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充足的睡眠,我國不少家人奉行「睡得多長得好」的理念,於是養成了讓孩子睡午覺的習慣,但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睡午覺,而一旦方式掌握不當,反而還會對孩子健康產生危害。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從整體角度而言,孩子睡午覺確實存在一定的好處,具體如下:
增強免疫力:午睡可刺激人體淋巴細胞、免疫細胞的活躍性,增強人體免疫力。
消除疲勞:尤其是在夏天晝長夜短,人體流失汗液較多,適當午睡能緩解機體疲勞,提升下午的學習狀態。
保護心臟:美國專家研究表明,保持高效的30分鐘午睡,能維持體內激素分泌平衡,呵護心血管系統穩定,減少相關發病率。
所以,適當午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並不是說所有孩子,在任何時刻都需要午睡,父母需要學會加以辨別。
專家表示,兒童白天的睡眠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腦神經發育成熟度,如果孩子大腦發育成熟度趨近於成年人,只要晚上保障; 充足的睡眠,白天其實是可以不用睡午覺的,反而,睡了還是負擔。
例如,以下兩個表現就是信號:
1、白天神採奕奕
孩子之所以會睡午覺,其實是身體「困」,此時適當的午睡能給予機體一定的修復緩衝時間。
但如果寶寶一整天都神採奕奕,幾乎看不出累,能一直堅持到晚上都不會困,那麼就說明孩子一天的睡眠很充足,不用再額外午睡了。
2、白天情緒好
孩子大多比較單純天真,所表現出的情緒是他們內心(身體)最真實的反饋。
通常,寶寶睡眠不足,需要睡覺的時候,大多情緒不太穩定,會無理由的哭鬧和發脾氣,此時,父母應當讓孩子午睡半小時。
但如果孩子白天情緒非常穩定,避免哭了也能一會兒就自我修復好,那麼他們大多不需要午睡,父母最好不要強迫他們,否則可能會成為負擔,反倒耽誤其身心發育。
1、易產生逆反心理——影響睡眠質量
專家表示,孩子到了3歲以後,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對午睡的需求量會相應減少,如果父母強制孩子午睡,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對睡覺生出厭惡的不良情緒。
若以這種狀態入睡,睡眠質量將會大打折扣,進而影響身體機能的修復和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利於生長發育。
2、壓縮晚上睡眠時間——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一天的睡眠時間是有限的,白天睡了勢必會壓縮晚上的睡眠時間,導致夜間睡眠時常不斷減少。
眾所周知,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大量分泌,尤其是晚上9點到凌晨1點是分泌高峰期,最高可達白天的5倍之多。
因此,最終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晚上久久不睡,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進而嚴重製約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受影響最為嚴重。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而言,午睡確實有存在的必然意義,但是不宜貪多,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午睡的需求不同,1歲左右的幼兒最佳的午睡時長為2小時,2-3歲為1小時,3歲以上午睡30-60分鐘最佳。
如果超過這一時長,將影響晚上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個子(原理如上),此外午睡太久,還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進而使得大腦缺氧,反應力變慢,繼而智力發育受損。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對午睡表現出了抗拒的心理,家長應當遵循他們的想法,切忌強制午睡。
2、進食後半小時再睡
午睡嚴禁飯後就睡,此時既影響腸胃消化,易引發積食,又降低睡眠質量,不利於生長發育。因此,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再睡,給腸胃留足消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