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殲11戰機為何還掛載俄制飛彈

2021-02-19 講武堂

掛載R-77是殲-11綜合改裝工程飛機最為明顯的標誌

 

殲-11綜合改裝工程應該是在空軍修理廠完成的

 

最近網上出現了可能是國產殲-11掛載R-77空空飛彈的圖片,這架飛機應該是殲-11改裝工程,能夠掛載R-77是這種飛機最明顯的標誌。

 

在殲-11的改進型之中,殲-11B、殲-15乃至殲-11D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殲-11改裝工程可能許多比較陌生,它相當於美國F-15C的MSIP,主要目標在於迅速讓蘇-27SK/殲-11具備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能力。

 

R-27是蘇-27SK、殲-11的主要武器

 

蘇-27SK、殲-11裝備部隊之初,主要武器是R-27E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但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空軍已經開始裝備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如AIM-120、R-77和米卡,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相對於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射程更遠、抗幹擾能力更強,在超視距空戰之中佔據優勢,因此中國空軍感覺需要為蘇-27SK、殲-11配備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當時國內已經研製成功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但是集成到殲-11上面需要對航空電子系統進行較大的修改,而當時已經大量引進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配備在蘇-30MKK上面,因此可以通過對蘇-27SK、殲-11進行升級,讓其迅速具備發射R-77的能力,這就是殲-11綜合改裝工程。

 

考慮到當時國內對於殲-11的航空電子系統、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了解較少,所以殲-11綜合改裝工程得到外方技術支持,根據海外的資料,殲-11綜合改裝工程是在白俄羅斯588航空修理廠協助下完成的,後者在前蘇聯時期也是蘇-27系列飛機的維護基地之一,今天仍舊是白俄羅斯空軍主要維護中心,588廠曾經推出蘇-27的改進型-蘇-27UBM1(區別俄羅斯的SU-27UBM),海外媒體相信中國空軍的殲-11綜合改裝工程與蘇-27UBM1具備技術關聯。

 

白俄羅斯588廠推出的蘇-27UBM1

 

裝備白俄羅斯空軍的蘇-27UBM1

 

蘇-27UBM1具備多用途作戰能力

 

殲-11綜合改裝工程主要圍繞著發射R-77主動雷達制導來完成,首先需要改進的機載NO01火控雷達,從相關資料來看,NO01火控雷達一個缺點就是信號/數據處理系統較差,無法使用一些比較先進的算法,如快速博立葉變換等,這樣就限制機載雷達的性能,不具備多目標攻擊能力、對地性能較低等,由於更換雷達需要對飛機航空電子系統較大的改動,所以殲-11綜合改裝工程仍舊保留了NO01雷達,但是採用了「附加」的形式增加了一個先進的信號/數據處理系統,由於信號/數據處理系統能力增強,新的系統用來支持新的武器如R-77飛彈,以及新的工作模式,如對地工作械,同時還可能對接收機進行更新,採用了低噪聲接收機,從而提高了機載雷達的性能。

 

NO01雷達改進型採用新型信號/數據處理系統,提高性能

 

由於機載雷達性能的增加,具備更多的模式,可以使用更多的武器,因此需要對座艙顯示系統進行改進,以容納增多的戰術信息,蘇-27SK、殲-11原來採用的是SEI-31顯示系統,採用單色CRT顯示器,能夠顯示的信息較少,所以殲-11綜合改裝工程更換了MFI-55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雖然面積沒有擴大,但是採用了彩色液晶顯示器,能夠顯示的信息還是增加了,另外殲-11還在平顯旁邊增加了一個小的顯示器,用來顯示GPS導航等系統的信息。

 

殲-11綜合改裝工程本質上屬於加裝設備以適應新型武器,對於航空電子系統沒有進行較大的改進,可能仍舊採用蘇-27SK低速單向數據總線,用新型火控計算機規模了原來的TS100,相關報導來看相近的蘇-27UBM1改進之後增重控制在50公斤左右,這對於一架最大起飛重量在30噸的戰鬥機來說,是非常容易調整的,因此殲-11綜合改裝工程在空軍修理廠就可以完成,整個改進比較快捷、經濟。

 

殲-11綜合改裝工程的座艙,注意它的多功能顯示器

 

蘇-27UBM1的座艙

 

蘇-27的座艙

 

不過這樣快速改裝不可避免的難以解決飛機許多先天不足,如NO01雷達只改進接收機、信號/數據處理系統,不對天線、發射機進行改進的話,性能提高幅度比較有限,並且雷達重量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座艙系統沒有進行全面的升級,仍舊停留在指針式儀表、顯示器混合階段,不僅增加了飛行員的負擔,還增加了重量。

 

