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2021-01-08 環保在線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過程的汙染控制,防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我部決定製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編制完成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現就該標準徵求你單位意見,請研究並提出書面意見,並於2019年11月30日前反饋我部(電子文檔請同時發送至電子郵箱)。標準徵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意見徵集」欄目檢索查閱。">http://www.mee.gov.cn/)「意見徵集」欄目檢索查閱。
 

  聯繫人: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高興保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聯繫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李麗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大羊坊8號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19年10月25日

 

 

前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環境管理,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在收集、貯存、運輸、預處理、資源化和填埋過程中的汙染控制及監測要求。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大學、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標準自20□□年□□月□□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

 

  1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在收集、貯存、運輸、預處理、資源化和填埋過程中的汙染控制及監測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在收集、貯存、運輸、預處理、資源化和填埋過程中的汙染控制以及與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理處置有關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排汙許可管理、清潔生產審核等。
 

  2規範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3095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16297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場汙染控制標準
 

  GB18484危險廢物焚燒汙染控制標準
 

  GB18598危險廢物填埋汙染控制標準
 

  GB30485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標準
 

  GB30760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範
 

  GB34330固體廢物鑑別標準通則
 

  GB36600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15555.12固體廢物腐蝕性測定玻璃電極法
 

  GB/T16157固定汙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和氣態汙染物採樣方法
 

  HJ/T16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HJ/T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HJ/T299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300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緩衝溶液法
 

  HJ662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技術規範
 

  HJ2025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範
 

  3術語和定義
 

  3.1生活垃圾焚燒飛灰fly-ashfrommunicipalsolidwasteincineration
 

  指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淨化系統捕集物和煙道及煙囪底部沉降的底灰。本標準中簡稱「飛灰」。
 

  3.2飛灰預處理pre-treatmentoffly-ash
 

  指通過物理或化學處理,對飛灰中的重金屬、二噁英、氯鹽等物質進行一定程度的去除,或者抑制其可浸出性或擴散性,使預處理後的飛灰滿足後續資源化或填埋處置要求的過程。
 

  3.3飛灰高溫燒結hightemperaturesinteringoffly-ash
 

  指飛灰單獨或與爐渣、礦渣等其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或粘土進行混合,在加入助熔劑與粘結劑等添加劑後,通過高溫處理部分熔融,形成緻密固體的處置過程。
 

  3.4飛灰高溫熔融hightemperaturemeltingoffly-ash
 

  指飛灰單獨或與其他固體廢物等矽鋁質原料進行混合,在加入助熔劑與輔料等添加劑後,通過高溫處理過程及水淬或其它急冷過程,形成緻密玻璃體的處置過程。
 

  3.5飛灰資源化recycleoffly-ash
 

  指通過高溫燒結、高溫熔融、水泥混凝土生產等過程,使飛灰或其預處理產物中的重金屬固化穩定化、二噁英分解,並將其作為產品生產的替代原料的過程。
 

  3.6飛灰填埋landfilloffly-ash
 

  指將經過預處理後符合入場要求的飛灰在填埋場內進行處置的過程。
 

  3.7飛灰二噁英的分解去除率decompositionremovalefficiencyofdioxinsinfly-ash
 

  指經過二噁英解毒預處理後飛灰中二噁英含量(以毒性當量計)佔解毒預處理前飛灰中二噁英含量的百分比。
 

  4一般要求
 

  4.1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和場所的建設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禁止在GB3095中的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對應的一類區域和GB3838中的地表水環境質量I類、II類功能區內建設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和場所。
 

  4.2飛灰處理處置過程中應採取防護措施防止飛灰飄散和遺撒,在飛灰裝卸、轉運、投加等易產生粉塵的區域應配備除塵裝置,除塵裝置收集的粉塵應返回飛灰貯存或處理處置工藝環節。
 

