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幾個小故事——航天日紀念航天奠基人

2020-12-04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最近在聽《錢學森傳》,裡面有幾個小故事。

1

錢學森在上大學的時候得了傷寒。那時候青黴素還沒有到中國,一般的醫生對傷寒都沒有辦法。後來錢學森去看了中醫,中醫給的方子是吃腐乳和喝稀粥,每天三頓,一共喝了三個月。他的病是好了,但還是留了一點病根,身體極為虛弱。後來,錢學森去學了氣功。才把這個病根給去除了。

還有一件事。錢學森在大學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這個組織存在的時間不長,因為。創始人被退學了,最後失去了聯繫。

這兩件事情很有趣。錢學森晚年的時候,對氣功特異功能特別感興趣。我想跟他在大學時候的學氣功治病這件事還是有很大的關聯的。

第二件事,他在大學的時候就對共產黨有好感,這也決定了他跟楊振寧選擇的不同。因為從出生來看,錢學森楊振寧非常相像。錢學森的父親是國民黨教育部的官員。楊振寧的父親是大學教授。錢學森的嶽父是蔣百裡,楊振寧的嶽父是杜聿明,都是國民黨的高級軍官。

大學很重要,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2

錢學森和他夫人蔣英的故事,是現在典型的總裁霸道文的橋段。錢學森的父親跟蔣英的父親是好友,錢學森家裡只有他一個兒子,蔣英家有五個女兒。錢學森的媽媽很羨慕蔣英家五個女孩兒,就問蔣英的媽媽要來蔣英當自己的乾女兒,但後來蔣英不願意,錢學森還欺負了她,她又回到了自己家。

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時,蔣英父親曾經去美國,特地去看望了錢學森,並把蔣英的一張照片留給了錢學森。蔣英父親的意思不言而喻,但錢學森沒有任何的表示。到了1947年,錢學森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他回國探親。這時候,蔣英也從歐洲學習音樂回到了國內,在上海開了一個獨唱演唱會,演唱會大獲成功。

錢學森回國之後,錢學森的父親就去問蔣英的母親蔣英有沒有男朋友了?蔣英的奶媽說,蔣英有很多男朋友。錢學森的父親就讓蔣英給錢學森介紹女朋友,蔣英介紹了兩位。錢學森、蔣英和那兩位女朋友一塊兒吃飯。蔣英回憶說,錢學森根本就不看那兩位女友,只看她。

有一次,錢學森在交通大學作報告,蔣英也去聽了,錢學森把蔣英送回家,對蔣英說,你跟我回美國吧。蔣英說我有男朋友,錢說,你那些男朋友都不行的。就這樣,蔣英和錢學森就結婚了。當時,錢學森36歲,蔣英28歲。

這件事兒還是比較有趣的。有兩個看點,第一,對男人來說,女人的相貌應該是最主要,即便如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對他來講,相貌也是排第一位的。所以女孩還是要注意自己的相貌管理。第二,霸道總裁這樣的橋段,是不是就有一個幸福長久的婚姻呢?這也是要打疑問的。

3

錢學森除了當五院的院長之外,還在中科院力學所當所長。反右期間,群眾給他提意見。裡面一條說他傲慢,有臭架子,只跟中科院的副院長張勁夫等人關係好。對所裡的黨支部領導班子不尊重,不徵求意見,跟群眾脫離。現在看到這些指控會覺得比較荒謬。

不過錢學森還是很重視這些意見,他後來不論當哪個官職,跟普通群眾關係都特別好,還以此來教育身邊的人。看來牛人就是不一樣。

還有一件事。錢學森的大學同學徐樟本在清華大學當教授,被打成了右派。徐樟本的夫人寫信給錢學森訴苦,錢學森附了一封信。裡面提了幾點意見。第一,讓她跟身邊的工會直接反映情況,說自己的困難。第二,雖然他們的收入下降了,但是,周圍很多人拿這點收入也是能生活的,讓她跟周邊的人學習。第三,讓她跟徐樟本劃清界限,徐樟本後來坐了20年的牢。第四。他附了40塊錢,他說他第一個月給40塊錢。第二個月給30塊錢,第三個月給20塊錢,他說經過這三個月,他們應該能適應新的生活了,他就不再給幫助了。