因此殲-11綜合改裝工程可以視為國產航空電子系統、機載武器集成到殲-11之前的過渡措施,它的目標在於迅速讓蘇-27SK、殲-11具備發射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能力,以便與國外能夠發射同類飛彈的三代作戰飛機相對抗,可以視為中國空軍在空防壓力沉重的情況下採用的一種應急措施,隨著國產航空電子系統、機載武器集成到殲-11之上,這種做法已經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未來殲-11改裝可能會採用新型國產火控雷達、玻璃座艙、機載武器為主。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多少戰機用俄制發動機?型號超過12種,均已有國產替代品
    目前中國很多款主力戰鬥機就仍使用俄制AL-31F系列發動機,從俄羅斯直接引進的蘇-27、蘇-30自然不用多說,而殲-11A、殲-11B/BS戰機大多數仍然是裝備俄制發動機,後來才有殲-11B/BS陸續使用「太行」。
  • 輕型戰機的梟龍到底有多大?尺寸對比殲-10就明白了
    所以,梟龍戰機雖然中國參與到了設計當中,且主打出口,但我們並沒有裝備使用。而且我們已經有更為先進和更大的殲-10戰鬥機,同時配合殲-11、殲-16和殲-20等重型戰鬥機使用,它在中國空軍中自然就沒有一席之地。
  •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流砥柱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導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從官方報導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架殲-11B在生產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
  • 殲-11首次繞島掛彈巡航,轟-6K迎來新戰友,擺脫俄制蘇-30
    而且,中國空軍還首次飛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日本緊急升空十多架戰鬥機,進行跟蹤攔截。中國空軍發言人強勢宣稱,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今後,中國空軍還會繼續去,進行常態化遠洋飛行訓練。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一架轟-6K轟炸機的下方,正是日本九州島。
  • 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殲-15是我國在烏克蘭T-10K-3原型機的技術上研製的一款艦載機,算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中國表兄弟,主要裝備在我國的遼寧號航母上,而殲-16戰機是我國在蘇-30MKI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戰機,相比殲-11B戰鬥機,殲-16的載彈量更大,掛載能力更豐富,能夠掛載更多的精確制飛彈藥,吊艙和反艦飛彈等執行多種任務,這就是這三種戰機的區別。
  • 臺媒:解放軍殲-11、殲-10戰鬥機越過「海峽中線」
    解放軍經巴士海峽前出西太平洋訓練,正常情況下都會攜帶一定的機載武器,比如轟-6K兩側機翼下掛載的KD-20空地飛彈,再比如殲-11(早期型號,也就是國產的蘇-27)採用的是標準的警戒巡邏掛載,兩中兩近,掛載的還是俄制的R-73近距空空飛彈和
  • 中國為何復產殲11B戰機 看似是倒退但也事出有因
    ▲沈飛試飛站機庫中的新生產的殲11B,央視截圖   殲11B是使用國產雷達、航電和「太行」發動機的蘇27國內生產型,此前已經裝備中國空軍、海航部隊諸多部隊。▲殲11BS型戰機   但問題是殲11B嚴重缺乏多用途能力,任務彈性在對地特別是精確對地打擊能力方面和殲16甚至是殲10B/C差距明顯,無法執行比它還小一號的殲10B/C都能執行的防空壓制任務,向敵方雷達站發射鷹擊91反輻射飛彈
  • 春節特別報導⑦|「中華側衛」殲-11:蘇-27在華極速升華 「絕配」 殲-20
    圖片說明:殲-11A使用的還是俄制飛彈1993年10月30日,「11號工程」也就是國產蘇-27項目正式立項。1995年,在瀋陽引進蘇-27生產線。1998年7月2日建線完成並開始首架飛機總裝。圖片說明:蘇-27UBK(前)和殲-11BS接著,我國又以殲-11B作為基礎,開發出雙座版本的殲-11BS,值得一提的是,殲-11BS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以替換俄制AL-31發動機,真正實現了百分百的國產。
  • 中國共購1300臺俄制AL31發動機 俄媒體稱中國還得接著買
    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領導層宣稱,在新籤的總額176億美元的合同中,中國的份額為12%,這即是說,雙方籤署了逾21億美元的新單。目前,已確切知道具體內容的合同總額為13億美元,其中6億來自對華出口52架米-171E多功能直升機,7億為140臺AL-31F航空發動機,將安裝在對華出口的蘇-27、蘇-30戰機,以及中國自行製造的殲-11B/BS、殲-15、殲-16戰機上。
  • 殲-11B首次出現轟-6K編隊中 — 空軍為何捨近求遠?
