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常識的會立即聯想到億後面就是「兆」(1後面12個0),一萬億為一兆,那兆以上呢?
源自中國古代不同的技術體系,億以上的大數計數方法有三個體系:這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數述記遺》書中所載。
一是上法,為自乘系統: 萬萬為億,億億為兆,兆兆為京。這種系統,希臘的阿基米德也採用過;10^4=萬, 10^8=億,10^16=兆,10^32=京
二是中法,為萬進系統,皆以萬遞進:萬、億、兆、京、垓、秭、穰、溝(土旁) 、澗、正、載……(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0^4=萬, 10^8=億,10^12=兆,10^16=京 ,這也是我們如今使用的計數體系。
三是下法,為十進系統,皆以十遞進: 萬、億、兆、京、垓、秭……到了近代,直至解放前我國還流行十進的系統,即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土旁)、澗、正、載、報,皆以十進,10萬為億,10億為兆,10兆為京……;10^4=萬, 10^5=億,10^6=兆,10^7=京。
現代的科學技術上用頻率多少兆赫茲的"兆"屬於第三法,就是 10^6,即百萬。
宇宙恆星級大小排名
只能拿太陽來比較了,用數字大家都沒有什麼概念,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10的30次方是什麼概念?就是100倍的穰。
在銀河系內有一個最龐大的恆星星群,大約擁有20萬顆恆星,1500顆超新星。就在這個超級恆星群裡名有一個叫韋斯特倫德1號的星群,英文叫Westerlund 1。位於南天星座的天壇座Ara,科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天文編號Westerlund 1-26,簡稱W1-26,屬於紅超巨星red supergiant(或者特超巨星hypergiant),光度幾乎是太陽的380000倍,大小等於1530個太陽半徑,足足有7.1個天文單位,要是把它放到太陽的位置上,它的光球層都能吞噬整個木星軌道!
現今為止,其排名為倒數第二,未來肯定還會變化。前五排名如下:
①UY Scuti——盾牌座UY,其半徑約有1708個太陽半徑大。根據扇形的弧長公式可得到一個太陽的半徑約為6.963×10^5km。
②WOH G64——大麥哲倫星雲最大恆星,約有1635個太陽半徑大。
③RW Cephei——仙王座RW,約有1535個太陽半徑大。
④Westerlund 1-26——韋斯特倫德1號,約有1530個太陽半徑大。
⑤V354 Cephei——仙王座V354,約有1520個太陽半徑大。
數字對宇宙來說真是蒼白無力啊,10上家100個零,還是1000個零呢,意義都不大,我們需要有個具體的概念。
這就是宇宙天體之間的真實比例!太陽幾乎看不見了,有人要問了,頂頂有名的大犬座VY(VY Canis Majoris)哪去了?按照英文版「最大恆星排名」其實排在第7位,約有1420個太陽半徑大。
盾牌座UY目前已知最大的天體,可裝下45億個太陽。
那麼,你們認為就這樣結束了嗎?
不!這是我們"已知"最大的星體,盾牌座UY不過離地球6000光年,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光年,這連銀河系的1/10都不到啊!而銀河系在整個宇宙中只是一粒很小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