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冷就按這些穴位,讓這個冬天熱情似火!

2021-02-22 艾灸大全

不知道最近,大家那裡的氣溫還好嗎?反正這兒已經被凍成了狗,實在是冷啊!雖然說是個糙漢子,但是確實也是「手腳冰涼族」,一到冬天更甚,感覺要凍死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治療手腳冰涼,不花錢還有效勒?您真是為難我了,不過還真有!身體發冷就按這些穴位,讓這個冬天熱情似火!

位於腳底心,用手掌快速揉搓,有熱感為止。刺激湧泉穴能夠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補腎壯陽,減輕手腳冰涼的症狀。

勞宮穴位於手心,一手握拳揉擦另一隻手手心,感到手心微熱就換另一隻。具有強筋壯骨的作用,何時何地都可以揉搓,是一個越搓越暖的「小棉襖」穴位哦!

氣衝穴在大腿根哦,由於此穴下邊有一根動脈,所以揉按氣衝穴能夠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達到舒緩手腳冰涼的作用噻!

大棗最出名的就是滋陰補陽,養血安神的功效了。手腳冰涼的小夥伴們,大多是由於體虛和血液循環的問題哦,不妨熬點熱熱的紅棗湯喝。

羊肉暖中補虛,禦寒祛溼,不管是熬湯還是火鍋,炒菜還是蒸煮!吃點羊肉總不會錯。手腳冰涼的妹子們和漢子們注意啦,據說前方有一波寒潮來襲,一定要做好保暖禦寒的工作。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

《保健艾灸》

(艾灸創業、艾灸保健、艾灸考證)

      《保健艾灸》已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艾灸從業人員有了正式國家身份,持證上崗已是大勢所趨!

  為配合保健艾灸師職業資格證的全國推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保健艾灸》規範化技能培訓項目,面向全國進行培訓與考證。目前考證班每月分三個班級:

【1】艾灸全能創業班:

開課日期:每月1~21日,21天

學習費用:15800元(含證書)

適合人群:艾灸館開店、創業人員

【2】家庭艾灸保健班:

開課日期:每月15~21日,7天

學習費用:5980元(含證書)

適合人群:家庭艾灸和自我保健人員

【3】單純艾灸考證班:

開課日期:每月19-21日,3天

考證費用:3980元(含證書)

