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2021-01-09 科學網

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3 14:26: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amer Hattar、Diego Carlos Fernandez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4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測試了視網膜輸入是否調節了對非光信號的傳輸,例如限時餵養。通過固有的光敏性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s),光信息傳遞到視交叉上核(SCN)–中央晝夜節律起搏器–以及脈間小葉(IGL)。

研究人員發現,從出生後早期階段缺乏ipRGCs的成年小鼠對限時進食的傳輸能力受損,而在後期階段ipRGCs的敲除則沒有效果。產後早期的ipRGC神經分布會影響表達神經肽Y(NPY)的IGL神經元(以下簡稱IGLNPY神經元),並指導功能性IGLNPY-SCN迴路的構建。

此外,在成年小鼠中使IGLNPY神經元沉默可模仿出生後早期ipRGC敲除產生的缺陷,而SCN中IGLNPY末端的急性抑制降低了食物預期活力。因此,在產後早期對ipRGCs的神經分布可以調節IGLNPY-SCN迴路,從而可以影響限時進食。

據介紹,光照和食物供應量的每日變化是影響晝夜節律的主要時間線索。然而,對於將這些時間信息如何整合從而影響晝夜節律的迴路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tinal innervation tunes circuits that drive nonphotic entrainment to food

Author: Diego Carlos Fernandez, Ruchi Komal, Jennifer Langel, Jun Ma, Phan Q. Duy, Mario A. Penzo, Haiqing Zhao, Samer Hattar

Issue&Volume: 2020-04-22

Abstract: Daily changes in light and food availability are major time cues that influence circadian timing1.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ircuits that integrate these time cues to drive a coherent circadian output1,2,3. Her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retinal inputs modulate entrainment to nonphotic cues such as time-restricted feeding. Photic information is relayed to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the central circadian pacemaker—and the intergeniculate leaflet (IGL) through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pRGCs)4. We show that adult mice that lack ipRGCs from the early postnatal stages have impaired entrainment to time-restricted feeding, whereas ablation of ipRGCs at later stages had no effect. Innervation of ipRGCs at early postnatal stages influences IGL neurons that express neuropeptide Y (NPY) (hereafter, IGLNPY neurons), guiding the assembly of a functional IGLNPY–SCN circuit. Moreover, silencing IGLNPY neurons in adult mice mimicked the deficits that were induced by ablation of ipRGCs in the early postnatal stages, and acute inhibition of IGLNPY terminals in the SCN decreased food-anticipatory activity. Thus, innervation of ipRGCs in the early postnatal period tunes the IGLNPY–SCN circuit to allow entrainment to time-restricted feeding.

