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D:多篇帕金森病研究進展彙編(IF=5)

2021-01-09 腦科學君

來源:SAGENews

01基於運動學分析的帕金森震顫肌肉選擇和肉毒桿菌毒素給藥的標準化算法

背景: 療效不足和顯著的副作用使得帕金森病震顫症狀的藥物治療具有很大的技術挑戰性。使用震顫分析對A型肉毒桿菌毒素(BoNT-A)進行個性化給藥,對治療上肢震顫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納入了一種新的標準化治療算法,用於確定單臂或雙臂致殘性震顫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注射模式和BoNT-A劑量,可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況定製治療方案。

方法: 這項開放性研究共包括47名帕金森病參與者(25名「De-novo」和22名「L-dopa」),他們接受了4次連續的BoNT-A治療,並在治療6周後隨訪了42周。該治療算法利用了對每個參與者整個手臂震顫的運動學震顫分析,並確定了醫生採用的BoNT-A注射模式。研究關注的指標包括震顫幅度的變化、Fahn-Tolosa-Marin震顫量表、運動障礙學會-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MDS-UPDRS)震顫相關評分、震顫相關生活質量問卷、感知虛弱的李克特評分和最大握力等。

結果: 使用BoNT-A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震顫幅度(41.6%)、生活質量(23.0%)、UPDRS震顫評分(29.6%)和手臂功能(FTM C;24.6%)。其中最大握力在隨訪時降低了7.4%至23.0%,並且不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活動。45%的受試者在首次注射後獲得療效,並且療效在兩次連續注射後保持不變。

結論: 這是第一項使用完全標準化的治療算法對BoNT-A注射模式進行個性化的研究,以在一系列治療中消除帕金森病引起的震顫。震顫嚴重程度的持續緩解以及手臂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滿足了帕金森病震顫治療中重要且未完成的需求。本研究表明BoNT-A可作為震顫主導型帕金森病的單一療法或難治性帕金森病震顫的附加療法。

參考文獻:

Samotus, O., Lee, J., & Jog, M. (2020).Standardized algorithm for muscle selection and dosing of botulinum toxin for Parkinson tremor using kinematic analysi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3, 1756286420954083.

02早期帕金森病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

背景:PF-06649751是一種新型口服非兒茶酚基D1/D5多巴胺受體部分激動劑,目前正用於研究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的運動症狀。

方法: 本研究進行了一項為期15周的二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以評估靈活劑量PF-06649751在早期帕金森病受試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ClinicalTrials.gov標識符:NCT02847650)。

結果: 由於與試驗無關的原因,入組提前終止。總體而言,共有57名受試者參與了本項藥物治療研究(PF-06649751 = 29;安慰劑= 28),其中47人完成了本研究(PF-06649751 = 25;安慰劑= 22)。儘管研究提前終止,但該研究的主要關注點是PF-06649751組,與安慰劑組相比,該組在第15周的運動障礙學會-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評分較基線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改善。

MDS-UPDRS第三部分評分的平均變化表現為,PF-06649751為9.0 (1.54),安慰劑為4.3 (1.65)。這相當於PF-06649751組比安慰劑組提高了4.8(雙側p = 0.0407,90%IC= 1.0,8.6)。在第15周之前的所有評估時間點也觀察到MDS-UPDRS三級評分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PF-06649751的安全性與先前研究中觀察到的相似,大多數不良事件報告為輕度或中度。PF-06649751組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噁心、頭痛、口乾、嗜睡和震顫。

結論:每日一次口服PF-06649751可顯著改善運動症狀,並且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參考文獻:

Riesenberg, R., Werth, J., Zhang, Y., Duvvuri, S., & Gray, D. (2020).PF-06649751 efficacy and safety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3,1756286420911296.

03血漿細胞外小泡中神經絲輕鏈水平與帕金森病

背景: 神經絲輕鏈(NfL)對軸突的維持至關重要,可以用於反映神經元的損傷。細胞外囊泡,尤其是由細胞分泌到血液中的外來體,正在成為生理和病理過程的新型生物醫學研究的關注點。本研究調查了血漿EV NfL和帕金森病之間的可能聯繫。

方法: 招募了116名輕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和46名非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神經病學對照,並評估了他們的臨床運動症狀和認知功能。血漿EV用exoEasy試劑盒分離,免疫磁還原試驗用於評估EV NfL水平。使用SPSS 25.0進行統計分析,p < 0.05被用做顯著水平。