適合人群:三年艾灸經驗或臨床基礎,或參加過CETTIC灸療師培訓及其他相關艾灸培訓,單純考證的。


▲▲▲▲▲▲▲▲▲▲▲▲▲▲▲▲▲▲▲▲▲▲▲▲▲▲▲▲▲▲▲▲▲▲▲▲▲▲▲▲▲▲▲▲▲▲▲▲▲▲▲▲▲▲▲▲▲▲▲▲▲▲▲

相關焦點

  • 冬天手腳冰涼,六大穴位幫你解決
    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6大穴位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艾灸取穴:取俯臥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肚臍相平的區域。
  • 冬天一到,膝蓋發冷? 3招養膝,讓你擺脫透骨涼!
    一到冬天,想過夏天,冬天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講,極度難熬。
  •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痛如何預防保健  1、腳掌痛按什麼穴位  腳掌疼痛可以按湧泉穴,阿是穴,太衝穴這三個穴位進行緩解和治療。  2、腳掌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湧泉穴按摩: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
  • 健脾保「胃」,按揉4大穴位
    大家都非常常見晚輩給長輩捶腿,您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它蘊藏著很多秋冬季節的養生奧秘。捶腿跟保護胃有什麼關係呢,捶腿,從大腿一直到小腿,捶的位置都是胃經,如果飯後捶腿,確實能震動經絡,疏通經絡,對胃有好處,能幫助消化,疏通胃氣。腿上最有名的穴位,是足三裡,有這麼一句話:要想安,三裡常不幹。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艾柱來灸足三裡。
  • 腳底十大保健穴位,您一定要知道!
    我們的腳部是穴位密集的地方,腳的穴位達到33個,經常按摩刺激腳底穴位可以養生保健,想要按摩刺激腳底穴位,首先要知道腳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腳底十大保健穴位
  • 8個穴位,從腳開始養生
    ,承載著全身的重量,人的身體出現狀況腳是最先感覺的到的,腳的健康關乎著整個身體的健康,腳上穴位有很多,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下面給大家介紹腳上穴位的按摩保健法。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
  •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立冬過後
  • 冬天一定要灸的一個穴位,它是驅寒扶陽大穴,但90%的人不知道!
    ☞ 輸入「33」,獲取人體反射區使用指南課程☞ 輸入「22」,獲取面診指南課程☞ 輸入對應穴位名稱,或者對應病症,獲取解決方案冬至過後,陰氣盛,寒氣重,陽氣弱,人體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更不能輸送陽氣通達到身體的末端,所以很多人,腳寒,手寒,今天分享一個腳上的驅寒大穴,申脈穴。
  • 秋分過後,需要重點保護這三個穴位,原因是什麼?
    人體感染了涼燥,則會感覺身體發冷、鼻塞、頭痛無汗、咳嗽有痰而少的症狀。對於涼燥,養生要點在於溫潤。所以,秋分過後保重身體健康,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這幾個穴位,可以給提前給它們一些應激性的刺激,以調動身體防衛機能,強壯肺氣保護健康。秋季強壯肺氣,先從口門開始。鼻是肺之竅,鼻部的黏膜對冷燥的空氣是非常敏感的。
  • 一到冬天腿就疼,這三個穴位敲一敲,很管用
    患者發病時,人體的四肢經絡就會被風寒溼熱之邪堵塞,會出現身體氣血不通、從而一起帶動著身體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甚至關節腫大等,尤其是到了陰寒季節,甚為嚴重。腿上這三個穴位,經常敲一敲,能散瘀止血,緩解風溼痺病引起的各種不適。
  • 按一按這個「出氣筒」,大病小病全趕走~
    因為「心裡堵得慌」的根本原因就是氣不順,關衝穴是三焦經上的第一個穴位,三焦經就是主一身之氣得一條經絡,說白了就是調氣的一個通道,是人體的一個出氣筒。 位於人體的無名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按一按關衝穴,有助於氣血通暢,病就不可能待在身體裡了。人暈車的時候,揉關衝穴,通常很管用。暈車是因為肚子裡有濁氣上來,但只要打幾個嗝,暈車馬上就好。這就是濁氣堵在那兒讓您噁心的原因。關衝穴是排氣口,刺激它就能幫助把濁氣散一散,雖然散得不是特別多,但散一點兒就會舒服一點兒。接著您再揉揉勞宮穴,暈車就差不多好了。
  • 五指對五臟,按揉手指穴位能養生保健
    通過按揉養生療法,可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手指的指尖各有經穴,分別對應不同的內臟,因此通過日常按揉手指穴位,能夠起到防病祛病、養生保健的功效。如肺有疾患壓這個部位時,會疼得跳起來。食指疼痛:食指上有與大腸相關的商陽穴,有便秘現象而壓這個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腸可能有題目。中指疼痛:中指上有一個中衝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因炎熱以致心臟受不了時,這裡會感到疼痛。無名指疼痛:可能是喉痛或頭痛。在無名指的三焦經上有一個關衝穴,感冒發熱時揉此部位即可。小指疼痛: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
  • 穴位養生|您別小瞧了手指穴位!
    經絡與穴位是我國中醫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
  • 穴位:神奇的"養老穴"!按上一季,老年病跑光光
    每日一穴翻了眾多穴位養生書,您是否有這樣的困惑:穴位到底在哪裡,怎樣才能找準?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用穴位嗎?按摩多久才有效果?
  • 冬天已至,天氣忽冷忽熱,按摩這五個穴位防感冒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預防感冒的好方法,自我按摩人體五個特定穴位,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或減輕感冒的發生。位置: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 秋冬感冒,按摩這些穴位可緩解?快試試!
    今天我們來了解五個穴位,它們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或減輕感冒的發生。位置: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操作:兩手相對,以右手中指尖壓在左手合谷穴,隨呼氣向小臂方向壓推。
  • 【中醫養生】夏季腸胃保健,常按這三個穴位
    腹哀穴位於腹部中線旁開四指,肋骨下緣的地方,觸摸肋骨下緣會摸到明顯的顆粒感,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既能治胃又能治心的穴位——鳩尾穴。鳩尾穴位於胸腱聯合的下方,是橫膈肌韌帶的附著點。按一按,可以鬆懈腹直肌,養心又暖胃。按摩手法:用刮痧板圓潤部分從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腸功能。一般刮5—10分鐘,有酸脹感為宜。作用:對同時有心慌、氣短、胸悶及胃脘部的一些症狀的人特別適用。
  • 【十大艾灸保健穴位】足三裡穴位準確穴位圖及作用
    足三裡穴位描述〖延年益壽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 中醫養生:常按一個穴位能消水腫
    一個快速準確找到該穴位的簡易方法是:以肚臍為基準,水平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後腰中點處即為命門(如圖)。對命門穴進行點按,以每分鐘不超過60 次的頻率,按摩10分鐘左右,每日1~2 次,10~15 日為一個療程。點按時要使溫熱感滲透到穴位深層,乃至小腹。  頭面、眼瞼浮腫,配合掐合谷、點外關(腕橫紋直向上兩橫指處的手臂外側),各三五分鐘。
  •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一個冬天不生病!
    秋冬季節,很多人畏寒怕冷、體虛易感,又口乾舌燥、身體乏力、失眠煩躁.這往往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衛氣不夠、陰津不足造成的。冬天養生除了要陪補元氣外,補陰津也很重要。做法:按摩法:可行摩法,搓熱掌心後,把掌心覆蓋於穴位皮膚上順時針方向揉按穴位局部,以皮膚感覺溫和為度,每次可行10-20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陽虛體質人群最適合艾灸,入秋後到整個冬季均可常灸,把艾條點燃後距離穴位皮膚約3-5釐米處懸灸,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1次,每周可灸5日休息兩日。也可隔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