這件事的做派倒是讓我想起了錢鍾書。感覺這兩人差不多,有一定底線又世事洞明,在任何時代都能混得好。

4

1958年,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級人才,中科院創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研究所相對應的,錢學森在力學所當所長,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學系當系主任,一共當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錢學森教學特別的嚴格。有一次考試是開卷考試。一共兩道題目,第一道是基礎題,第二題是計算題。從上午八點鐘開始,考到了晚上。結果是95%的人不及格,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還有個後續,錢學森對這個結果特別不滿意。錢學森認為他們的數理基礎不合格,又給他們延了半年才畢業。在這半年時間裡,他們又學習了數學、物理、力學。有人回憶說,在這半年裡,他們多做了3000多道數學題,為將來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現在,這是很難想像的。一個系主任就可以讓學生晚畢業半年。這大概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種體現方式吧。現在的大學教育只能算是流水線作業。

5

在三年困難時期。錢學森的日子也很難過。但裡面有一件事情讓人特別吃驚,在三年困難時期,他寫了兩本書,獲得了3000塊錢的稿酬。這是一個巨大的金額,當時錢學森的工資是一個月300塊錢,相當於他十個月的工資。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講,也許是十年收入。在70年代,在江南最富裕的農村,全家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200多塊錢。

時光流轉。如果在現在要出版這樣的兩本書。我猜測,錢學森需要自己拿出3萬塊錢或者甚至30萬塊錢才能出版。這意味著什麼?

是知識不值錢了嗎?不,也許是相反。因為,原來的話,有知識的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知識,有名也有利。但現在,有知識的人,他就不是很願意分享,因為既沒有名,也沒有利。普通人要獲得知識的難度就更大,代價也更大。從社會的總成本來看,有效知識將變得更為昂貴。

6

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主動請辭職務,說他年紀已經大了,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抓工作,應該讓年輕人上。中央把他的行政職務給停了,讓他專心致志搞研究。這件事很有意思,大概沒有了行政職務,錢學森開始潛心研究特異功能之類的事情。不過,我並沒有覺得錢學森很荒謬。

上次我看到一本書,裡面講到了巫術與科學的關係。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錯誤的一般就是成為巫術,正確的就成為科學。科學是在巫術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錢學森對特異功能的興趣,牛頓對神學的興趣並不單純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荒謬,可笑,這其實還是人類的進一步的對未知的探索。

