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故宮看歷史》一套專屬故宮的歷史書!向孩子展示一幅鮮活的故宮畫卷

2021-12-28 幸福親子俱樂部

一套專屬於故宮的歷史書

從故宮修建開始講起

向孩子展示了一幅鮮活的故宮畫卷

滿足孩子對故宮的一切好奇心

還有花絮+專題,補充講解

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團購只要49元,超值!

說起大熱的「網紅」故宮,那真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了,不管是紀錄片、影視劇,像《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延禧攻略》、《如懿傳》…還是火遍全網的明清帝王表情包、故宮文創產品,故宮正一點點掀開神秘面紗,被越來越多的所關注和了解。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上,這座曾住過24位皇帝、有著600年興衰的帝王宮殿,在裡面每走一步,目光所及之處,都遍藏帝王、宮廷、禮制,乃至建築、文物典藏、藝術…的歷史。

比如關於住在故宮的人——

從小沒受過父親寵愛的明孝宗一步步把兒子明武宗寵成了一個熊孩子,他不僅在紫禁城開動物園,還熱愛帶兵打仗,封自己為「鎮國公」。

明熹宗以木匠皇帝著稱,在後世的傳說裡,他的手藝直逼魯班。

堪稱「彈幕達人」的乾隆皇帝僅用於書畫鑑賞的印章就有一百七十多方,其他印章加在一起高達一千方,《富春山居圖》上至今還保留著他的題詩、印章五十多處。

再比如故宮裡的建築——

乾清宮門前的獅子和故宮裡其他的獅子不一樣,它們的耳朵是耷拉下來的,意在警示外朝大臣此門之後為內宮,同時也告誡後宮嬪妃不得幹政。

延禧宮前面曾經還有一個西洋建築「水晶宮」,可惜1917年紫禁城遭遇空襲時被炸毀。

這些關於故宮的有趣知識,全都來自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我去故宮看歷史》

這套書一共4冊,以故宮的建成時間為線索,從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到清朝最後一個溥儀離開故宮,以故事體的形式向孩子呈現了一個完整、鮮活的故宮發展長卷。

之前很多關於故宮的圖書一般是一套聚焦一個主題,例如從故宮的裡的人、或是節氣、或是宮殿建築、或是文物、或是動植物等單一主題,來解讀故宮。

而這套《我去故宮看歷史》沒有把故宮看作是一座冷冰冰的大房子,而是通過故宮這個場所裡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來讓孩子感受和理解故宮,以及故宮裡的人,和他們的生活、工作等。讓孩子了解,正是因為故宮裡發生的這些事,才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這點從目錄裡就能看出來,比如第一冊中「定都太糾結」「天災和人禍」明朝早期和中期發生在故宮裡的歷史。

到第二冊中「亡國誰的鍋」「新朝新氣象」則是明朝滅亡和清朝建立的歷史了,圍繞這樣的歷史大事件,故宮裡又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整套書就是這樣,用有趣、故事化場景,讓孩子以直觀、有趣、生動的方式走進故宮的歷史,走進明清兩朝的歷史。

而且,書中還穿插了很多孩子感興趣的小花絮和專題,比如乾隆帝的審美是真的很差麼?

  

保和殿北門下的丹陛石有兩千多噸,它們是怎麼運到故宮的?

故宮裡的珍貴文物非常多,哪些是它的鎮館之寶?

除了有趣的故事和知識,這套書還配有與文字相關的高清文物圖片和實景圖,更能清晰地呈現故宮的歷史樣態,讓枯燥的歷史變得可看、可感、好玩、有趣,真正做到讓孩子讀得進、讀得明白。

整套書的品質非常好, 考慮到孩子的閱讀感受和用眼保護,採用綠色環保印刷,紙張整體柔和不傷眼,放心讓孩子讀。

整套書總頁數有將近500頁,內容含量也不少。

原價149元,咱們的團價僅49元,才3.2折!這個優惠力度,僅限團購期!

團購時間有限,想要的一定要抓緊啊~

為 什 麼 值 得 推 薦 ?