  4.3飛灰處理處置過程中因飛灰的裝卸、設備故障以及檢修等原因造成撒落的飛灰應及時清掃回收後返回飛灰貯存或處理處置工藝環節。
 

  5飛灰收集、貯存、運輸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5.1飛灰及其預處理產物在運輸、貯存過程中,應密封包裝或放置於密封容器內,或使用封閉槽罐車散裝運輸。
 

  5.2飛灰及其預處理產物的貯存場所應具備防揚塵、防雨、防滲(漏)等措施,不得露天堆存。
 

  5.3飛灰的收集、運輸、貯存的其他要求應符合HJ2025的要求。
 

  6飛灰預處理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6.1水洗預處理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6.1.1水洗預處理工藝應使飛灰中的含氯化合物充分溶解,確保處理後飛灰的含氯量可以滿足後續資源化產品的生產原料與生產工藝控制的要求。
 

  6.1.2飛灰水洗預處理設施應配備水洗設備轉速、進料流量、進水量、水洗時間等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
 

  6.1.3飛灰水洗預處理過程產生的廢水應處理後返回工藝流程進行循環使用。
 

  6.2固化穩定預處理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6.2.1飛灰固化穩定預處理設施應配備進水量、固化穩定劑投加量、進料量、混合攪拌速率、混合攪拌時間等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
 

  6.2.2飛灰固化穩定預處理應配備成型化設施,成型化設施應配備進料量、壓縮比、壓力等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
 

  6.2.3飛灰固化穩定預處理產物應滿足GB16889或GB18598中規定的入場要求。
 

  6.3二噁英解毒預處理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6.3.1飛灰二噁英高溫熔融分解處理設施應配備進料量、溫度、熔融時間、通氣量等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
 

  6.3.2飛灰二噁英低溫熱解處理設施應配備進料量、溫度、翻轉速度、停留時間、通氣量與設備內各位置氣體濃度等運行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
 

  6.3.3飛灰二噁英解毒預處理對飛灰二噁英的分解去除率應達到99%以上,且經過二噁英解毒預處理後產物中殘留二噁英含量應低於50ng-TEQ/kg。
 

  6.3.4飛灰高溫熔融分解和低溫熱解處理過程產生的二次飛灰送至廠外進行處理處置的,應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7飛灰資源化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7.1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過程的汙染控制應滿足GB30485和HJ662的要求。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生產的熟料產品的重金屬浸出濃度應滿足GB30760的要求。
 

  7.2飛灰作為替代原料用於免燒磚、水泥混合材、混凝土摻和料等非高溫建築材料生產過程之前,應按照6.3的要求對飛灰進行二噁英解毒預處理,生產的產品的重金屬浸出濃度應滿足GB30760的要求。
 

  7.3飛灰作為替代原料用於建築材料生產過程時,除滿足本標準中7.1和7.2的要求外,還應保證氯含量滿足建築材料生產原料和工藝的控制要求。
 

  7.4飛灰高溫處理得到的玻璃體、燒結陶粒等中間產物,根據HJ/T299方法製備的浸出液中,重金屬砷、鉛、鉻、鋅、銅、鎳、鎘、錳的濃度不得超過GB/T14848中III類水的濃度限值。
 

  7.5飛灰高溫處理得到的玻璃體、燒結陶粒等中間產物,只能用於建築材料生產,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7.6對本標準中未涉及的飛灰資源化產物的屬性判定,應按照GB34330的要求進行評估。當飛灰的資源化工藝、主要原料改變時,應重新對其資源化產物的屬性進行判定。
 

  8飛灰填埋汙染控制技術要求
 

  8.1飛灰須經固化穩定預處理後,檢驗合格方可進行填埋,粉末狀飛灰不得進入填埋場區。
 

  8.2預處理後的飛灰,含水率、根據GB/T15555.12測得浸出液pH值、根據HJ/T299製備的浸出液中重金屬濃度滿足GB18598要求的,可進入危險廢物填埋場填埋。
 

  8.3預處理後的飛灰,含水率、二噁英含量、根據HJ/T300製備的浸出液中重金屬濃度均滿足GB16889要求的,可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分區填埋。
 

