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構建出英國最大的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庫,揭示出常見基因變異

2020-11-27 生物谷

2017年5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包括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在內的聯盟構建出英國最大的高質量的源自健康人的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iPS細胞)庫。這個iPS細胞庫包含上百種幹細胞系。在經過全面地標註之後,這些幹細胞系可供獨立研究,是科學家們研究人發育和疾病的一種強大的資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5月10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mmon genetic variation drives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in human iPSCs」。

通過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鄧迪大學和劍橋大學合作,這項研究也史無前例詳細地探究了這些來自健康人的幹細胞系之間存在的大量變異。

技術進步使得獲得一種成體細胞並利用特定的生長條件讓它返回到早期的胚胎狀態成為可能。這會導致iPS細胞產生。iPS細胞能夠變成體內的任何一種細胞類型。這些細胞有巨大的科學潛力用於研究癌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臟病等疾病的產生和影響。

然而,構建iPS細胞的過程是漫長的和複雜的,而且僅有少數實驗室能夠描述它們的細胞特徵以便使得它們適合給其他的科學家們使用。

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計劃(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nitiative, HipSci)利用標準化方法大規模地構建iPS細胞來研究健康人之間的差別。利用301名健康志願者捐獻的皮膚活組織構建參考幹細胞庫,並且構建來自每個人的多種幹細胞系。

這些研究人員構建出711種幹細胞系,並且獲得關於它們的基因組、它們表達的蛋白和每個幹細胞系的細胞生物學特徵的詳細信息。學術研究人員和產業人員能夠獲得HipSci產生的幹細胞系和數據。

這個計劃花了4年才完成。它需要很多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合作採用一種跨學科方法。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研究員Daniel Gaffney博士說,「我們構建出來自健康志願者的一種綜合的高質量參照人iPS細胞系庫。每種iPS細胞系得到廣泛的研究,而且更廣泛的研究界可得到這些細胞系和它們的標註數據。這種資源是研究人員構建出很多疾病的更好細胞模型的墊腳石,這是因為他們能夠研究很多細胞類型(包括正常情形下無法獲得的那些細胞)的疾病風險。」

通過構建來自每個健康人的一種以上的幹細胞系,這些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來自同個人的幹細胞系類似性。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員、HipSci副首席科學家Fiona Watt教授說,「很多構建幹細胞的其他努力著重關注罕見疾病。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構建出來自上百名健康志願者的幹細胞系來研究常見的基因變異。我們能夠證實來自同一個人的多種iPS細胞系具有類似的特徵,並且揭示出我們在iPS細胞系中觀察到的高達46%的差異是由於個人之間的差異。這些數據將允許研究人員以健康人為參照研究疾病變異。」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研究員Oliver Stegle博士說,「僅當大規模地系統性地構建和描述這些幹細胞系時,這項研究才可能得以開展。為了有助我們理解這些幹細胞系之間的差異,我們在多種分子層面(從這些細胞系的基因組到它們的細胞生物學特徵)上收集大量的數據。這種表型分析將為其他的科學家們提供一種巨大的資源。所產生的這些數據已有助更加清晰地了解一種典型的人iPS細胞看起來像什麼。」

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遺傳學與分子科學主任Michael Dunn博士認為,正是多年來構建高質量的得到很好描述的人iPS細胞系資源才取得極其出色的結果,這有助在未來研究人基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而且通過確保所有人都能公開地訪問這種資源,這將為更多的重大發現鋪平道路。(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Helena Kilpinen, Angela Goncalves, Andreas Leha et al. Common genetic variation drives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in human ipsC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0 May 2017, doi:10.1038/nature22403

