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聽《錢學森傳》,裡面有幾個小故事。
1
錢學森在上大學的時候得了傷寒。那時候青黴素還沒有到中國,一般的醫生對傷寒都沒有辦法。後來錢學森去看了中醫,中醫給的方子是吃腐乳和喝稀粥,每天三頓,一共喝了三個月。他的病是好了,但還是留了一點病根,身體極為虛弱。後來,錢學森去學了氣功。才把這個病根給去除了。
還有一件事。錢學森在大學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這個組織存在的時間不長,因為。創始人被退學了,最後失去了聯繫。
這兩件事情很有趣。錢學森晚年的時候,對氣功特異功能特別感興趣。我想跟他在大學時候的學氣功治病這件事還是有很大的關聯的。
第二件事,他在大學的時候就對共產黨有好感,這也決定了他跟楊振寧選擇的不同。因為從出生來看,錢學森楊振寧非常相像。錢學森的父親是國民黨教育部的官員。楊振寧的父親是大學教授。錢學森的嶽父是蔣百裡,楊振寧的嶽父是杜聿明,都是國民黨的高級軍官。
大學很重要,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2
錢學森和他夫人蔣英的故事,是現在典型的總裁霸道文的橋段。錢學森的父親跟蔣英的父親是好友,錢學森家裡只有他一個兒子,蔣英家有五個女兒。錢學森的媽媽很羨慕蔣英家五個女孩兒,就問蔣英的媽媽要來蔣英當自己的乾女兒,但後來蔣英不願意,錢學森還欺負了她,她又回到了自己家。
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時,蔣英父親曾經去美國,特地去看望了錢學森,並把蔣英的一張照片留給了錢學森。蔣英父親的意思不言而喻,但錢學森沒有任何的表示。到了1947年,錢學森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他回國探親。這時候,蔣英也從歐洲學習音樂回到了國內,在上海開了一個獨唱演唱會,演唱會大獲成功。
錢學森回國之後,錢學森的父親就去問蔣英的母親蔣英有沒有男朋友了?蔣英的奶媽說,蔣英有很多男朋友。錢學森的父親就讓蔣英給錢學森介紹女朋友,蔣英介紹了兩位。錢學森、蔣英和那兩位女朋友一塊兒吃飯。蔣英回憶說,錢學森根本就不看那兩位女友,只看她。
有一次,錢學森在交通大學作報告,蔣英也去聽了,錢學森把蔣英送回家,對蔣英說,你跟我回美國吧。蔣英說我有男朋友,錢說,你那些男朋友都不行的。就這樣,蔣英和錢學森就結婚了。當時,錢學森36歲,蔣英28歲。
這件事兒還是比較有趣的。有兩個看點,第一,對男人來說,女人的相貌應該是最主要,即便如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對他來講,相貌也是排第一位的。所以女孩還是要注意自己的相貌管理。第二,霸道總裁這樣的橋段,是不是就有一個幸福長久的婚姻呢?這也是要打疑問的。
3
錢學森除了當五院的院長之外,還在中科院力學所當所長。反右期間,群眾給他提意見。裡面一條說他傲慢,有臭架子,只跟中科院的副院長張勁夫等人關係好。對所裡的黨支部領導班子不尊重,不徵求意見,跟群眾脫離。現在看到這些指控會覺得比較荒謬。
不過錢學森還是很重視這些意見,他後來不論當哪個官職,跟普通群眾關係都特別好,還以此來教育身邊的人。看來牛人就是不一樣。
還有一件事。錢學森的大學同學徐樟本在清華大學當教授,被打成了右派。徐樟本的夫人寫信給錢學森訴苦,錢學森附了一封信。裡面提了幾點意見。第一,讓她跟身邊的工會直接反映情況,說自己的困難。第二,雖然他們的收入下降了,但是,周圍很多人拿這點收入也是能生活的,讓她跟周邊的人學習。第三,讓她跟徐樟本劃清界限,徐樟本後來坐了20年的牢。第四。他附了40塊錢,他說他第一個月給40塊錢。第二個月給30塊錢,第三個月給20塊錢,他說經過這三個月,他們應該能適應新的生活了,他就不再給幫助了。
這件事的做派倒是讓我想起了錢鍾書。感覺這兩人差不多,有一定底線又世事洞明,在任何時代都能混得好。
4
1958年,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級人才,中科院創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研究所相對應的,錢學森在力學所當所長,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學系當系主任,一共當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錢學森教學特別的嚴格。有一次考試是開卷考試。一共兩道題目,第一道是基礎題,第二題是計算題。從上午八點鐘開始,考到了晚上。結果是95%的人不及格,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還有個後續,錢學森對這個結果特別不滿意。錢學森認為他們的數理基礎不合格,又給他們延了半年才畢業。在這半年時間裡,他們又學習了數學、物理、力學。有人回憶說,在這半年裡,他們多做了3000多道數學題,為將來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現在,這是很難想像的。一個系主任就可以讓學生晚畢業半年。這大概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種體現方式吧。現在的大學教育只能算是流水線作業。
5
在三年困難時期。錢學森的日子也很難過。但裡面有一件事情讓人特別吃驚,在三年困難時期,他寫了兩本書,獲得了3000塊錢的稿酬。這是一個巨大的金額,當時錢學森的工資是一個月300塊錢,相當於他十個月的工資。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講,也許是十年收入。在70年代,在江南最富裕的農村,全家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200多塊錢。
時光流轉。如果在現在要出版這樣的兩本書。我猜測,錢學森需要自己拿出3萬塊錢或者甚至30萬塊錢才能出版。這意味著什麼?
是知識不值錢了嗎?不,也許是相反。因為,原來的話,有知識的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知識,有名也有利。但現在,有知識的人,他就不是很願意分享,因為既沒有名,也沒有利。普通人要獲得知識的難度就更大,代價也更大。從社會的總成本來看,有效知識將變得更為昂貴。
6
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主動請辭職務,說他年紀已經大了,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抓工作,應該讓年輕人上。中央把他的行政職務給停了,讓他專心致志搞研究。這件事很有意思,大概沒有了行政職務,錢學森開始潛心研究特異功能之類的事情。不過,我並沒有覺得錢學森很荒謬。
上次我看到一本書,裡面講到了巫術與科學的關係。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錯誤的一般就是成為巫術,正確的就成為科學。科學是在巫術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錢學森對特異功能的興趣,牛頓對神學的興趣並不單純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荒謬,可笑,這其實還是人類的進一步的對未知的探索。
事實上,普通人對於科學的態度並不是像他們自己想像的那麼具有科學的素養。說不定,他只是記住了這些科學知識,而並沒有真正的尋根問底,只是一種類似宗教的一種信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