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生命更體現娑婆世界的無知無明之苦|百家故事

2020-12-04 毗尼無礙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小時候聽父親說,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家養過一頭豬,那頭豬從小到大,主人出去幹活,就把它從豬圈裡放出來,帶出去讓它到地裡吃草。每當人走近它時,它就睡在地上,表示讓主人給它撓痒痒。主人坐在草地裡休息時,它就跑過來睡在主人腳底下。有時主人走遠了,它找不到主人了,就會焦急地叫喚主人。

後來到了年底,那頭豬還是被主人拖出去殺了……

它可能不明白,一直親近的主人,那天為什麼不但不救它,還幫著殺它的人把它拖出去殺掉.......

從前外婆家養了一條狗,我是看它長大的,它長得很可愛,每當主人從外面回來,他都老遠蹦蹦跳跳地,搖著尾巴高興地跑過去迎回主人。

但是,外婆為了節省糧食,從來沒給那條狗吃飽過飯。記得有一兩次下雨,那條狗從雨地裡回來,淋溼了身體,在我面前甩水,把水沾到了我衣服上,我很生氣地拿著椅子狠狠地砸它,它慘叫了幾聲,我卻還是覺得不夠解氣,非要再砸得它慘叫得更厲害才收手,心裡還是覺得不夠解氣。它知道惹我生氣了,挨了打後,就躲到牆角下面去睡了一天,連飯都沒敢出來吃。

但狗是從來不和自己的主人記氣的。無論它的主人對它再不好,它依然對你搖頭擺尾。我們不能褻瀆,這種忠心和有情有義,是一個畜生的無知和卑賤。

後來一個冬天的晚上,那條狗怕冷,要在堂屋裡睡覺,外婆嫌它髒,就把它趕出去,拴在一個房頂和圍牆已經倒塌的破牛圈裡,那條狗就在破牛圈裡凍死了。第二天早上外婆發現那條狗凍死了後,就把它拖到雪地裡去扔了。

那晚,那條狗一定在寒冷中痛苦失望地呻吟過,他甚至期望主人能夠聽見他的呻吟,出來把它放了,讓他進屋去避寒。可是最終在它被凍死的時候,他一直親近和忠心的主人也沒有去救它。「是它一直親近和忠心的主人,把它拴在寒冷的牛圈裡凍死了」.......

當我得知那條狗的死因時,想想之前它的可愛和善良,還有我之前打它的事,我真得對不起那條狗!

有一次我又到外婆家裡去玩,我和外婆一起出門,路上偶遇一隻體型非常像松鼠的動物,但是它的毛色卻是白色夾藍色花紋,很漂亮!

我們看見它時,它還沒有長大,而且像是很久沒有吃東西了,非常瘦弱,已經跑不動了,甚至有點站不太穩了,我隨手就將它抓住了!

我看那隻白松鼠很可憐,想把它帶回家裡養,於是就將它抱回了家。

它不吃飯菜,我也不知道它吃什麼,只能給它餵了些水喝。

下午天快黑的時候,外婆卻說那隻小松鼠的媽媽晚上肯定會到我們看見它的地方去找它!

聽了這話,我心裡急了,我將小松鼠抱回了家,如果它媽媽到我們看見它的地方去找不到它會很著急,小松鼠也不能失去媽媽。我不能讓它們分離,而且我也不了解這種動物的習性,養不活它,把它送回它的媽媽身邊,才能使它更好的生活。於是我連忙將小松鼠送回我們發現它的地方。然後我便回了家!

晚上我已經睡覺了,和外婆睡在一起,外婆又對我說,外公說,肯定是小松鼠的媽媽被野獸吃掉了,小松鼠才會獨自在路邊沒有大松鼠照顧,沒有東西吃!我聽了這話,心裡又不安了起來,我已經把小松鼠送回了路邊,如果小松鼠的媽媽不在了,小松鼠被丟棄在路邊,晚上很冷,再加上小松鼠已經很久沒有吃東西……我很想去把小松鼠又抱回來,可是當時已經很晚了,我們發現小松鼠的地方離家裡有五公裡左右的路!