從故宮修建開始講起

一套專屬於故宮的歷史書

適合5—12歲

600歲的故宮,是一堂給孩子最好的歷史課、傳統文化課。

這套《我去故宮看歷史》,從明朝的明成祖永樂皇帝建都北京,到清朝末帝溥儀退位離開故宮,再到故宮成為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有涉及,給孩子展現了最全面的故宮歷史。

用講故事的方式,還原了故宮裡發生過的歷史,以及當時故宮裡的生活場景中。

這樣一套集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書,推薦給所有喜歡故宮、也願意了解故宮的孩子。

很多人對故宮的認知基本是停留在「那曾是皇帝和嬪妃居住的地方,也曾是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徵」的認知,除此之外,再也說不出故宮的所以然來了。

實際上,一座紫禁城,六百年風雲史。這六百年間,生活在故宮裡的 24 位帝王,在這裡做出的種種決策,改變了整個華夏大地。

除了帝王,那些跟故宮相關聯的人還有後宮嬪妃,甚至是侍衛、宮女、宦官等,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咱們來看下。

第一冊,從明成祖遷都北京開始講述,直到浪蕩天子明武宗結束

在這本書裡,孩子可以看到明成祖為了修建北京城和官員們鬥智鬥勇;不被父親喜歡的胖子皇帝明宣宗在群臣的幫助下開啟了仁宣之治;沒做好準備就出兵瓦剌的明英宗被迫成了俘虜;以及明朝宦官專權的亂象…

第二冊,從明世宗入北京城講到清朝的康熙皇帝

在這本裡,孩子能看到發生在午門的、著名的「大禮議」事件;還有中國歷史上僅有一次的「宮女起義」事件;30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明朝滅亡後,入住故宮的順治帝開始了紫禁城的修復工作,並把三大殿的名字改成了太和、中和、保和;康熙為了顯示民族團結,還曾在宮裡辦過「滿漢全席」宴…

第三冊,從雍正帝到鹹豐帝

在這本裡,孩子能知道「四爺」雍正是否真的篡位了;乾隆與「白月光」富察皇后情深意篤,重華宮內一直保留著二人居住時的原貌;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後門,從圓明園度假回京的嘉慶帝怎麼也不會想到會在自家門口遇一場刺殺,之後更是有「暴徒」闖進了紫禁城,還差一點佔領養心殿;道光帝和鹹豐帝兩個苦命皇帝在位期間,省吃儉用,結果被迫議和、賠款…

第四冊,從光緒帝到清代末帝溥儀離開故宮

在這本書裡,孩子可以看到慈禧如何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除掉輔政大臣,開啟了她對大清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光緒帝發憤圖強想變法,結果不但沒成功,自己還成了整個國家地位最高的囚犯,被囚禁在瀛臺;清帝退位後,故宮外已是民國紀年,但在紅牆黃瓦的紫禁城內,溥儀仍是皇帝;1925年,故宮博物院的建院典禮在乾清宮門前舉行,故宮也由帝王宮苑變成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寶庫…

這本最後還附有故宮六百年大事記的附錄,將故宮六百年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歷史轉折一一列出,方便孩子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故宮的發展歷程。

除了歷史故事,這套書的正文中還穿插了很多別開生面的專題、有滋有味的花絮,為孩子了解故宮的歷史提供了更加精彩有趣的細節。

比如講到故宮的建築,必然離不開樣式雷,這套書就用一個專題來介紹樣式雷。

說起清朝的宮廷畫師,郎世寧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這套書裡也專門展示了郎世寧為皇帝和后妃作的畫像。

還有清朝女子的服飾介紹

以及各種小趣聞,都能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這套書的語言真的非常有趣,隨便挑一些給大家看看。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當作人質扣在瓦剌,為了催促新皇帝快點贖人,是這樣描述的——

超口語化的描述,不僅能吸引孩子進一步了解更多的歷史,也能記住這樣的歷史事件。

再比如,由於皇帝老爹的過於溺愛,明武宗荒唐成性,就像一個熊孩子一樣,這樣的皇帝能管理好國家嗎?

