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2001太空漫遊》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你看過嗎

2020-12-06 陌少之路

《2001太空漫遊》是美國導演史坦利-庫布裡克耗時四年、完成於1968年的作品。庫布裡克這位導演很特別,作品不多,但大多被奉為經典,凡是最偉大導演的評選,總能看到他的名字,但他本人卻從未獲得任何像樣的奧斯卡獎項。他的作品常常遭到衛道人士和主流人士的批評,引發持續不斷的爭議。庫布裡克的作品總是挖掘人性的陰暗面、揭發人為體制在本質上的矛盾與醜陋。例如他拍攝的越戰電影《全金屬外殼》,沒有像其他導演那樣對戰爭場面進行殘酷寫實的刻畫,而是特意呈現軍隊訓練的去人性本質,其他導演批判的只是某一場戰爭或戰爭的總體,他卻站在更高的視角,批判軍隊體制的不道德特性,既然軍隊存在的目的便是訓練一群性格堅毅、殺人不眨眼的士兵,那麼戰爭如何殘酷及為何殘酷,便無需多言。

《2001:太空漫遊》中的人類看到了新進化的曙光,但現實中的人類似乎依舊冥頑不靈——戰火硝煙瀰漫於地球各個角落,發達國家的首腦們一如既往地漠視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還有大大小小的傾軋、陷害、窩裡鬥、封鎖消息……看來,人類正處於並將繼續長期處於獅子階段。有言道,物極必反。獅子的實力委實雄厚,人類近一個世紀來物質力量積累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但沒有符合宇宙本質、自然規律的普遍倫理共識,硬體實力只會說明人類的外強中乾。不禁讓人疑問,人類的覆滅是否正是由於人類情商低下而無法科學掌握物質文明的運用呢? 如果把這部電影歸於科幻片,我不認為是恰當的,更應該是一部帶有批判科學性質的哲學電影。開頭一段《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禁讓我想到,電影的主題是否和尼採的思想有所聯繫呢,這也是我對整部電影用尼採的思想來解釋。

電影的開頭從古代的人猿開始,也就是進化之中早期的人類。就把猿人看成是人類吧!人類雖然收到野獸的襲擊,和同類爭奪僅有的水源。但是人類還是和周圍的動物和諧地相處。一件事情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無意中人類掌握了使用工具,從此人類走向另一條道路,開始殺生吃肉,為了獲得利益不惜殺死同類,人類走向的正是科學、理性的道路。沿著這條路,人類一直走到了21世紀,科學創造了強大的物質文明,使人類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人類甚至能進行星球間的旅行!物質文明看上去如此的美麗,看看那巨大的太空飛行器,就像《藍色多瑙河》一樣優美,人類的傑作! 相信很多人在看完本部神片之後都有一種沉悶以及不解的感覺,看不懂,莫名其妙,形式大於本質,這類的評價也便統統可以理解。然而藝術作品,作為一種抽象與具體的特殊存在,往往將形式作為一種訴求於目的的手段,而除非作者本人,作為觀眾,在面對一部電影,一幅畫,或者是一首音樂之時,更多的,我們獲得的是我們個人的感受,至於藝術家本身所要表達的東西,我們只能是試著從他們的角度去進行解讀,而這種解讀,往往是不全面的。

《2001 太空漫遊》不是我們常見的一般意義上的電影,傳統敘事電影裡的人物、衝突事件、以及由人物和事件所演繹的完整劇情結構,在這裡無關緊要,一個又一個設計精湛的特技效果,精美絕倫的畫面與史特勞斯的音樂完美結合而創造的全新視覺體驗主導著這部電影。影片的結構類似古典交響樂,共分四個樂章。一塊神秘的黑巖石,如貫穿整部交響樂的主旋律,暗示電影四個章節之間的聯繫。遠古的非洲大地,一群類人猿在黑巖石的指引下,學會了用獸骨當工具;四百萬年後的2000年,在月球上,黑巖石引導人類踏上了探索木星的旅程;最終,黑巖石出現在木星上,太空人大衛去世,一個太空嬰兒誕生。這塊有著頑強生命力的黑巖石,神秘莫測,激發人類無限探索的欲望與激情,又像是寬厚仁慈的上帝,默默地給予我們智慧與指引,永不泯滅,生生不息。