  9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9.1飛灰貯存設施應設置

布袋除塵器

,排放廢氣中的顆粒物應滿足GB16297規定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9.2飛灰低溫熱解處理、高溫燒結和高溫熔融分解過程排放的廢氣中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二噁英類等大氣汙染物應滿足GB18484規定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9.3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過程排放的廢氣中的大氣汙染物應滿足GB30485規定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9.4在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前和處理處置過程中,應按照GB36600的要求對飛灰處理處置場所土壤和地下水的重金屬和二噁英進行監測,作為評價飛灰處理處置過程是否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汙染的依據。
 

  10環境和汙染物監測要求
 

  10.1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對飛灰的處理處置過程和處理處置結果進行監測。
 

  10.2飛灰貯存設施廢氣中顆粒物的採樣按照GB/T16157進行。
 

  10.3飛灰低溫熱解處理、高溫燒結和高溫熔融分解設施廢氣中汙染物的監測按照GB18484規定的方法進行。
 

  10.4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的廢氣中汙染物的監測按照GB30485規定的方法進行。
 

  10.5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地下水的採樣按照HJ/T164進行;地下水中汙染物的監測按照GB/T14848規定的方法進行。10.6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土壤的採樣按照HJ/T166進行;土壤中汙染物的監測按照GB36600規定的方法進行。
 

  10.7監測頻次要求如下:
 

  10.7.1對飛灰貯存設施廢氣中顆粒物的監測頻次為每個季度一次。
 

  10.7.2對飛灰處理處置設施廢氣中二噁英類的監測頻次為每年一次;對廢氣中重金屬、氯化氫、氟化氫的監測頻次為每個月一次;對其他大氣汙染物排放情況的監測頻次為每個季度一次。
 

  10.7.3對飛灰處理處置場所土壤和地下水的監測頻次為進行飛灰處理處置活動開始前監測一次,之後每年一次。
 

  10.8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或危險廢物填埋場填埋的飛灰,生活垃圾焚燒企業或預處理企業應每個批次對飛灰預處理產物的含水量和重金屬浸出濃度進行一次監測,監測頻次應不低於每天一次;監測合格後的飛灰方可轉移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或危險廢物填埋場進行填埋。
 

  10.9當首次進行飛灰資源化時,資源化產物中重金屬浸出濃度的監測頻次應不低於每天1次;連續1個月監測結果穩定且不超出規定限值,在飛灰來源及工藝參數穩定的前提下,頻次可減為每周1次;連續6個月監測結果穩定且不超出規定限值,在飛灰來源及工藝參數穩定的前提下,頻次可減為每月1次;若在此期間監測結果出現超標,或飛灰來源發生變化,或資源化活動中斷一個月以上,則監測頻次恢復為每天1次,依次重複。
 

  11環境管理要求
 

  11.1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設置專門的部門或者專職人員,負責飛灰處理處置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及相關管理工作。
 

  11.2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建立汙染預防機制和處理環境汙染事故的應急預案制度。
 

  11.3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對飛灰處理處置過程的所有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飛灰的危害特性、環境保護要求、應急處理等。
 

  11.4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建立飛灰處理處置情況記錄臺帳,內容包括每批飛灰的來源、數量、種類、處理處置方式、處理處置時間、處理處置過程中的進料速率、各種添加劑的使用量、監測結果、處理不合格的飛灰的再次處理情況記錄、預處理產物和資源化產物去向、運輸單位、運輸車輛和運輸人員信息、事故等特殊情況。
 

  11.5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保存處理處置的相關資料,包括培訓記錄、處理處置情況記錄、轉移聯單、環境監測記錄等。
 

  11.6飛灰處理處置單位應每年編制飛灰處理處置總結報告並向社會公開,總結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飛灰轉移情況;
 

  (2)飛灰處理處置情況;
 

  (3)監測報告;
 

