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民間習俗很多,死後埋葬方式更是多不勝數,瓦罐墳又是什麼

2020-12-05 百家號

民間的習俗多的數不勝數,就來說一說古時候的喪葬習俗吧,從古代到現在人們一直很是重視這種習俗,把家中老人的身後事安排好是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現在還會有許多地方在辦喪禮的時候請人來哭,哭喪是儒家的方式的一種,但在古代禮儀規矩很多,葬禮的習俗也有很多,不過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一點點的就形成了新的葬禮習俗,也許會更適合當代的發展。

古時候的葬禮一般分為三部分,劃分為喪禮、葬禮、服喪,而喪禮這一塊是在死者要在臨終之前,將他們的人抬到大廳的床上,頭部向東的方向,然後給換上新衣服,在要死之前還要在鼻子前放一塊新的棉花,棉花如果不動了,就表示人已經了,然後把屍體抬到另一張床上,再給蓋上被子,把珠玉或者其它的放入口中,這還是喪禮的一部分。

在現在看古時候的一些喪葬習俗是比較不一樣的,例如瓦罐墳,那是就在地下先挖一個墓出來,然而只留有一個出口,形狀像瓦罐,在以前唐朝的一些地方,由於勞動力不充足,為了節約食物。

當時的朝廷就會下令將滿了60歲的老人送進去,如果母親滿了60歲,就可以被兒子送進墳裡,然後每一天都會送一頓飯給老人,並且在砌一塊磚,直到口被堵死之後,老人也就會困死在裡面。

這樣的喪葬習俗成形的原因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是沒有人性和道德的,還有一種和它類似的「寄死窯」的習俗,就是在山壁或者灌木裡挖一個可以裝下一個人的洞,然後把不能幹活的老人放在裡面,直到老人沒了,這些都是古時候安排老人身後的方法。

這兩種喪葬習俗在現代人看來就是沒有道德的,沒有人性的,在很遠的古時候人們的知識和經驗是很少的,勞動能力也很低,原始的時候他們為了生活下去,都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為了保證自己生存下並且保證下一代的延續,大多數人都會只顧及生的人,不會管死的人,那些沒有生產能力的老人就會去那個地方,在當時並沒有什麼道德和人性的說法。

然而這兩種喪葬習俗是對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在古時候的一種習俗,形成的原因也是因為沒有勞動能力等問題,現在社會在發展,這些都已經消失了。