我只好等到第二天,但是我早上要去學校上學,學校離家裡也很遠,中午又沒有時間回家!這一天,我在學校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情。

下午剛放學,我立馬飛奔回家,放下書包就直奔發現小松鼠的那條路邊,我在那條路邊找了一圈,在草叢裡發現了小松鼠已經冰冷僵硬的屍體,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將小松鼠埋在了附近的草地裡,內心既心疼,又遺憾和惋惜地回了家……

因為年幼的我考慮事情沒有經驗,一隻小生命在我的手裡來回折騰還是丟失了……

我家裡養過一隻貓,和我們生活了10多年。冬天和主人一起坐在火坑旁邊烤火,晚上和主人睡在一起。我也經常抱它、逗它。

每當我們吃飯時,它都會跑到桌子旁喵喵的叫,眼巴巴地望著我們,希望我們給它也吃點,但父親每次都會將它趕走,不給它吃。父親說,給貓吃得太飽,它就不捉老鼠了,所以不能給貓吃飽飯,要讓它去捉老鼠吃!

後來,那隻貓生了幾隻小貓,那幾隻小貓很怕人,見人就跑。我為了把那幾隻小貓養熟,就把它們罩在背簍下面,用石頭把背簍壓住。其實母貓根本就進不去。結果,可能是小貓互相打架,有一隻小貓無緣無故的死了,脖子上被咬了一個洞。我卻懷疑是母貓把小貓咬死的,一氣之下打了它一頓,打得渾身是傷。

第二天,小貓又和之前一樣的死了一隻,我又懷疑是母咬死了小貓,就又去捉它,可能是它也不知,主人之前為什麼會那麼打它,但它還是相信主人,所以它並沒有因為我前一天打了它,而見我走近了就跑開。我還是順手就摸到了它,又打了已經受傷的它一頓。那隻貓就此離開了我家,再沒有回來。

幾個月後,我見到一隻無家可歸的流浪貓,在我們和我們院子裡兩家人房頂上跑來跑去,長得與我家那隻貓一模一樣,我應該確信它就是那隻貓。只是那時,那隻貓已經比以前廋了,已經變得很怕人,見人就跑……它沒有人養,靠偷吃別人家的貓飯為生,時常因偷吃了別人家的貓飯,被別人家的貓咬,被別人打。

不知過了多久,那隻貓最終再也不見了蹤影。或許是在某個樹林裡餓死或者凍死了,也或許是因為偷吃了別人家的貓飯,被人打死或是被人下毒毒死了。這都是我造的孽!

有一年冬天,外婆家的一隻貓生了三隻小貓。前兩隻都先後病死了,外婆把它們的屍體都扔進了廁所裡!最後一隻先前好好的,每天還和人一起坐在火坑旁邊烤火!後來也生了病,我不是醫生,看著它病怏怏的樣子,也救不了它!它不舒服,就依在我的腳邊,把頭放在我腳上睡著!之前的兩隻貓,都是頭一天還是病怏怏的,第二天起來,卻發現已經死了。

為了這最後一隻生命不再悄悄的死去。我決定晚上睡覺也要看著它,所以就把它抱去我床上,和我一起睡。第二天醒來,卻發現它已經不行了,雖然還有氣,但已經站不起來了。我起來後,就把它帶去火坑旁邊烤火。它就睡在地上,奄奄一息時不時無力地掙扎一下。我出去了一下,外婆趁我出去了,就把還沒有完全斷氣的它扔到雪地裡去了,它什麼時候在雪地裡,在寒冷和病痛中慢慢地死去了我也不得而知了……

我還記得我小時侯想吃肉,吊死過兩隻雞。每每想起這些事,我心中都有無盡的愧疚和難過,我從此發誓,今後再也不傷害任何小動物。

外公經常把殺老鼠的夾子埋在地裡殺老鼠,經常帶回被夾子夾傷的老鼠給貓吃!

有一次外公捉回來一隻沒有受傷的老鼠,外公說要撕那隻老鼠一點皮下來,然後把老鼠掉在火坑上面用煙燻老鼠,用火烤老鼠,讓老鼠受罪!我聽了,騙外公說我想吃老鼠肉,讓外公把老鼠給我,我說我出去把老鼠殺了,外公就把老鼠給我了,我便把老鼠帶出去放了!用袋子裝了一袋子碎木頭拿回去騙外公說那裡面裝的是被殺死的老鼠……

一頭豬在冬天裡,那麼冷,被人拖出去捅一刀子真的很痛苦,甚至有時一刀沒殺死,殺豬的人又朝原來的傷口再穿進去一刀,已經奄奄一息的豬又疼得翻起身來慘叫一次,還沒完全死,又被人在鼻子上捅個洞,穿一根繩子進去,豬又會微弱地掙扎幾下,甚至還沒死,又被弄到開水裡燙,豬又要垂死掙扎幾下才斷氣。