事實上,普通人對於科學的態度並不是像他們自己想像的那麼具有科學的素養。說不定,他只是記住了這些科學知識,而並沒有真正的尋根問底,只是一種類似宗教的一種信仰而已。

相關焦點

  • 我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的名言 王永志和錢學森的伯樂相馬故事
    我知道一個人最難的是保持最初的初心,一個人在二十歲不愛錢我可以理解,但是十年二十後依然可以信誓旦旦的說我不愛錢的,這世上恐怕沒有幾人。王永志和錢學森的關係如何錢學森突破美國的重重阻隔之後最終回到了他熱愛的祖國,在祖國的熱土上,雖然受到研究條件的諸多限制,但是錢學森和當時的一批有能力的科學家一起戰勝了重重困難,最終研究出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和軍事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錢學森本人更是獲得了中國飛彈之父的稱謂。
  • 中國電腦之父範光陵紀念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七名人
    ——錢學森」等。央視央視網,紅旗出版社 「孔子哲思「 報導 「中華第一才子「,世界首次精編 【孔子孝経101字】,範仲淹傳人 範光陵詩)  詩歌拜屈原 航天錢學森 鐵路詹天佑 電腦範光陵  康熙合臺灣 憂樂範仲淹 維新康有為 拒外戚繼光  2018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大師誕辰107周年紀念日!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逝世的11年的日子,仿佛錢老一直都在,從未離去。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中國航天的這個超燃故事,為何讓人銘刻在心?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jzpgzs)4月24日,是第三個中國航天日。48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火箭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拉開了中華民族進軍太空的序幕。然而在榮光背後,卻很少有人了解這條探索之路的艱辛曲折。
  • 懷念我國航天科技奠基人——民族英雄錢學森
    編者按錢學森院士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技之父」和「火箭之王」。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我寧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產黨中國。」歷史表明,輕狂的金貝爾低估了錢學森的潛能,井底蛙囂而已。錢學森於1955年10月回國後,不顧勞累,立馬登鞍,投入戰鬥。請看在短短30年內他發起、主持和指揮的航天事業大戰役犖犖大端。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籤署停戰協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 他曾與錢學森共事,助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跟錢學森一同工作,他是我國航空航天與國防事業背後的無名英雄;幾經起落,他卻篤志科研,成就卓著,卻像普通老師一樣每天拿著公文包準時出現在實驗室裡。 他就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
  • [特稿]楊利偉等眼中的錢學森:<錢學森故事>讀後感
    一拿到塗元季、劉瑩著,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故事》,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裝幀、新穎獨創的故事形式、生動引人的故事題目、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深深吸引,我連續幾天認真閱讀,那通俗洗鍊的文字、繪聲繪色的描述、適時插入的評論,把錢學森近百年的人生和不同時代的風貌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展現在我面前,尤其是「報效中華」篇,對我國「兩彈一星」事業、航天事業的準確真實再現,直接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和對錢老的深切懷念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2020年,是中國航天大年!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標誌著承載中國人重型運載火箭夢想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走向成熟。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中國新一代「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序幕。
  • 今天,紀念錢學森
    【今天,紀念錢學森】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今天,錢學森逝世十一周年,緬懷!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98歲因病離世,2個子女現狀如何?
    他是被美國人說一個人就能頂五個師的人,他是美國頂著國際壓力也不願放他回中國的人,他是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錢老,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稱為「三錢應運而生的英雄錢學森,1911年生於上海,世界著名科學家,曾獲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稱號數不勝數,其功勳更是用來給後人學習的榜樣。
  • 錢學森圖書館今上線音頻故事講訴珍貴往事
    圖說: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的《羈絆與歸來》《仰望星空的少年》兩部音頻作品今天上線啟動。
  • 「航天之父」是錢學森,那麼「航天四老」是誰?他們守護了中華
    2019年4月19日,「航天之父」和「航天四老」的雕像在航天科工二院正式亮相。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國之棟梁,用一己之力創造了祖國的航天偉業守護了我國的大好河山。眾所周知,「航天之父」錢學森錢老那麼「航天四老」又是哪些人呢?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望中國航天史,致敬那些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不朽功勳的科學家們。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 錢學森對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主要貢獻?
    在浩瀚的太空,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又出現了一顆「錢學森星」。錢學森,這位開闢中國航天之路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名載星空,閃耀著熠熠光輝。獲博士學位後錢學森留在馮·卡門航空大師領導的古根海姆實驗室工作。在馮·卡門教授的影響下,錢學森參加了火箭研究小組,並在1942年與別人合作完成《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的研究報告,提出了幾種火箭研究的設想,同時親自參加了美軍「下士」飛彈的設計工作,在軍方的噴氣技術訓練班講授火箭推進技術課程,為美國早期發展地地飛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中國航天日|守護、測試……陝西航天人和「東方紅一號」的故事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建設空間站、載人探月、火星探測……星辰大海的徵途還在繼續,祝福,中國航天!【>>星途·時間線】1964年我國中程飛彈再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基本上具備了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能力。
  • 姓錢但不愛錢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享譽世界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2009年9月,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經過5年的鬥爭和努力,錢學森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02 淡泊名利,奉獻祖國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姓錢但不愛錢」的錢學森不要新居,生活儉樸低調。
  • 他是中國航天航空之父,太空人從太空凱旋,要登門拜訪,給他報喜
    」萬戶,他應該是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上太空的人,他將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遺址上,然後在椅子上空裝置了一個類似風箏的布料,他用雙手可以控制方向,預想的是利用火箭升上天空,然後再控制風箏平穩降落。,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航天航空由最早的發射衛星,到載人航天航空,錢學森為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
  •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1911— ) 王壽雲等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 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在錫殺青,《飛天英雄》講述航天英雄故事
    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拍攝,我國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飛天英雄》近日正式在錫殺青。《飛天英雄》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為大背景,以航天英雄群體為謳歌對象,以中國航天員的成長經歷為故事線,展現了現代航天員們刻苦訓練、勇於奉獻、為國出徵、創造飛天奇蹟的故事。它反映了航天員追求崇高理想、堅韌不拔、為國爭光的航天精神。
  • 中國航天日,青島智騰向航天人致敬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1970年4月24日,夜,隨著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口令的下達,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