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通用型癌症疫苗,已經在黑色素瘤,胸膜間皮瘤以及肺癌等惡性腫瘤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在剛剛公布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期臨床試驗的五年總生存數據非常振奮人心,接受這款新型疫苗的患者有33%生存時間達到五年以上!
這項研究共招募了18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些患者至少接受了二線化療後病情穩定,之後接受疫苗作為維持治療,研究人員主要目的是了解這款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初步的臨床效果如何。
結果讓研究人員非常振奮,每位患者平均接受了至少一個月的疫苗治療,截止到2020年6月,五年的裡程碑時刻,總生存(OS)率為33%,中位無進展生存(mPFS)為10.7個月。這意味著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這款疫苗後生存期超過了五年,並且所有的患者沒有出現跟疫苗相關的意外安全問題。眾所周知,既往對於沒有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僅接受二線化療的患者,預期的5年生存率低於5%,從目前的的數據看,這款疫苗極大程度的提高了五年生存率。
這項長期隨訪結果表明,用疫苗進行治療在給藥時和至少5年的整個隨訪期間都是安全的。這項研究雖然只是一期的小規模研究,但基於這項積極的研究結果,這款疫苗將開展進一步的臨床試驗。我們期待更多的數據出爐,也希望這款疫苗能夠早日上市,作為肺癌患者術後及放化療後預防復發的有效維持治療新手段,給患者帶來更多益處,讓更多的患者活過五年,想了解詳情的患者可以聯繫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
看完上面的振奮人心的臨床數據,相信很多病友都想知道這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疫苗。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查閱了大量的國外文獻資料,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據美國癌症研究院(NIH)官網上介紹:這款疫苗的名稱是UV1,是一種針對人端粒酶逆轉錄酶催化亞基(hTERT)的合成肽癌疫苗,具有潛在的免疫調節活性。這種疫苗可能會刺激我們自身的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並殺死表達端粒酶的癌細胞。端粒酶是一種通常在健康細胞中被抑制的逆轉錄酶,而在所有癌症中80%以上過表達端粒酶,並且在細胞增殖中起關鍵作用,因此它是實體腫瘤免疫療法中非常理想的一種抗原。
UV1疫苗的作用機制是誘導針對端粒酶的特異性T細胞反應。皮內注射疫苗後,體內的抗原呈遞細胞(APC)將抗原決定簇呈遞給T細胞。然後,被疫苗活化的特異性T細胞將進入循環系統,搜索存在同源抗原的目標癌細胞(端粒酶過表達的癌細胞)。
由於端粒酶在大部分癌症中過表達,因此UV1疫苗作為一種通用的癌症疫苗,這種獨特作用機制可能適用於大多數癌症類型。
黑色素瘤
目前,代號為INITIUM的國際多中心的II期臨床試驗,招募了154例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患者,評估UV1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和nivolumab的一線治療。
惡性間皮瘤
代號為NIPU的研究正在對118例晚期惡性胸膜間皮瘤(一種罕見的胸部腫瘤)患者進行二線治療,將UV1與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和nivolumab聯合用於二線治療。
這兩項研究預計將在2022年公布主要終點數據。
非小細胞肺癌等其他腫瘤
在前列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研究中,研究了三種不同劑量的UV1疫苗(100、300和700 µg)。在惡性黑色素瘤研究中,將300μgUV1與伊匹單抗聯合使用。
來自三項研究的數據表明,UV1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沒有劑量限制毒性。在這三項研究中,UV1在78%的患者中誘導了免疫反應(產生hTERT特異性T細胞)!
我們期待這款疫苗能儘快開展臨床試驗得到更多真實有效的臨床數據。同時,全球正在開展許多針對癌症的治療性疫苗接種途徑。在國際臨床試驗官網clinicaltrials.gov中搜索術語腫瘤疫苗,有眾多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