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完飯,鄰居帶著寶寶和我下樓散步,到了九點鐘計劃回家。可是鄰居卻說:"孩子下午起的晚,晚上肯定不會早睡。"我想有很多這樣的小寶寶,午飯之後可以睡2-3個小時,睡醒大概就在4-5點,晚上再睡覺基本就在11點左右。
然而有午睡的習慣有利於孩子成長,但是什麼樣的午睡習慣是合理的呢?如果現在還沒有養成午睡的習慣,應該怎樣幫他養成習慣呢?
首先午睡是有很多好處的,它可以在中午這個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補充身體能量,甚至可以幫助孩子長高,但是應該怎樣午睡才是有效的呢?
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而言,月齡越小的孩子午睡的時間越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午睡的時間逐漸減少,當3歲以後,午睡時間同成人。有的小朋友飯後需要三四個小時的時間睡覺,這實際上沒有必要,甚至不一定有利於身體健康。午睡時間過長,晚上精力旺盛,影響睡眠時間,反而起反作用。
應該在午飯後0.5-1小時之後。
不宜剛吃過午飯就睡覺。吃過午飯就馬上睡覺,不利於消化吸收,甚至會造成積食,孩子也不舒服。正確的是在午飯過後進行適量運動,但不宜做劇烈運動,過於興奮地遊戲。可以帶著孩子講繪本,給腸胃一個消化吸收的時間,等食物消化之後再進行午休,孩子會睡得更踏實,睡眠質量也會更高。
環境適宜,不要過於吵鬧,但也不應該一點點聲音都沒有。
在午休的時候,儘量保持安靜,但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睡覺過於安靜,也是不好的,家中太安靜,外界的一點點聲響便會使孩子驚醒,這樣也會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另外,午睡時不宜蓋太厚的被子,溫度根據孩子的習慣進行調節。如果家中光線較好,過於明亮,可以拉上窗簾,適當給孩子營造睡覺的氛圍。
當我們都知道午休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時,可我們家的寶貝卻沒有,這應該怎麼辦?別擔心,以下方法可以輕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午休習慣。
家長陪同。
如果想改變孩子的習慣,家長一定要下定決心,午睡的時間儘量不要帶孩子外出,飯後也不要做易興奮的遊戲,可以做一些安靜的遊戲,比較講故事,儘可能的營造睡覺的氛圍,必要時可以設定一些儀式,就像晚上睡覺前要洗漱喝奶一樣。且要積極配合,千萬不要要求孩子去睡覺,而自己在打遊戲或者玩耍,最好是全家一起午睡。
安排出來一個作息表。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息表就是儀式。每天可以制定出來家人一起吃飯睡覺玩耍的時間,既有利於親子關係,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更是非常有幫助。作息表儘量和孩子一起制定,聽取他的意見,一旦確定,一定要嚴格按照表內的時間執行。
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養成和改變貴在堅持且需要連續,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既不利於形成堅持不懈的品格,又不利於我們的短期目標。想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午睡的習慣,最好的時間就是上學期間,每天的時間比較固定,且變數較少,很適合用來養成一個習慣。但是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不宜強迫,需要循序漸進。
總結:和孩子在一起,什麼事情都不可以強迫,一旦帶有壓迫的色彩,他們勢必會很反感。不過,午睡確實是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假如決定要幫助孩子 養成這樣的習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可斷斷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