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

2020-12-06 城市把脈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最著名的地震帶上,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尤其是津輕海峽,無論是寬度深度,還是地質複雜度,洋流複雜度都遠超瓊州海峽,日本卻以上個世紀的技術,在1971年就修建了難度最大的隧道!我們的瓊州海峽之所以沒修建橋隧過海工程,最重要的恐怕是經濟因素,地質因素早就不是問題了……

明石海峽大橋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日本最有名的跨斷裂帶橋梁是明石海峽大橋,輕津海峽並沒能建橋。明石95年還沒竣工就碰上地震,3900米的橋梁活生生被拉長了一米,但是結構設計選型時候考慮了變形因素,選擇了鋼桁架懸索橋,所以對橋梁影響不太大,最後補充了一片桁架節段就解決了。但畢竟明石海峽大橋才不到4000米,瓊州海峽從規模和難度上至少是明石海峽大橋的十倍。

要知道,在陸地上建橋和海洋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陸地上產生地質變形錯位了,如果是路面錯位重填一下路基,就算是橋隧重修一下錯位段的投資也還不難,而且中國四通八達的路網為搶修搶險也提供了條件。但是在海面上,這個難度就大太多了,光拆除損毀段,就專門得改裝好船舶,不像陸地上運幾臺勾機就完事了。

瓊州海峽

我們可以看一下2016年南昌高架拆除工程,直接調集了一百多臺勾機,一個晚上完成。陸地上的好處就是工作面容易鋪開,廢料原材料運輸容易,重新施工基礎也不難,但是海上從搶險救人到後期修復都太難。瓊州海峽大橋30公裡有三條斷裂帶,而且三條斷裂帶運動方向還不一樣,雷州半島的斷裂帶是下沉運動,海南島的斷裂帶是在做順時針的旋轉,這種複雜的運動看看哪裡有?所以,瓊州海峽大橋我們不是不願意建,地質才是關鍵因素。

