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PO是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UEC)的下屬企業。公司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維護和維修飛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生產和維修直升機部件,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裝備。
UMPO為蘇-35S戰鬥機生產AL-41F-1S發動機(也就是117S),為蘇-27和蘇-30生產AL-31F和AL-31FP發動機,為卡莫夫和米裡系列直升機生產單個組件,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泵站生產AL-31ST燃氣輪機。
為了保證發動機部件的焊接完整性和精度,工人需要進入一個特殊加壓艙對部件的關鍵點進行氬弧焊。1981年,UMPO在列寧格勒的「普羅米修斯」研究所製造了這個俄羅斯最大的加壓艙——能達到兩個大氣壓的「大氣-24」。
焊接工人身穿看起來像航天服的防護服裝進入「大氣-24」加壓艙,穿過加壓艙的第一道門進入氣閘,他們把通氣管連接在防護服上,然後關閉艙門,向氣閘注入氬氣。等氣閘注滿氬氣達到壓力平衡後,焊接工人打開第二道門進入加壓艙開始工作。
在純氬氣的環境下焊接鈦合金不會被氧化。身穿全套防護服的工人看起來的確像太空人。焊接工人要經過嚴格訓練後才能進入加壓艙工作,一開始他們要身穿全套防護服在普通環境中訓練,一般經過兩周後就能發現那些人能勝任了,這工作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其他人工焊接手段都達不到在加壓艙中進行氬弧焊的效果,廢話少說,用照片來證明吧。
這個零件是尾噴管的一部分,圓形噴管和噴管葉片需要進行等離子噴塗耐熱塗層,使用TSZP-MF-P-1000機器人進行作業。
加工車間。UMPO有5個加工車間,共有約2500名員工,裝備有先進設備。在這裡他們製造機械配件、對模具進行冷熱金屬加工、製造刃具和量具、製造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鑄造模具。
自動測量裝置能檢測出零件的細微公差。現代發動機的零件和工裝治具在外形上必須極其精確。
真空滲碳車間。自動化生產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質量,所以也適用於真空滲碳加工。在金屬表面滲入碳原子能提高表面硬度,增強耐磨性能,這裡使用了易普森真空爐。
鑄造車間。先用模具鑄造出不同外形和尺寸的零件毛坏,然後工人對毛坏進行最後的精細加工。在這個車間工作的基本都是女工。
對蠟模進行灌漿並獲得陶瓷鑄型,是鑄造工藝中的重要一步。
這看起來是已經澆鑄了融化的合金。
UMPO設計製造的寬弦空心葉片垂直工裝夾具,能對葉片進行最後的校準。
噴氣發動機的重要組件,複雜的壓氣機轉子。
裝備渦輪轉子是一個耗時的工序,需要具有特殊技能的專家。葉片的安裝精度事關發動機能否可靠地運轉。
對轉子進行平衡也非常重要,這種特殊人才只能由工廠自行培養。
管道與管路。要讓發動機上各部件都協調運行轉起來,驅動液壓泵,旋轉渦輪、讓噴管能夠收斂擴散,就要用各種管道與管路把各部件連在一起。這些管道與管路被視為飛機心臟上的血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UMPO有個車間專門生產這些「血管」,具有各式各樣的尺寸和直徑。
在成品發動機上密如織網的管道與管路,每根都有自己的作用。
最後的組裝。各零件和總成在總裝車間被組裝起來,組裝作業對工人的素質要求很高。
最後一步是安裝燃油包含調節裝置、信號和電子設備的附件。
最後一定要仔細檢查各部件,看看是否對齊和居中,否則發動機運轉時會產生振動。
沒有通過承載測試的發動機被退回總裝車間,最富經驗的老師傅出馬拆卸發動機,進行清洗並查找故障點。他們把拆下的組件先用汽油洗乾淨,然後對其進行檢驗、測量和分析,找到問題後把故障零件送回製造車間進行同樣的測試。然後這臺發動機被組裝起來再次進行測試。
噴氣式發動機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但到現在仍只能依靠熟練工人手工裝配。
在發動機製造的各階段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總裝車間也不例外。
這是AL-31FP的矢量噴管,也是區別該發動機和AL-31F的標誌。矢量噴管的使用壽命是500小時,發動機1000小時大修前要像這樣翻新兩次噴管。
矢量噴管能增強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就其本身外形而言,也是相當令人震撼的。
發動機測試。發動機測試是生產環節中最後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個專業測試車間配備了現代化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實施承載測試和驗收測試。
這裡是第40車間,負責把UMPO生產的所有產品並發給客戶。但這不是該車間的唯一任務,他們還負責對產品進行最後驗收、入庫檢驗、存放和包裝。
發動機被整齊包裹上包裝紙和聚乙烯薄膜,但這還不夠。發動機包裝外面還要貼上標籤,以及一套完整的技術文檔:裡面包括合格證、表格等。
最後看一眼怒吼的AL-31FP!
喜訊:兵器知識入駐騰訊天天快報客戶端,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按鈕,即可閱讀更多相關軍事資訊,歡迎點評與關注!
相關閱讀:
你知道什麼是矢量推進發動機嗎?
超強悍的GE9X渦輪風扇發動機結構解析展示
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有什麼區別?
科普丨空氣分子告訴你,飛機發動機是怎麼工作滴,附中國渦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