接著往下讀,孩子就會發現,明武宗或許真的是一個被當皇帝耽誤的大將軍呢。

這些趣味性極強的語言,勾勒出的明武宗,是不是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語言輕鬆有趣,這套書中的圖也非常棒,既有放眼宏觀,展現故宮的古建築之美的實拍圖;

也有著眼於歷史,搭配明清兩代的文物圖片,為孩子指出文物背後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配合這些精美的圖片,孩子才不會覺得傳統文化很枯燥,學習這些知識也不會再有畏難的情緒,還會引導他們進一步去探究。

這套書是16開的設計,單本110—120頁不等。

內頁選用優良紙張,厚實有韌性,表面光滑,不透,印刷後表現的色彩層次豐富,字跡清晰。

這樣一套實用又好看的故宮歷史書,原價要149元,咱們這次開團僅49元,超超划算!

團購時間有限,想要的一定要快點下手哦~

【產品名稱】《我去故宮看歷史》(全4冊)

【適合年齡】5—12歲

【團購價格】原價149元/套,團購價49元/套

支付方式:

1、支付寶支付:13524158702

2、微信支付:dandinghe1230(可直接加楊媽微信)

微信留言具體寄件地址收件信息

快遞:周一-周五12點前當天發貨,周末付款順延下周一包郵寄出。

退換條款:所有訂單一經發出,無質量問題無法退換貨,敬請諒解。如有質量問題,請直接微信聯繫楊媽

近期活動一覽

相關焦點

  • 6歲孩子向我介紹600歲的故宮|《我要去故宮》蘊育少兒文化自信
    6歲的娃已經知道這些故宮的知識?是的,且他還沒去過故宮。但,雖行未至,心早已嚮往之。這是我的表弟家的小侄子,因為防疫宅家,將近三個月沒見面了,這一見面著實讓我驚訝。他告訴我他有一套好書《我要去故宮》,一共20本,非常好看,他願意借給我看看。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鳳凰吉象和故宮出版社通過立體書的形式,選取了《清明上河圖》中的六個場景,以劇場版立體書的形式,來展示這幅畫。吉象在書裡化身為宋代百工,還原了原畫卷中人們的勞作畫面,讓兒童對《清明上河圖》充滿濃厚的興趣。正如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所說:用立體書把兒童帶進宋朝,在遊戲中讓兒童熱愛閱讀!
  • 《故宮觀止》從書裡看故宮,這一本就夠了
    我和朋友去故宮遊覽的時候,循著導遊給的線路沿著中軸線從南向北,幾個小時裡光顧著看故宮建築了,所謂的特展一個也沒顧得上,那些聞名遐邇的展品——繪畫、法書、瓷器、鐘錶——自然都無緣得見。每當我看到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信息,品評他們在故宮實地看到的珍貴藝術品,我就懷疑我去了個假故宮,於是一直耿耿於懷。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孩子眼中的故宮文具」尋找故宮文具小體驗官
    由主辦方: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承辦方:人民文旅,共同舉辦的「孩子眼中的故宮文具」暨首屆故宮文具少年繪畫設計大賽於本月6日正式上線以來,受到了全國親子家庭的關注,收到的作品創意無極限,充分展示了小朋友們的設計繪畫天賦,也感受到了廣大家長對小朋友們的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
  •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
    ▲「故宮兄弟」鄧倫(上)、周一圍(下)圈粉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風格各異的清宮影視劇等等,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隱藏在故宮博物院裡的秘密。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鄧倫:我是幸運的「故宮人」
    再次走進故宮寧壽宮花園,鄧倫已經輕車熟路,徑直走到這個四進院落的最北端。站在倦勤齋前,他向一起來做任務的郭京飛介紹,「我第一次來錄《上新了·故宮》,就是在這。」鄧倫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或許不會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我們應該找機會去了解。這個節目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帶著觀眾去看故宮,我很期盼有更多年輕人能夠了解並喜愛它。」
  • 故宮院長為中國兒童編寫的繪本,教孩子輕鬆讀懂歷史!