一頭牛在人的柵欄和鞭子下給人做了一輩子的苦力,最後還是被人販賣或者殺掉吃肉了。

農村裡殺只雞,割一刀又一刀,雞的兩隻腳亂彈。

市場上賣魚的,抓一隻魚出來活刮魚鱗,直到魚在掙扎中被刮死為止。

他們都會說,這些動物本來就是吃肉的。可是,哪些生命是受保護的,那些生命是吃肉的,說到底都是人規定的,只因為人類最強大,所以賦予了自己分類和決定其它生命的權力。

村裡有些人從田裡捉一隻黃鱔,從脖子上活生生地穿過去一根棕葉提在手上,黃鱔疼得蜷縮起身體亂彈卻遲遲不能斷氣。

有的人為了吃肉,在山上埋些夾子,一隻果子狸四趾都被夾斷了,又被栓起來掉在柱子上,掉一個晚上,第二天被殺了吃肉,夾到一隻麂子,上去亂刀砍死,帶回去吃肉,還有諸如竹鼠,野雞、獾豬也都是他們打獵的對象,手段都很殘忍。

有的人埋些箭在地裡捉一隻老鼠,把中了箭的老鼠連著箭苗提回去,老鼠疼得把身體側過來躺在地上遲遲不能斷氣。

有些人,見到山上或者地裡來了一隻野豬,就追上去亂棒打死,或者亂刀砍死了拖回家煮了吃肉。

他們都會說,老鼠、野豬都是偷吃糧食的,該殺。但是,老鼠和野豬他們本來就不能像人一樣,會種糧食養活自己,又和人類同食,他們不吃人種的糧食,又怎麼生存?更何況一個小動物,它哪能知道那麼多,他們只知道到這些糧食可以吃,哪會知道是人類種的糧食,況且一隻老鼠,一年又能吃多少糧食?而一個人每年吃剩下,倒掉,浪費掉的糧食不知夠多少只老鼠吃多少年了!而人卻總是懷著糧食來自不易的心態,去殘殺吃了他們一點點糧食的動物!其實都是出自與人們寧願把大堆的糧食浪費掉,也不願意給其他生命分享一點點的自私慳貪的心態罷了!

還有許多諸如兔子,城裡養的的貓,畫眉鳥。這些人們所謂的寵物,都先是被為了賺錢的商販們關在牢籠裡販賣,有很多動物在商販的籠子裡生病了,病得奄奄一息了,商販還要關在籠子裡賣,被人賣回去的寵物,最後在主人的牢籠裡或繩索下度過一生,死了之後被主人當垃圾一樣的扔掉!

生命原本是等價的,但因為生命的弱肉強食,而變得不再等價。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自由,也越來越高貴華麗,盡情的享受著人間的 無盡美好,但有許多脆弱的生命,卻在人籠罩的陰霾下,失去了自由,充滿了恐懼和痛苦。

人都說畜生都是冷血無情的,其實人才是最兇殘和冷酷無情,也是最貪婪和自私的。

繁華和奢侈下,種的卻都是三惡道的因果,我們在其他人,其他生命身上造成的任何一點一滴的傷害和痛苦,都將會變本加厲的回到我們自己頭上來!那些弱小的生命正在承受他們過去所造的業,而我們正在種他們過去的因《地藏菩薩本願經》雲: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致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眾生之所以有三途八難之苦,皆因無始以來,無知無明。在滿足和隨順自己的貪嗔痴而造業的時候都很安樂,一旦業果成熟,卻都不願意去承受種種痛苦的果報!每個人都還理直氣壯的稱自己什麼壞事都沒有做過,自己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對得起任何人!業報成熟的時候卻都在抱怨上天的不公,始終都不會懺悔自己所造的種種惡業!這就是眾生的無知無明,這就是眾生的貪婪和自私!