瓊州海峽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瓊州海峽:鑽地還是懸橋  在瓊州海峽上無論建橋還是隧道,都將面臨技術的巨大挑戰。目前所能設想到的工程技術難題都有解決的辦法,但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尚存疑問  道倫角位于澄邁縣橋頭鎮道倫村,這是海南島的西北部,北臨瓊州海峽。
  • 我國三大海峽均有跨海隧道工程,規劃論證近30年仍未動工
    圖文/呆丸刺史眾所周知,我國有三大海峽,即渤海海峽、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海峽是一個地理概念,是指夾在兩片陸地之間,聯繫兩個海或洋的水區,由自然形成,一般深度較大,水流較急。大多數海峽在經濟、戰略上都是重要的地區,而海峽交通更是十分重要,很多海峽有「黃金水道」「海上生命線」的稱呼。
  • 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
    關於臺灣海峽隧道技術支持問題,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陳寶春說,目前世界海灣與跨海大橋的建設與研究已有長足進展,可為臺灣海峽通道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鑑。另外,我國橋梁設計與施工水平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都可為臺灣海峽通道創造條件。隨著今後如瓊州海峽隧道、渤海灣橋隧工程、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20多個城市的地鐵及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的興起,預計一批重大技術難題都將攻克。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沉寂數年之後,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擱置的瓊州海峽跨海交通工程問題又被重新提及。8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注意,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的消息,在市場發酵。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這條1994年完工的隧道單線全長51公裡,其中海底部分長38公裡,是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隧道工程。 之所以強調海底段,是因為按全長計算,日本的青函隧道將以54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連接日本本州島和北海道的青函隧道,海底部分長23.3公裡,且只有兩條隧洞,工程量遠小於3條隧洞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稱5年可建成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康霖向澎湃新聞表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由國家發改委、廣東和海南兩省發改委牽頭,正在進行前期的相關研究。目前的擔憂是,廣東和海南兩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差較大,若兩地聯通後,海南能不能承受得住。
  • 世界上最長最深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長54千米深達240米
    這是迄今為止日本死亡人數最多的海難,直接地推動了青函隧道的修建。日本的本州島和北海道島中間是津輕海峽,長期以來,這兩個島的人來往只能靠飛機和海上輪渡,從青森到函館,海上航行要四五個小時,到了颱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條隧道溝通這兩大島。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如今超長、超大隧道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了,在2017年5月我國科學院眾多專家在舟山普陀準備建設世界首條海底真空懸浮隧道。這種項目一旦做成將會非常大的方便人們的出行,從福州到臺北只需要13分鐘,從上海到日本也僅需2個小時,這種速度連飛機都追不上......當然這些都還處於試驗研究階段,那麼真正意義上的海底隧道又有哪些呢?
  • 海南學者鍾一首次向本報記者披露———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
    本報海口6月2日訊(記者曾苗)「在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衛留成省長將就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全方位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發表精彩演講,這是我省今年參會的最大亮點。」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新聞辦負責人透露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
  • 臺海隧道可連接中國大陸與臺灣 世紀夢想將實現
    建成後一小時直達對岸事實上,早在1949年,臺北大學生就提出:在大陸和臺灣島之間修建一條水下隧道,將這兩個地區緊密相連,使他們和平相處;1987年,大陸著名工程地質學者姜達權也提出:修建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兩個隧道,作為2000年以後進行建設的設想;1989年,大陸土木及橋梁專家唐寰澄在其跨海交通工程研究建議中,臺海通道便包括在內;1996
  • 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合修跨海通道還遠嗎
    中國有一個在基建方面特別響亮的名字就是「基建狂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中國在基礎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布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橋梁,水電站,核電站,風能的運用,特高壓線路等等數都數不過來,中國的大量基建也為我國勞動人民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隨著基建的逐步成型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彰顯越發明顯。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在地球上人口超過1億的十四個國家當中,印度尼西亞、日本和菲律賓是僅有的三個島國,而且還是群島國。和陸地國家相比,群島國大多擁有很多航道和深水良港,在海洋領域有很大的優勢。但對於國家內部交通而言,陸運的效率實際要遠大於海運。所以,群島國家的短板也很明顯:陸地交通不能連成一片,國內經濟產業很難有效連成一體。
  • 海南省籌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建設
    中新社海口一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 莫成雄)乘渡輪過海不過癮,「得寸進尺」的海南人開始謀劃跨海大橋或隧道項目了。二00五年,海南省將開始啟動二十二點五公裡寬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天塹變「坦途」將不再遙遠。
  • 走進橋梁魅力世界|建築 橋梁_網易新聞
    其中一些橋梁的美麗和壯觀程度甚至讓人難以置信,有的非常古老,有的非常新(甚至還沒有開始建),有的非常長,有的看上去非常酷。全球17座最令人震驚的大橋,帶你走進橋梁的魅力世界。該項目總投資高達58億歐元,跨海大橋總長18公裡,連接德國的費曼島和丹麥的洛蘭島。此項目將於2011年開始,預計在2018年結束。不過當地有部分民眾反對此項目的立項,除了擔心大橋建成後會使原來繁忙的航運業喪失就業崗位,環保人士還擔心野生動物將受到影響。
  •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白令海峽位於歐亞大陸最東端的傑日尼奧夫角和美洲最西端的威爾斯親王角之間,最窄處有80餘公裡寬,深度為30米至50米。這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亞洲和北美洲大陸間最短的海上通道。  人類在持續探索北極航道的同時,也在設想如何通過改變白令海峽來改變生存環境。在白令海峽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便是眾多宏大設想的一部分。
  • 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由於狹窄的海峽、海灣、河口等將大陸之間、大陸與海島或海島與海島之間形成「一水之隔」,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
  • 臺灣海峽隧道工程方案擬定 將成北京赴臺灣捷徑
    有關方面昨日聯合向社會發布新聞說,興建海峽兩岸通道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將進入實質性工程的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線路已初步確定北線方案、中線方案、南線方案三個具體的方案,屆時可選的結構方案主要有橋梁、隧道以及橋隧結合等方案。海峽隧道一旦開工,將立即成為世界級特大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北京、福建等地通往臺灣的最便捷通道。
  • 前瞻「十三五」:臺灣海峽隧道將照進現實?
    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又有哪些?……本報特開設專欄,通過記者深入調查和專家權威解讀,前瞻「十三五」。    專家認為,隧道方案優於橋梁方案,可採用鐵路隧道形式,汽車通過穿梭列車背負式穿過隧道。建成後,乘坐高速列車到達對岸不到1小時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林凱發自福州 構建一條跨越臺灣海峽的通道,把祖國大陸和臺灣直接相連,是近年來兩岸專業人士持續關注和多次探討的課題。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