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林業局辦公室、海洋局辦公室十部委聯合發布《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此方案是為落實「水十條」,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而制定。
「水十條」中明確規定,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重點整治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珠江口、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杭州灣、北部灣等河口海灣汙染。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總氮排放總量控制。研究建立重點海域排汙總量控制制度。規範入海排汙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汙口。
為達成這一目標,此《方案》制定了多項措施,其中多項措施涉及了水質監測,尤其是總氮指標的檢測。
在逐步減少陸源汙染排放的任務中,要求沿海各省(區、市)應對本行政區域內入海河流(包括季節性河流)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登記,開展入海斷面水質監測,根據水環境功能要求,確定水質目標。除此之外,對於入海排汙口,要求2017年6月底前進行全面調查,查清主要汙染物排放濃度及排放總量,是否安裝有排汙口自動監控儀器。
在加強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染物排放控制過程中,要求沿海地級及以上城市將總氮納入地表水水質例行監測;環境保護部門在監督性監測過程中將總氮作為必測指標,確保有效掌握固定汙染源總氮排放狀況。相關排汙單位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規定,開展自行監測,保障數據合法有效並及時向社會公開。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安裝總氮、總磷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鼓勵其他排汙單位安裝總氮、總磷在線監測設備,並與環境保護部門聯網。沿海省(區、市)將總氮納入河流水質目標考核,並向社會公開。
在防範近岸海域環境風險的任務中,要求以渤海為重點,開展海上溢油及危險化學品洩漏汙染近岸海域風險評估,防範溢油等汙染事故發生。加強海上溢油及危險化學品洩漏對近岸海域影響的環境監測。
目前,我國總氮測定以分光光度法為主,現行有效的標準包括《HJ/T199-2005水質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HJ636-2012水質總氮的測定鹼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67-2013水質總氮的測定連續流動-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8-2013水質總氮的測定流動注射-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102-2003總氮水質自動分析儀技術要求》。涉及到的主要儀器包括水浴鍋、高壓滅菌鍋、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連續流動分析儀、pH計、總氮水質自動分析儀等。
相關文章:一張圖告訴你「水十條」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