相關焦點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開展的臨床試驗越來越多
    來自一名匿名供者的外周血細胞經重編程後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隨後將iPSC轉化為多巴胺能前體細胞(dopaminergic precursor cell)。研究人員希望移植的多巴胺能前體細胞將會提高多巴胺水平並改善這名患者的症狀。這項外科手術是臨床醫生測試iPSC是否能夠治療疾病的最新嘗試。
  • Nature:重大突破!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移植恢復兔子視力
    2016年3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大阪大學和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以一種反映整個眼睛發育的方式證實利用人幹細胞產生幾種關鍵類型的眼組織是可行的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導了,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產生的眼部細胞可產生自我形成的外胚層自主性多區(self-formed ectodermal autonomous multi-zone, SEAM)結構,而且不同區內的細胞位置指示著眼睛中的多種細胞系,如眼表面外胚層細胞、晶狀體細胞、神經視網膜細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
  • Nature:重磅!構建出潛能性比胚胎幹細胞和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更強的...
    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小鼠中構建出潛能擴展性幹細胞(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 EPSC),它們比當前的幹細胞系具有更大的發育潛力。
  • Nature: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重建人體分節時鐘
    2020年4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焦點。
  • Nature:重磅!鑑定出導致血癌前疾病的遺傳性變異和獲得性突變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首批已知的遺傳性基因變異中的一些基因變異能夠顯著增加一個人患上克隆性造血的機率。他說,「這些發現揭示出遺傳事件---一些遺傳事件是遺傳性的,其他的遺傳事件是獲得性的---發生的特定順序導致這些異常的血細胞產生。」這項研究還得出了令人吃驚的結論:遺傳性基因變異和獲得性突變之間要比之前所理解的存在著更多的關聯性。人們一般認為獲得性突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機地發生,而且是自發性出現的或者是在接觸紫外線等有害物質後出現的。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
    在篩選出由測序和注釋錯誤引起的假象後,研究人員在該隊列中確定了443,769個高可信度預測的功能喪失變異。Collins等人題為「A structural variation reference for medical and population genetics」的研究,則介紹了gnomAD中由全球不同群體(54%非歐洲人)的14,891個基因組構建的序列解析SV的參考。該研究發現了433,371個SV的豐富而複雜的景觀,據此估計SV佔每個基因組所有罕見蛋白質截短事件的25–29%。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抗擊糖尿病大有可為
    2020年1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糖尿病正在逐漸成為現代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1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根據最新的公開數據,這種疾病病是2016年160萬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 廣東專家發表論文 揭示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關鍵機制
    近日,中山六院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上發表研究論文,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若在胃腸疾病中能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將會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Cell Stem Cell:線粒體DNA突變潛藏於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中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胚胎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博士及其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一個存在已久的假設:當變老時,基因突變積累在人們的線粒體(即細胞能量工廠)中。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四年多來,在Pandurangan Vijayanand博士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免疫分析工作,並詳細說明了DNA序列中的變異如何影響不同類型免疫細胞中的基因活性。為了確定遺傳變異對免疫系統的影響,Vijayanand及其同事們產生了15種類型免疫細胞的基因活性譜,其中這15種類型的免疫細胞發表著在91名健康供者中每個人的血液中發現的最為豐富的細胞類型。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遺傳變異對免疫系統中基因活性的深遠影響。
  • Nature背靠背|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Eros Lazzerini Denchi研究組和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Simon J. Boulton研究組、澳大利亞雪梨大學Anthony J.Cesare研究組以及克裡克研究所Paulina Marzec研究組分別在Nature發表背靠背文章題為發文題為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以及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揭開了多能幹細胞中不依賴於
  • 誘導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趨勢
    基於iPSC的細胞治療iPSC與ESC同為多能性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幾乎所有種類的細胞,因此其最重要的應用便是細胞治療。與來源於受精囊胚內細胞團的ESC不同,iPSC可以由成體細胞直接誘導而成,從而規避了破壞胚胎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同時由於iPSC可以由患者自身的細胞誘導獲得,因此極大地解決了潛在的免疫排斥問題。現階段,iPSC的臨床試驗主要在日本開展。
  •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晚期卵巢癌的腫瘤免疫異質性揭示出化療的免疫原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 20:42:40 英國劍橋大學Martin L.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豬胚胎和人胚胎細胞在它們的早期發育階段如何表現出顯著的類似性。通過結合這兩種模型,他們希望改進人們對小兒生殖細胞腫瘤和胎兒畸形等疾病起源的理解。
  • Nature背靠背 | 多能幹細胞中端粒保護新機制
    發表背靠背文章題為發文題為TRF2-mediated telomere protection is dispensable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以及TRF2-independent chromosome end protection during pluripotency,揭開了多能幹細胞中不依賴於
  • 我科學家開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 Cell)上。
  • 幹細胞的應用越來越廣,日本科學家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分節時鐘
    日本京都大學Cantas Alev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DR)Miki Ebisuya團隊合作,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了人類分節時鐘的特點。並在2020年4月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KX2-5與心臟病的關聯
    Rosenfeld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等位基因特異性NKX2-5結合與人類心電圖特徵之間的多種遺傳關聯。這一研究成果於2019年9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研究人員介紹,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心臟轉錄因子(TF)基因NKX2-5被發現與心電圖(EKG)性狀相關,但是在常見調控變異體上NKX2-5的差異性結合對這些性狀的貢獻程度尚未研究。
  • 科普:一篇看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
    該實驗,是全球首個嘗試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的案例,同時也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再一次帶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
  • 帶來新希望的「多能幹細胞」廣州科學家將助其走向臨床應用
    多能幹細胞的相關技術在藥物篩選、器官再生、損傷修復和疾病治療等方面都極具應用前景。2014年,多能幹細胞分化的視網膜細胞被首次用來治療眼部黃斑變性患者,開啟了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隨後更多的多能幹細胞臨床實驗獲批開展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角膜疾病、肌營養不良症和心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