而人們下葬的方式也變成了土葬、火葬、懸棺葬、樹葬、天葬、崖葬、二次葬,還有現如今的現代葬了。所以那些守舊的習俗也就被淡忘掉。

相關焦點

  • 孔子的埋葬地被稱作什麼?古代的墓葬等級分明,弄錯了真出糗
    傳說中啊,曹操死後設有72疑冢。為什麼曹操的埋葬之地被稱為冢呢?因為曹操當時並沒有稱帝,所以只能稱之為冢。在古代,人們對死亡特別敬畏,但又特別忌諱。所以在人死後,便用不同的詞來指代死亡,這些詞是根據當時社會上存在的等級制度,以及身份不同來劃分的。在古代的喪葬習俗中,對於埋葬之地,有陵、冢、墓、墳之分,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分別用來埋葬哪種人?今天三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 民間習俗:人死後為什麼要用火紙把臉蓋住?安葬時還要三天圓墳
    在民間人們從事的一些活動或做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不要一概而論的都理解為封建迷信。他們的一些做法是從實際生活的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才得以從遠古流轉到今天的。伍子胥臨死的時候說,死後把我的眼睛取下掛在城樓上,聲稱要親眼看著吳國戰敗滅亡。勾踐經過數十載的臥薪嘗膽被釋放回到越國後他勵精圖治,最後帶領軍隊反攻吳國,吳國大敗被滅。吳王夫差臨死的時候對手下人說,我死後把我的臉蓋住,我無臉見到吳國的子民,更無顏面見到忠良伍子胥。勾踐臨死蓋臉是為了懺悔,沒有顏面愧見黎民百姓和忠良伍子胥。
  • 在制度森嚴的古代,連墳墓都有等級之分
    墳本來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堆,《禮記·檀弓上》有「古也墓而不墳」的記載,意為古人死後埋在平地裡,不用土堆起來作墳塋。墓專指埋葬屍體的坑穴,上面蓋上土以後不種植樹木。傳說孔子為了日後祭拜父母,特意在將父母合葬在一起並在墳前堆起一個墳頭。
  • 全球最恐怖的殉葬方式,比《河神》《黃皮子墳》還驚悚!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中在胡八一與王凱訊等人決定對黃皮子墳一探究竟的時候,卻誤入了「閻王殿百眼窟」,小說中的百眼窟,是一座很小的山,
  •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下葬,屍體不會腐爛嗎?
    皇帝是古代封建社會權力的巔頂之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了皇帝,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和土地就屬於皇帝管了,無論什麼事在皇帝哪兒都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皇帝住的那可是最大的房子,娶最多的老婆,甚至連在死後都有很大的差別。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一老人死後給女兒託夢,家人立馬請來陰陽先生,打開後墳裡全是水潭
    因此,在曹阿瞞死後,司馬家的三馬掌管曹魏政權,最終更是滅魏建立西晉,終是被這三馬奪了江山。也有史料記載,宋高宗被宋太祖託夢,稱:「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佔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已到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並非虛言。甚至在《水滸傳》第二六回:「你若是負屈含寃,被人害了,託夢與我。」
  • 民間故事:墳·二則
    原來,宋揚離開徐家莊後,越想越覺得自己薄情寡義,眼看路有死者卻不能出手埋葬,連夜買了鐵鍁和鏟子,趕回來想把徐志的屍首葬了。「大丈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死不埋跟畜生有何分別?」宋揚心想,就算自己錯過了趕考時間,就算自己金榜題名,人都做不好怎能做好官?當宋揚趕到徐家莊村口的梨樹下時,驚呆了:夜色下,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正在搬泥埋葬徐志的屍首。
  • 在古代,人死後要把他們放三天才下葬,老祖宗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扁鵲此人不僅善於使用切脈和望診,更是可以靈活運用針灸、按摩、熨帖、砭石、湯藥,甚至連手術也不在話下。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去除病人的病症,這些方法都應該大膽地嘗試。如果因為顧慮太多而選擇保守的治療方法,最後錯失了治病的時機,那才是最大的過錯。正因為扁鵲如此正直的性格,才能救了虢國太子的性命,那個流傳至今的人死後需停放三天的傳統,也是由此而來。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並不全是迷信,生活中值得注意
    眾所周知,古代的科學不發達,也完全沒有科學一說,所以那時的人們都很迷信,崇拜神仙,害怕鬼神。當他們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就想當然的以為是鬼神所為。好事情就是神仙保佑,壞事情就是報應,是牛鬼蛇神所為。如果放到現在,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現在科學發達,很多事情最終都會有依據的呈現出來。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流傳到今日,一般老百姓的慶祝方式就是吃湯圓看晚會,其實在古代,這屬於天官的生辰,是要舉辦祈福儀式,請天官賜福的。第二個就是中元節,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鬼節,那就是地官的生辰。這一天是為了度亡解冤,願亡靈升天得度。第三個是下元節是指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辰,這一天給祈福可以解除厄運。
  • 民間習俗:「本命年」拜「順星」
    在民間,本命年也被說成是「坎兒年」,就是有坎兒要邁,什麼樣的坎兒,難也不知道。怎麼辦!不可預知的東西,就去找神兒來幫忙,因此,民間習俗,時值本命年,必須恭恭敬敬地去道觀,將那些令人敬而遠之「太歲」當作「順星」,認認真真地發自內心的拜一拜,以期自己在「坎兒年」裡平平安安,順順噹噹。如北京白雲觀元辰殿,就是著名的一座。所謂「元辰」,是指吉利時日。
  • 人在去世後,為什麼有燒紙的習俗?
    人在去世後,為什麼有燒紙的習俗?中國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文化底蘊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這些文化中有一些是前人留下的知識,也有一些是民間傳承的習俗。我今天要講的便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習俗,這個習俗叫作「燒紙」,那麼何為「燒紙」呢?
  • 人死後為何都穿壽衣,而且不能露手?原來是這樣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啊,對身後之事向來十分注重,尤其是官宦家庭,大家大族,對於葬禮更是極為在乎。建國前,民間對葬禮儀式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色彩濃重。甚至以喪事的濃重與否,為衡量子輩是否孝順的標準。比如近代太后慈禧的墓,真是非常壯觀,陪葬的金銀財寶可謂是數不勝數,孫殿英去盜墓的時候,裡面的財寶可是裝了整整三大車呢。
  • 古代洞房當晚,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習俗?溥儀稱很不自在
    在古代,它叫做"青廬"。因為人們結婚都是在用青色的布搭成的棚子裡進行的,新娘下轎後,進入青廬,等待祝福,以及鬧洞房等一系列活動。其實"洞房"這個詞在最開始,出自皇宮,但是皇帝結婚,是肯定沒有人去鬧洞房的,那麼,皇帝皇后的新婚之夜,會有什麼洞房習俗?與民間的是否有什麼不一樣呢?
  • 冬至習俗是什麼?
    冬至習俗是什麼?2020年冬至時間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下面山東中公教育帶大家詳細了解冬至: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2020年冬至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
  • 諸葛亮死後囑咐抬棺南走,槓斷繩爛便安葬,4人途中做一舉引謎團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三國時蜀國的開創者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究竟隕落何處,死後又被葬在了哪裡。首先,來看劉備。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重慶奉節永安宮。第二說法是:劉德死後就安葬在了奉節。1961年,郭沫若在奉節考察。他認為,劉備去世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以當時的條件看,從奉節逆水而上到成都至少需要30天時間,到達目的地時,屍體肯定會腐壞。因此,劉備死後直接葬在奉節的可能性很大。1982年,人們在夔州賓館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極大的空洞,並且還探測到空洞中有金屬的發應。
  • 如果人死後,沒有親人給他燒紙錢會怎樣?燒紙錢真只是封建迷信嗎
    喪禮、婚禮、祭天、加冠被統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禮,每一項都非常繁瑣。就拿喪禮來說,我國的傳統葬禮就分為了送終、報喪、入殮、停棺(一般為7天)、居喪、弔唁、送三、出殯、下葬等等環節,每一步都有禁忌。而在整個喪禮的進行過程中,都要有專人來幫逝者燒紙錢,不能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