    有分析人士通過轟-6K掛載的飛彈推斷出,此次空軍巡航帶有很濃烈的警告意味,畢竟其攜帶的飛彈,一發就可以讓一棟4層小樓瞬間化為烏有,但根據一些報導我們發現,這次巡航的亮點並不在飛彈上。有境外媒體報導稱,此次中國空軍戰備訓練最大的亮點,就是護航戰機首次由殲-11B擔任。分析指出,這除了展現出殲-11的遠海作戰能力以外,也表示中國研製的太行發動機真正的頂用起來。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殲-11系列戰機仍在持續改進先來聊一聊殲-11系列戰機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先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在空軍裝備方面嚴重落後於世界,僅有殲-7、殲-6等二代機戰鬥機固守空天。因此,當時空軍急需一種壓得住的三代重型戰鬥機,直接引進並國產俄制蘇-27戰鬥機最終成了最優選擇。中國開始著手引進蘇-27戰鬥機,並於1990年12月28日正式籤訂蘇-27合同。
  • 中國最強戰機已採用國產發動機!俄羅斯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之所以加速對華出口蘇35戰機,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研製的殲11D戰機即將服役。眾所周知,中國在1990年代初成功從蘇聯引進前兩批共48架蘇-27的同時,也引進了其生產線,開始以中航工業沈飛公司為基地,計劃製造200架代號為蘇-27SK的國產化戰鬥機,也被稱為殲-11或殲-11A。
  • 陣風戰機起飛重量少10噸,掛載能力比殲-15還強悍?
    而美軍的F-35C型還沒有完成測試,F-35B則隸屬於海軍陸戰隊。米格-29K肯定是墊底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毫無疑問是綜合性能最優秀的。那麼,中國殲-15和法國陣風M相比,到底如何呢?直到在蘇-35S戰鬥機上,俄羅斯才徹底解決了「側衛」系列戰機的結構強度問題,讓蘇-35S的掛載能力達到8噸以上,這才是一款重型戰鬥機應有的掛載能力。如果這個「強悍」的意思不單單指掛載重量大小,還包括掛點數量、掛載武器裝備種類等方面的話。那麼「陣風」將毫無疑問,沒有任何爭議的佔據上風。
  • 殲20開始裝備國產發動機,推力超130千牛,大於俄制發動機
    發動機號稱是"工業王冠上的明珠",而戰鬥機所使用的大推力小涵道比發動機,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如今全球真正能夠生產大推力戰鬥機發動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英法兩國只能生產中等推力的戰機發動機,其他國家基本上不具備研製生產戰鬥機發動機的能力。
  • 美刊稱殲-11現代化技改體現中國特色:唯發動機欠佳
    殲-11的後續版本以及同樣源自「側衛」戰鬥機設計的殲-15和殲-16,代表著中國生產可投入到周邊海域爭議的遠程第四代戰鬥機的前沿成果。但中國工程師還需要找到辦法解決國產噴氣發動機的缺陷。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4日報導稱,事實上,殲-11B戰鬥機在許多方面都很現代化並具有中國特色,如飛行員顯示系統和「全玻璃化座艙」、機載制氧系統(幫助飛行員在高空或做高難度飛行時保持意識),以及飛彈來襲光學預警系統等都是全新裝備。
  • 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殲-11為何沒空中受油管,也從不帶副油箱?
    這是因為殲-11戰鬥機內部擁有著很多的載油量,再加上殲-11戰機執行的任務是國土防衛,主要是對敵方在空中進行攔截、作戰等,並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因此殲-11戰鬥機機內燃油就可以滿足。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其他國家的第四代戰鬥機早已裝備,並且還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戰績。
  • 殲20戰機「野獸」掛載現身,最多可外掛16枚飛彈,變身空中武庫機
    隨著殲-20戰機的產量逐漸提升,列裝部隊的殲-20戰機也不斷增強。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張照片,照片顯示一架飛行的殲-20戰機機翼下方掛載著2枚霹靂15空空飛彈。有網友問了,殲-20作為隱身戰機,為何還要外掛飛彈,也就是軍迷們俗話說的「野獸模式掛載」。
  • 首曝殲10C掛載霹靂15飛彈,解決了中國空軍一個重要「短板」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網友拍攝到的殲10C戰機首次掛載霹靂10和霹靂15空空飛彈照片,從照片顯示來看,殲10C戰機另外還掛載了三個副油箱,充分體現掛載能力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一直以來,殲-10都是以執行奪取制空權任務的角色而出現的,三個副油箱、兩中兩近常是標準掛載。而在東北某部2014年列裝殲-10的官方新聞中,部隊飛行員也曾披露,由於採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0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搭配可用於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反輻射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後,殲10系列戰機可以說是已成功向一款多用途戰機轉型。
  • 殲10C掛4枚霹靂15亮相,曾將蘇35打的措手不及,俄:已經沒有優勢
    霹靂-15是在2016年投入服役的,殲-16和殲-20也可以搭載。之前殲-10C戰機就搭載了國產霹靂-10,霹靂-12以及霹靂15飛彈。殲-10戰機長久以來都只能攜帶2枚霹靂-8和2枚霹靂-12。載彈量比美國空中部隊的F-16戰機要遜色,影響殲-10的火力持續輸出。殲-10戰機設計了鴨翼三角翼氣動布局,性能發揮有限制,只能在兩邊的機翼下面分別裝置3個掛點,限制了殲-10的載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