至於影片的主題,感覺庫布裡克是個悲觀主義者(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被這樣定義),雖然影片沒有提及到科學危機,但是郝爾已經出現了背叛和消滅人類的動機。顯然酷大師的點不在人類大戰機器人上(要麼也會拍出當今美國標準類型片),而是對尼採觀點的一種視覺化的證明與延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音樂可以認為是一個線索,而在尼採的著作中,也提及了超人與永恆輪迴。影片的結尾主角的逝去,嬰兒的新生。若是如書中所說,一切生物都創造了某些超越自身的東西,所以出現了「郝爾」。猩猩死了,人類誕生,人類死了,新生兒誕生,一切都是永恆輪迴。因此,影片中的黑晶體的出現,更像是一個「門」的解讀,全片在開頭和結尾各自出現,寓意為通往永恆的路。 不過更像是印證了我老公常說的一句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在末尾主角的穿越到現代,隨後成為老人,演員的表演讓人感覺他們不在一個維度,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個電影,不知道是不是對第四維空間的詮釋。而在基督教中,人是上帝的產物,「上帝死了,超人誕生了」,這些關聯在一起,難道是對永生的想像?這樣看起來,真的可以為名副其實的超人了,那麼永恆輪迴與超人也可同時存在。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太空漫遊》最新版預告片(01:59)        庫布裡克的舊作《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1984》、《妙想天開》等一同參加11月8日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庫導的《2011太空漫遊》也是早有耳聞,伴隨著這部電影的永遠都是「哲學」「經典」這些高深莫測的形容詞。我好不容易抽出一整段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看之前還平復了幾次心情,就差沐浴更衣了。開頭先來一段交響樂與黑屏,然後出電影公司logo,再來一段黑屏交響樂,開頭便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同時也為欣賞不來的觀眾打了一劑預防針:早離場早幸福。電影的情節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講述一個太空人在更高等生命的指引下成為高維度生物的故事(額,這個好像也不簡單...)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現代科幻電影鼻祖,2001太空漫遊,時隔51年現在看依然經典
    ,也一直沒有終止過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是原著小說的作者,他在科幻界屬於一個宗師級別的人物,當年被稱為是二十世紀的科幻大師,他喜歡用已知框架內來推動電影情節,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和預測後來都獲得了事實驗證,所以做出名的作品就是這部《2001太空漫遊》後面還有三部續作,國內忠實粉劉慈欣對這部小說極其熱愛,他曾經說過『我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一種拙劣模仿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2001太空漫遊這部硬科幻電影上映於1968年,沒錯,1968年,那個越戰還很激烈,甘迺迪遭到暗殺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庫布裡克執導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評:人類啟蒙之宇宙探索之路
    太空題材的電影在最近幾年可謂出類拔萃,在最近幾部這種類型的電影中無論是特效製作還是故事情節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筆者比較喜歡的電影類型之一了。下面讓我來介紹一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鼻祖」的老電影《2001太空漫遊》,該片於1968年上映,年代比較久遠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影片中各種帶有預見性的場景在接下來的30年時間裡逐步成為現實,並對今後太空探索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片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改編自亞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說,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實至名歸。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作者丨錦上花看之前,這部電影已經是如雷貫耳。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而《2001太空漫遊》就試圖解答這三個問題。黑石是貫穿電影始終的存在。它是一種將純意識抽取出來的終極智慧的能量體。它脫離肉體而存在,並可以在宇宙中自由地穿行。黑石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只是冷靜地永恆地存在,以超脫一切生命體的存在高高俯視著宇宙,並在宇宙中四處穿行,尋找具有生命的星球駐足,幫助他們邁出向著智慧的第一步。
  • 淺談電影《2001太空漫遊》
    所以,在一直聽說2001太空漫遊是牛叉中的牛叉的情況下,我一直拒絕這部牛叉。在我想來,那一定是比庫布裡克更庫布裡克化了的極致庫布裡克吧,搞不好會看得我過敏。直到昨天我打開了這部片子,足足5分鐘的音樂作為開篇,一開始我以為自己的電腦壞了要不就是片源太老舊暴風播不了了,直到一群大猩猩出現在畫面上,嘶吼著打著手語,作為一名對電影畫面頗為敏感的人,我才覺得這大概是一部講述人類進化史的片子,可是跟太空跟2001又有什麼關係?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前三次我都是努力沉浸在電影中,而這次我試圖抽離出來看,但是我(部分地)失敗了。事實證明《2001太空漫遊》並不像某些人想像中那麼生冷硬核難以融入,觀眾也許會對某些片段感到無聊,但是卻無法移開眼睛——這是一部能夠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中完全佔據你的大腦的影片。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人類不像其他動物只懂現在,人掌握了過去,接著還要開始探索未來。"猛然間,從宇宙傳來了一種聲音。像是從手指間划過,又重新回到了手指尖。黑色的巨石從天而降,它裡面傳出一種簡單重複而令人血脈亢奮的震動,聽來為之恍惚。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唯一的2001太空漫遊
    為了更好地說明,我們不妨拿太空漫遊和舊約裡的創世故事作個對比。在舊約裡,萬物起於混沌,終於秩序。秩序是通過神的推動力一步步清晰化的。在太空漫遊裡,秩序本來就存在於宇宙之中,又時刻和無序並存。文明是秩序與混沌並存之世界的演化產物。在舊約裡,人是地面的主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神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