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PK:北京勝在底蘊歷史 臺北贏在服務營銷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上周,兩岸兩座故宮博物院之間發生了一場有趣的隔空對話。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大家對北京故宮有個誤解,以為「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其實不然,北京故宮不但藏品數量遠遠多於臺北,而且精品也非常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就此回應,兩岸「各擅勝場,無需比較」。

  兩岸故宮確實沒必要分個高下,不過,相信普通人都很感興趣,兩邊各有什麼特色?為什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那麼有名,北京故宮卻好像沒有「鎮館之寶」?所謂內行看門道,去這兩個博物院,應該看什麼?

  歷史沿革不同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興建時間,其實只差了3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設立於1925年10月10日,而臺北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不過,因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坐落於紫禁城內,所以算上故宮的歷史,那可就是有600多年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小貼士:故宮和故宮博物院其實是兩個概念,只不過一般都簡稱為「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而已。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是52%,主要包括以中軸線為主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參觀路線。

  1 藏品比一比

  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臺北故宮有幾樣藏品特別出名,有人說是中國「國寶」,有人說是「鎮館之寶」。那麼,北京故宮裡有什麼珍貴藏品呢?

  北京故宮的「寶貝」數量多達180萬餘件,遠多於臺北故宮的60餘萬件。但是,由於北京故宮似乎沒有朗朗上口的「明星藏品」,加上幾十年前文物南遷的那一段歷史,不少人認為「好東西都去臺灣了」,單霽翔就此指出,這絕對是個誤會。

  實際上,根據史料記載,1933年南京政府將故宮文物南遷,運臺箱件數2972箱,佔南遷箱件數的22%,這其中當然多是精品,但剩下的72%,也有眾多精品。由於歷史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本來準備運往臺灣的藏品,並沒有運送成功。而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遜帝溥儀將1200餘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盜運出宮。新中國成立後,其中相當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伯遠帖》、《中秋帖》等。

  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曾明確表示:「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不僅藏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而且總體上精品也多於臺北故宮。」

  小貼士:去臺北故宮,不要光顧著看「白菜、燒肉和火鍋(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哦,兩宋的書畫,五大名窯的陶瓷,康雍乾三朝的琺瑯彩瓷器才是重頭戲。

  2 服務比一比

  這幾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成了大陸遊客赴臺必去的景點,而且回來都說好,口碑「超讚」。跟北京故宮相比,臺北故宮的服務確有獨到之處。

  臺北故宮隨時設有多個專展,展品放在玻璃櫥窗內,配上專業燈光,讓觀眾可以近距離細細揣摩,還配有饒有趣味的多媒體導覽。比如辦夏周青銅器展時,就配上3D動畫和解說,來說明古人是如何製作出如此精美的青銅器。而北京故宮受條件所限,遊客很多時候只能站在門外遠觀一下文物,故宮地方大,有些專展距離也遠,所以有時會給人以來看建築而非看文物之感。

  小貼士:臺北故宮的電子導覽頗有特色,帶上小耳機,按動相應按鈕,就可以聽到有針對性的解說了。不過,人工導覽更親切,也更有趣。另外,如果沒有時間去博物館,也可以登陸臺北故宮的數字博物館,上面可以看到數萬件珍貴寶物的全息圖像,還有很多分門別類的專題影音,可以學到不少知識。

  3 創意比一比

  臺北故宮紀念品商店,是遊客最愛的去處之一。原因在於,這裡經常能推出很多精美又匠心獨運的禮品來。比如去年推出的康熙親筆「朕知道了」膠帶紙,一上市就遭瘋搶脫銷。還有借用翠玉白菜形象的翠玉白菜傘,運用了汝窯冰裂紋的「冰山一腳襪」等,都是創意的代表。和世界上許多大博物館一樣,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收入,已經超過了門票收入。

  此外,臺北故宮的幾個餐廳也非常有特色,像三希堂提供精美的茶水和點心,糕點都依古法製作。與晶華飯店合作的「國寶宴」,創意更是驚豔。比如「鮮果毛公鼎」這道菜,取毛公鼎之造型,請冰凋大師雕出晶亮剔透且不失厚重的冰鼎,盛上寶島特產水果,堪稱視覺和味覺的雙重饗宴。

  小貼士:去逛臺北故宮時,心儀的禮品如果正好脫銷了,可以採用預訂的方式,等到下批禮品製作出來,就可以直接寄到府上了。

  總之,兩岸故宮博物院其實各有特色,北京故宮勝在底蘊和歷史,臺北故宮則在文創、服務和營銷方面更勝一籌。其實,兩岸故宮的收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只有從整體上來看待,才能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

  (記者 王平)

相關焦點

  • 兩岸「故宮」比一比:各擅勝場
    歷史沿革不同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興建時間,其實只差了3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設立於1925年10月10日,而臺北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不過,因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坐落於紫禁城內,所以算上故宮的歷史,那可就是有600多年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臺北故宮臺北故宮,仿北京故宮樣式建築而成。雖然也是典雅壯麗,但其價值與北京故宮天差地別。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給的統計出自北京故宮編的《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一書,這本書是故宮前院長鄭欣淼主持編寫的,其數據仍在被現任院長引用,徐邦達先生是故宮泰鬥,書畫方面的事情不可能繞過徐先生。其實吧,比較兩個博物館的藏品,說哪家「更好」很難,因為標準難以統一,你多一件青銅器,我多一件瓷器,又不能說青銅器和瓷器哪個更重要。
  • 小南國攜手臺北故宮晶華 在上海虹梅路店推出「國寶展」
    近日,上海迎來一場難以拒絕的饕餮雅集, 小南國(集團)首次攜手臺北故宮晶華,在開春之時展開兩岸美食交流「對話」。繼2015年3月中,小南國(集團)將招牌海派味道引去臺北餐桌之後,時隔一月,臺北故宮晶華的廚師回訪上海,於4月22日起,為上海食客帶來其久負盛名的故宮晶華珍寶宴。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毋容置疑,北京是一座文化底蘊相當豐厚的城市。它在歷史上曾是六朝都城,從燕國起到2019年的今天,這2000多年裡,北京市在各個方面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內涵,這些使得北京的文化底蘊日漸加深。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朱棣現在北京故宮是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它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不可估量,研究人員們也正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在我們中國福原遼闊的土地之中,有著數以萬計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最標誌性的建築物,要屬我們首都北京的故宮了吧。小編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首都的故宮看一看,出來工作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後,也有幸的參觀了首都的故宮,裡面的建築景觀與藏品都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們中國,除了北京之外,在臺灣省的省會臺北也有一個故宮,這讓不少驢友們都好奇,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其中的差別吧。
  • 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簡介
    一座紫禁城,兩座故宮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寶島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65萬件傳世珍寶的背後是一場人類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遷徙。以12集的體量首次披露文物在兩座故宮博物院之間遷移的過程。曾執導《故宮》、開創國內「紀錄大片」風格的總導演周兵稱,紀錄片試圖用一種更加自然的、新聞化的方式來呈現「臺北故宮」。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故宮還是五大宮之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品味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的經典特
    今年7月,筆者借赴臺文化交流之機,體驗觀察了其文化形象的兩個標誌——臺北故宮與誠品書店,對其專業服務境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前者所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呈現的傳播藝術水準,後者通過社會溫情和延伸布局而表達的城市文明價值。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對此,徐天福質疑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難道是要「臺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