相關焦點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淨土宗:娑婆世界到底苦不苦
    智慧觀照,令起欣厭:先說厭離心,「厭」是厭惡,繼而生起要求離開的情緒狀態,要離開的環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堪忍,這個世間充滿著種種的苦難,然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眾生還忍受得了,不僅忍受得了,還會以苦作樂,所以稱為堪忍。這個世間雖然很苦,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就很難產生厭離之心,然而修行淨宗念佛法門,首先要求我們從心裡真實地把這種心引發出來。
  • 娑婆世界的苦難讓人產生出離苦海之心,淨土之樂讓人嚮往極樂世界
    娑婆世界的苦難讓人產生出離苦海之心,淨土之樂讓人嚮往極樂世界省庵大師:娑婆魔外事縱橫,寂滅無如安養城。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摘自省庵淨土詩)【略解】娑婆世界是一個苦多樂少的世界,是一個紛紛擾擾的世界,是一個內心無法平靜的世界,是一個難以修道的世界。在這個世界,我們都處在無始以來六道輪迴狀態,我們雖然人人都有佛性,都有真如之心,但卻渾然不知,把妄心當真心。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宗道法師: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世間,即是吾人所居的世界,號之為娑婆。「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佛說:佛教人生八苦雖苦、娑婆世界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佛教中又講人死後會經歷多個世界,如西方的極樂世界便是世人爭相前往之地,而十八層地獄卻又是大家避之不及的所在。同時也告誡世人佛教中人生有八苦,而且還有所謂的娑婆世界,這些雖苦雖難,但能做到十善業也可自渡。
  • 到比娑婆世界眾生更難度化的地方去
    這個法好,在釋迦法化中裟婆眾生剛強難化,我了解到真理的實相,聽說有一個國土叫極樂世界,眾生沒有苦,好教化,表示他沒有苦集滅道,自然成就,不需要特別修行。娑婆這個地方我執深重,人我對立;那個地方沒有,他的法與這地方的法完全不一樣。
  • 「亂彈」中國吃貨治不了蝗災,是因為傲慢、無知、還是因為弱小?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專門引用了科幻名著《三體》中的名言加以總結:「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真的是其情殷殷,其言鑿鑿,從而引起了筆者難以抑制的——抬槓之心!(囧)《三體》是無可辯駁的科幻著作,「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句話讀來、品來也很有深意。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有情,梵語曰薩埵,有情識故,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有情世間,眾生者,有情有種有性有生,有苦。生即是苦。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中峰明本禪師說: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所以,「佛之報身,果覺圓滿」,已經從早早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發心以來,「六度萬行」,已經「果覺圓滿」了,「無欠無遺」,所以無缺,沒有一點點留著,全都是一樣,在這個地方不動,沒有遺漏掉。「圓同法界」,真正圓滿了,就像是法界一樣,不增不減,「亦不可以壽限」,也不能說有壽命,到底有多少?也已經沒有量的壽命了。「又報身既圓同法界」。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而菩薩慈悲,不光是想令我們離苦,還想讓我們獲得歡喜與安樂,本期講堂,我們繼續品讀《普門品》的下半部分「慈能予樂」。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中,娑婆世界的含義是這樣的: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這可不是誇讚我們呢,是說我們愚痴,執著於幻象而不願自拔,痛苦不堪還以苦為樂;就是說我們這些眾生們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則是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沒有一點兒快樂,所以叫娑婆世界。古印度語娑婆,漢語叫做堪忍。說居住在這裡的眾生,還可以能夠忍受如此痛苦的緣故。然而娑婆世界並不是沒有一點快樂,但所有樂事大多數都是痛苦。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以為快樂。比如嗜酒、色情、打獵、賭博等等,哪裡是快樂呢?一些愚痴的人纏綿不舍,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實在是太可憐了。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作者:念空大叔生而為人,我們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因為孤獨本是生命的一種常態,沒有人會一直陪在我們身邊。因此,我們在不同的年齡裡,有著不同的煩惱,你讀不懂我的愁,我體會不了你的苦,其實也都是正常的。本來你我就是路人,各有各的人生,只是偶爾遇到又各自前行而已。為什麼非要對他人滿懷期待呢?兩個人只不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懷念弄得比經過還長!世間所有不盡人意之事,全靠硬抗,所以,要接受成長,也接受所有的不歡而散。
  • 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總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的面對了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在生命裡尋覓快樂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賦予生命是為了享受生命。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人生才會更有樂趣。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管親情、友情、愛情,能永遠珍惜就是好心情。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人上壽不過百歲,越老越苦,病苦纏身。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炙盛等無量諸苦,惱害人生。極樂世界人壽無量,皆具紫磨真金色身,金剛不壞之體。無有生老病死之苦,亦無諸苦之患,但受諸樂。娑婆世界人,相好端嚴者少,多諸醜陋,甚至還有盲聾喑啞,肢殘智愚者。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1-「婆娑」最早來自於《詩經》中的《東門之枌》,屬於《陳風》中的一首。原詩如下:《國風·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3-大家很容易把「婆娑」和另一個詞「娑婆」搞混,把娑婆世界寫成婆娑世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認為娑婆世界就是「婆娑世界」,是舞動的世界、曼妙的世界,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其實這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含義,甚至完全相反。
  • 佛說人生有八苦,苦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清楚
    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我們住胎時,子宮是最小的牢獄、胎兒手腳沒法伸直、縮成一團,好像坐監牢,痛苦極了。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如宣化上人降生人間時,連哭三天三夜而止,蓋覺娑婆世界之苦不堪忍受的原因。二、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皺紋滿面,彎腰駝背,老態龍鍾,做不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