    有眼光的家長,絕對不會忽視歷史人文通識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美國著名教育家希利爾說,歷史是孩子一生人文素養的基石與底蘊。但煌煌上下五千年,紛繁龐雜,這麼大的信息量,要讓天性好玩的孩子有耐心去聽去讀,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所以找到一套自成體系、又適合低幼年齡的歷史啟蒙書,真的很重要。但是!
  • 【近代華北歷史文化】故宮博物院與故宮學
    三路西遷,歷經坎坷,幸古物有靈,炸不到,摔不碎,經常是文物前腳剛走,日寇的飛機轟炸就跟著來了;載運文物的車輛也曾翻下橋去,如果車裡裝的是瓷器之類易碎的東西也就完了,裝的是檔案圖書之類的紙製品,並不怕摔,車子雖是翻到河裡,這裡卻沒有水,而且橋不高,箱子受的震動不大,也沒有什麼損壞。總之,文物有驚無險,安然無恙。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1、以故宮為主題的三大紀錄片2005年,央視以故宮為主題,播出了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故宮》拍攝視角廣大,像一本百科全書,將故宮的肇建歷史、建築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等向觀眾娓娓道來。2012年,央視再次以故宮為主題,從面到點,將拍攝視角縮小,攝製了每集6分鐘,共100集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故宮100》。《故宮100》講述了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將「看得見」的空間和「看不見」的紫禁城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向觀眾細細道來。2016年,央視又以故宮為主題,出品了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故宮「飛簷走壁」
    表面看,以「寸」為丈量單位似乎是不需要縝密計算的粗糙活計,而實際上,「寸」這樣的單位只不過是工匠腦中「合理」的整數,其背後是一套清晰的比例關係和計算方法,隱藏著古建營造者更深層的智慧與邏輯。回憶起記憶裡故宮最美的一天,他的眼睛裡仍然充滿亮光,「96年或97年,一場大雪過後,我自己跑到太和門前面,整片雪地上只有我自己的腳印,我覺得好像一下子擁有了故宮一樣,皇上可能也沒有這樣踩腳印。等著太和門開門,踩到太和殿前。感觸特別深,有點要掉眼淚的感覺。這也和一直沉浸在古建築和建築史當中是有關係的。」
  • 雖然你去過故宮,但你知道故宮為什麼會火嗎?
    說到故宮其實有個不為人知的歷史遺留問題它為什麼這麼火?>故宮這麼容易火難道是因為紫禁城紅得發紫帶著這樣的問題在一個夜晚緊皺眉頭的我翻開歷史一查有關故宮的火滿本密密麻麻寫的都是這東西有的像鳳凰還有的像朱雀孔雀一句話,大都是一個鳥樣然而明朝的建築師上看下看左中右看總覺得吻獸有種違和感
  • 故宮元宵燈會:一點燈更有紫禁城的味道
    與民間「鬧花燈」不同,宮裡既可看燈也可看殿。而且故宮的首次「燈會」,參觀線路走的是「高規格」——很多環節,觀眾都可登城牆,俯瞰整座紫禁城。無需過多介紹,元宵節能漫步故宮賞燈,這本身就是一幅立刻能讓人浮現於腦海的浪漫畫面。在「秒沒」的搶票活動中成功奪得一張門票的人是幸運的。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故宮又「上新了」!跟著鄧倫張魯一回望599年前故宮最初的起點
    2018年年末一檔首次打開故宮大門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觀眾解鎖了不少此前未曾開放的新區域。11月1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看片會暨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又「上新了」。作為一檔自主研發的原創節目,《上新了·故宮》讓觀眾發現許多「故宮新事」,這一亮點將在第二季進一步加強。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 《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微博話題閱讀量2.2億、豆瓣評分9.3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探向歷史記憶的深處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見微知著解鎖文明密碼  ■本報記者 宣 晶  丹,是宮牆的紅;宸,為深邃的宮殿;紅牆內,深宮中,烙下了歷史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