃和更加合理的布局,在拆毀掉舊的迷宮似的斷街小巷的同時,將修築起新的更直、更寬、更加方便的林蔭大道通向四方。
抽象工具的改造
在布爾巴基學派的思想影響下,許許多多數學部門通過的抽象數學工具得到了改造,這主要表明在下面5個方面。
【組合拓撲學由於群概念的引進,正式成為代數拓撲學】20世紀40年代同調論的公理化,統一了同調論的基礎,並開闢了以後廣義上同調論的發展途徑。同時,同倫論的興起,豐富了拓撲學的內容,且使得拓撲學成為數學發展的重要工具。20世紀50年代以後,對於流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1956年,發現球面上的不等價的微分結構,證明了廣義龐加萊猜想,解決了主猜想,並發展了大範圍的動力系統理論。對於微分流形的研究,促進了起點理論的發展。同時解決了一系列與微分幾何學有關的拓撲問題,並且發展了葉狀結構理論。
【新學科的發展給古典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其中包不動點定理、拓撲度的觀念,尤其是廣義函數論大大推動了偏微分方程理論的發展。在微分流形上,考慮微分算子促使浩治理論的產生。這個理論把流形的拓撲性質與分析性質結合起來,它與黎曼-洛赫定理共同深化為阿蒂亞-辛格理論,阿蒂亞-辛格理論又是引進偽微分算子的主要推動力,偽微分算子不僅包含線性微分算子,而且包含了以前研究的奇異積分算子,從而使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系統化,這套理論後來又推廣為傅立葉積分算子理論。
20世紀前30年所發展起來的希爾伯特空間的算子譜理論,由於蓋爾範德等於1941年所創始的巴拿赫代數理論而大大簡化和推廣。馮·諾伊曼在這之前已經開始了算子代數的研究,馮·諾伊曼代數在20世紀70年代初取得了新的突破,康耐進一步使這個孤立的學科與阿蒂亞-辛格理論、葉狀結構理論乃至數學中許多分支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非交換幾何學。
【交換環理論給代數幾何學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從範·德·瓦爾登、韋伊、扎裡斯基一直到格羅滕迪克,不僅發展了抽象代數幾何學,而且解決了一系列經典問題,其中特別是廣中平佑解決了特徵0的代數簇的奇點解消問題,而且建立了算術代數幾何這一前沿學科,並導致一系列重要猜想的證明。1973年,德利涅成功地證明了韋伊猜想,這是不定方程理論最重大的成就。1983年,法爾廷斯證明了莫德爾猜想,這是丟番圖幾何的中心問題之一。1994年,懷爾斯取得世紀性的成就,證明了費馬定理。
【由低維到高、由局部到整體是這個時期數學發展的特徵之一】如多複變函數論的發展,勢必藉助於抽象代數拓撲學以及微分幾何學、偏微分方程等學科的進步。由於層的理論以及上同調理論,解決一系列問題如正則域的刻畫,斯坦因空間理論、塞爾對偶定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