  (4)其他相關材料。
 

相關焦點

  • 《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固廢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本標準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要求、技術要求、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運行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 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汙染控制標準》(附解讀),垃圾焚燒,垃圾...
    HJ 1134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   《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號)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9號)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生態環境部令第10號)   3術語和定義
  • 河北《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汙染控制標準》(附解讀)
    HJ 973 固定汙染源廢氣一氧化碳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HJ 1024 固體廢物熱灼減率的測定重量法HJ 1039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生活垃圾焚燒HJ 1131 固定汙染源廢氣二氧化硫的測定可攜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 固定汙染源廢氣氮氧化物的測定可攜式紫外吸收法HJ 1134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汙染控制技術規範
  •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
    據悉,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本標準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要求、技術要求、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運行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 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汙染控制標準》(附解讀)
    本文件適用於河北省現有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大氣汙染物控制和監督管理,以及生活垃圾焚燒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排汙許可管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後的大氣汙染控制與監督管理。摻加生活垃圾質量超過入爐(窯)物料總質量30%的工業爐窯的汙染控制參照本標準執行,同時對照相應的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從嚴執行。
  •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 總則(徵求意見稿)》全文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 總則(徵求意見稿)》全文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從生態環境部網站獲悉,關於徵求《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 總則(徵求意見稿)》等十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詳情如下:
  • 生態環境部:《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防治再生鋁企業因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規範汙染治理行為,推動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進步,我部組織起草了《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 生態環境部發布《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詳情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防治汙染,保護環境,完善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我部組織制訂了《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
  • 生態環境部:陸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陸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主要涉及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全文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陸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防治汙染,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我部決定製定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陸上石油天然氣開採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監測(徵求意見...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從生態環境部網站獲悉,關於徵求《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監測(徵求意見稿)》等十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詳情如下:聯繫人:生態環境監測司顧閆悅電話:(010)66556972傳真:(010)66556824郵箱:zhiguanchu@mee.gov.cn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郵編100035)附件:1.徵求意見單位名單2.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 總則(徵求意見稿)3.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 住建部發布《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術語標準(徵求意見稿)》
    日前,住建部發布《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術語標準(徵求意見稿)》。本文為其與水汙染治理工程相關的內容,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國家標準  《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術語標準(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19年工程建設規範和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19〕8號)的要求,我部組織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單位起草了國家標準《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術語標準
  •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排汙許可證技術規範徵求意見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制修訂計劃明確將「有色金屬工業排汙許可相關技術規範(37)」列入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再生有色金屬工業作為排汙重點單位,同時作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規定的重點行業,應在2018年完成排汙許可證的審核和發放工作。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徵求意見稿),現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湖南省住建廳印發《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辦公室關於徵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市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委、規劃建設局),省直管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廳機關有關處室,各有關單位: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主編的《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已形成徵求意見稿(詳見附件1)。
  • 海南省水泥工業汙染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海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控制水泥工業汙染物的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人群健康。
  • 北京市《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日前,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北京市地方標準《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具體內容如下:京環函〔2018〕807號各有關單位:按照《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8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我局組織起草了北京市地方標準
  •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
    北京市發布了關於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集意見的公告,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工作要求,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生態環境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
  • 《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徵求...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從生態環境部網站獲悉,關於徵求《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徵求意見稿)》等十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詳情如下:聯繫人:生態環境監測司顧閆悅電話:(010)66556972傳真:(010)66556824郵箱:zhiguanchu@mee.gov.cn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郵編100035)附件:1.徵求意見單位名單2.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 總則(徵求意見稿)3.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 新建65座垃圾發電廠 安徽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9...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固廢網獲悉,安徽省發改委發布《安徽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規劃近期新(擴)建垃圾焚燒發電廠35座,遠期新(擴)建垃圾焚燒發電廠30座,合計總投資約231.22億人民幣,全文如下:為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 生態環境部:《石油煉製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石油煉製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石油煉製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
  • 住建廳:關於行業標準 《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行業標準《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1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5〕274號),我部組織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了行業標準《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