DOI: 10.1038/s41586-020-2204-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04-1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攝入高糖飲食或影響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
    攝入太多糖與一些健康問題有關密西根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它還可能影響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在蒼蠅、嚙齒類動物和人類的大腦內,有依賴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來處理甜味食物的神經迴路。研究發現,當攝入高糖飲食時,蒼蠅大腦中的獎勵信號要麼延遲,要麼減少,削弱了它們對食物的飽腹感,增加了它們的食量。
  • Nature | 控制飲食和晝夜節律協同變化的視網膜輸入環路
    一般來說中樞系統的生物鐘受光信號的影響,而外周的生物鐘受飲食的影響。但是對於大腦是如何整合這些時間線索以驅動晝夜節律輸出的神經環路知之甚少。以往研究表明在哺乳動物中,光通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亞群(ipRGCs)傳輸至晝夜節律中心驅動光節律協同化(簡單的就是說光照的變化和晝夜節律變化幾乎保持一致)。
  • 醫生提醒:經常輾轉難眠,可能是飲食在作怪,要少攝入三黃食物
    一、醫生提醒:經常輾轉難眠,可能是飲食在作怪,要少攝入三黃食物1、一黃:烤番薯失眠日久的人應該少吃烤番薯,尤其是晚上睡前。因為烤番薯屬於不容易克化的食物,需要腸胃較長時間的蠕動消化,而且還會傳遞興奮的信號給大腦,以至於我們更難以入睡。
  • 癌症的早期信號 哪些食物可預防癌症
    癌症的早期信號有哪些?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預防癌症好?在飲食方面,癌症患者吃什麼好?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癌症的早期信號1.在乳腺、皮膚、舌部或身體任何部位出現可觸及的腫塊或不消的腫塊。2.身體上的疣或黑痣產生變化,如顏色加深、增大、瘙癢、潰瘍等狀況。3.持續性消化不良。
  • 護眼的食物 常吃這些食物輕鬆保護眼睛
    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發達,很多人用眼很厲害,這對於眼睛是有傷害的,所以平時需要經常吃一些護眼的食物,那麼吃什麼食物對於眼睛好呢?眼睛疲勞如何食療比較好呢?下面大家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常吃這些食物輕鬆保護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現在很多人因為生活習慣的影響會出現眼睛方面的問題,而食療是可以改善眼睛健康的,那麼具體吃什麼呢?
  • 抑制γ-氨基丁酸A型受體可誘導視網膜再生
    斑馬魚的視網膜可響應損傷而自發發生視網膜再生,而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不能自然再生,其常通過反應性神經膠質增生對損傷做出反應。研究者發現,負責斑馬魚再生的成體幹細胞也存在於哺乳動物視網膜中,但由於未知原因,Müller膠質衍生的再生在哺乳動物中被阻斷。在魚類中,Müller膠質通過去分化、不對稱分裂以及增殖性神經元祖細胞的產生對損傷做出反應,然後這些神經祖細胞可以遷移並分化成任何丟失的視網膜細胞類型。
  • Narfstrom探索視網膜復明之路
    移開玻璃體後,Narfstrom會在視網膜上製造一個小水泡和一個小的開口,只要能容下微晶片即可。事實上,微晶片的體積很小,直徑為2毫米,厚度僅為23微米。這個晶片中含有數千個微感光二極體,可以將光信號轉為電脈衝傳遞給視網膜。
  • 膽鹼的攝入量對0-6月齡嬰兒健康的影響,你的寶寶被你餵病了嗎?
    鞘磷脂(sphingomyelin)是神經醇磷脂的典型代表,在高等動物組織中含量最豐富,它由神經氨基醇、脂肪酸、磷脂及膽鹼組成。膽鹼是1849年被Strecker首次從豬膽中分離出來,於1862年首次被命名為膽鹼,於1866年被化學合成。1941年Devigneaud首先明確它的生物合成途徑。1988年首次被美國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列入人類的必需營養素而修訂了其推薦量。
  • 動物所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分子機制
    增齡伴隨的視網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如黃斑變性等發生,進而導致老年人視覺減損或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視網膜能夠感受光刺激,並將其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導至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視網膜具有複雜的結構,主要分為神經視網膜層和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層。
  • 10種食物影響人的情緒
    吃東西不僅能夠解除飢餓感、補充營養,還能對人的情緒起到一定的影響。後者是近十幾年來,營養學家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臺灣去年年底出版的一本新書《快樂食譜》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食物是如何影響人的心情的?
  • 熬夜刷手機,真的會影響視網膜細胞發育,甚至導致失明!
    在我們的大腦內,有一個協調晝夜節律的主時鐘,主時鐘是一組約 20,000 個神經細胞(神經元)組成的一種稱為視交叉上神經核(SCN)的結構。SCN 位於大腦的下丘腦部分,並通過眼睛接受的光刺激調節身體其他部位的所有生物鐘。
  • 曲靜/湯富酬/劉光慧/王思合作揭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機制
    增齡伴隨的視網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如黃斑變性等發生,進而導致老年人視覺減損或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視網膜能夠感受光刺激,並將其轉化為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導至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 巧用食物掌控情緒 穀類蔬菜水果可使人開心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變血液中某些神經遞質的濃度水平。所謂的神經遞質,是一些可以攜帶一定身體信息的化學「信使」,它們來往於神經細胞之間,傳遞各種各樣的情緒信息。當身體攝入一些營養素之後,通過加工,可以形成相應的神經遞質,從而影響它們在體內的濃度水平,最終影響人們的情緒。
  • 視網膜厚度可預測帕金森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
    視網膜厚度可預測帕金森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 2021-01-12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測量攝入食物的熱量?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計算攝入食物的熱量呢?有!我們雖然不能直接測熱量,但可以通過測量食物的質量,並通過公式計算出所攝取的食物熱量。原理:只要我們知道的單位熱量(一般是每100g可食部分的熱量),並且測算出食物的質量,就可以通過以上公式換算出所攝取食物的熱量了。準備一個食物秤,以及所需測量的食物(以下以一顆油桃為例)。下載一個日常食物熱量表。
  • 認識視網膜脫離 養成健康用眼習慣
    根據視網膜脫離的原因不同,其治療的方法也不同。大部分視網膜脫離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部分只需要藥物治療即可。需要手術治療的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常見形成原因為外傷、高度近視等,與日常的用眼習慣沒有直接關聯。人的眼球中後部有三層膜,由外向內分別是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它們就像夾心餅乾一樣貼合在一起。
  • 天生缺失眼睛的生物:通過光敏神經捕獵食物
    在生活習性上,這種水螅每天都會出來活動和尋找食物,處於不停運動之中,並根據光亮做出反應以此不斷地進行生理與行為循環。關於本項最新的研究已經刊登在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BMC出版的開放獲取期刊《生物學》上。
  • 眼科醫學博士:這些藥物和高碳食物,會傷害視力,「毀」你的眼睛
    至此,你可能想,前面的例子,都只是針對糖尿病導致的眼科疾病,不是普通人啊,可實際上,如果你吃的高碳水食物,無時不刻不在傷害著你的眼睛。高碳飲食,是怎麼傷害眼睛的?當你每天的飲食中,充斥著各種高碳水化合物,比如麵條、麵包、餅乾、油條、餅子、蛋糕、點心、米線、含糖飲料等等的時候,其實,你在給身體代謝增加負擔的同時,也在負作用於自己的眼睛。
  • Nature:減少絲氨酸攝入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目前限制絲氨酸利用已成為一種潛在的癌症治療策略,然而,其分子機制仍然不明確,並且,絲氨酸對脂質代謝的影響同樣尚未可知。丙氨酸影響錨定非依賴性生長為了探討胺基酸代謝是否通過調節脫氧鞘脂的合成起作用,研究人員利用多球殼菌素靶向調控絲氨酸棕櫚基轉移酶(SPT)功能。結果顯示,SPT可影響脫氧神經鞘脂合成及錨定非依賴性生長。並且,SPT具有酶混雜性。它可以不作用於絲氨酸,而利用丙氨酸為底物產生脫氧鞘脂,制腫瘤細胞生長。
  • 甲狀腺疾病患者,除了要注意碘的攝入,還有哪些食物不能吃?
    我們都知道甲狀腺疾病和碘的攝入量有很大的關係,那麼除了要控制碘攝入之外,還需注意哪些食物不能吃?了解哪些食物需避而遠之之前,先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碘和甲狀腺疾病的關係,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聯繫。碘元素攝入過少,無法參與到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當中,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就可能會誘發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