結果: 根據大小和特定表面標記物對分離的血漿EV進行驗證。與神經病學對照組相比,帕金森病患者血漿EV NfL水平無顯著差異(帕金森病:9.42±3.89,對照組:9.53±3.62 pg/mL血漿,p = 0.71)。另一方面,帕金森病患者血漿EV NfL與運動強直的嚴重程度呈趨勢相關(p = 0.05)。在調整年齡、性別和疾病持續時間後,帕金森病患者的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三評分中最佳EV NfL(最低四分位數)降低了6.66±2.08。

結論:血漿EV NfL水平不能用於區分帕金森病患者和神經控制組。值得注意的是,血漿EV NfL與帕金森病患者運動症狀的嚴重程度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尤其是在運動僵硬方面。後續研究可以通過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縱向隨訪研究,對血液EV NfL進行進一步的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Chung, C. C., Chan, L., Chen, J. H., Bamodu, O. A., & Hong, C. T. (2020).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level in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3, 1756286420975917.

相關焦點

  • 近期帕金森病相關研究進展
    2019年5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症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Cell Res:意外發現!維生素B12或許可以治療遺傳性帕金森!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在神經元內異常聚積形成的路易氏體(lewy body,LB)是帕金森病病理診斷的重要特徵。 近年來病理學研究發現在胃腸道神經系統也存在異常沉積的α-SYN。
  • 未來5年 帕金森病療法將有重大研究突破
    Fox帕金森研究基金會(MJFF)投入近90%的開支,用於開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自2000年成立以來,它總計投入超過8億美元,2017年就投入1億美元。MJFF執行長Todd Sherer博士說,該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於帕金森病研究的非營利性資助者」,他預計未來五年在開發帕金森病療法方面將取得重大進展「以減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 帕金森病臨床研究熱點
    首先描述至今已近200年,上個世紀60年代左旋多巴(L-dopa)應用於PD的治療後,一直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金標準」,但臨床過程中發現,經過3-5年左右「蜜月期」後,50-75%的患者就會出現異動和症狀波動等運動併發症。
  • 阿爾茨海默病與帕金森病的影像組學研究進展
    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額顳葉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以AD和PD最常見。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2020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 不可不知: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五大進展
    最近的幾項相關研究從各個方面對認知障礙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本文將對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學、遺傳學和管理的最新進展進行概述。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帕金森病痴呆的患病率和自然病史帕金森病(PD)中認知障礙的臨床特徵涉及了廣泛的認知領域,包括執行功能、視覺空間推理、記憶和語言功能,並且還可能包括視覺幻覺,偏執和注意力的波動。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反,PD的認知障礙中記憶損傷佔主要地位。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會表達更高水平的α-突觸核蛋白,而α-突觸核蛋白聚集會導致人體內鈣穩態的破壞,這是帕金森病的關鍵病理特徵之一。
  • 陳海波:關注帕金森病運動波動的治療
    大會期間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海波教授就帕金森病運動波動的治療進行了討論。 一、運動波動的臨床特點及流行病學 在帕金森病(PD)的運動併發症中,運動波動出現較早。對於早期PD,目前的治療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功能。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這些機理方面的進展加速了相關藥物的開發,專家們認為不久我們將有望看到預防或減緩此類疾病進展的新療法出現。「在過去的20年中,人們已經意識到遺傳學及其與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帕金森病的風險。」Michael J. Fox帕金森研究基金會(MJFF)總裁兼執行長Todd Sherer博士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的希望:對α-突觸核蛋白聚集抑制劑的研究突破
    多見於老年人,據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大約是1.7%,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據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經超過220萬。目前的醫學水平對這一病理改變的準確病因仍不清楚,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診斷方法(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目前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
  • 75歲以上,帕金森患病率為2.5%
    謝安木教授從1988年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就開始接觸帕金森病人。 2001年專業方向開始側重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與研究。源由是謝安木教授的博士課題做的就是帕金森病,他的導師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專門研究帕金森病的知名專家。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比較高發的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手抖、肌肉強直以及活動能力受限等情況,從而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除此之外,疾病長期存在還會讓患者產生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增加結腸類疾病的發生率,還容易讓患者的嗅覺能力減弱,情緒以及智力發生明顯的改變。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牛煥江解釋,帕金森病人多為中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本來就有退化,加之疾病本身以及治療藥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等的影響,導致消化系統的功能減退,腸蠕動減慢,造成便秘。近年來,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與帕金森病或許有關。有患者使用了糞菌移植,原本想治療便秘,卻意外地改善了病症。
  • 一文讀懂帕金森病的「那些事」
    對於帕金森病,想必各位都有所耳聞,它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退行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見,雖然其本身並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加強對公眾的帕金森病的科普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 美國研究發現眼淚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一蛋白質是常人5倍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打個哈欠哭兩下,就可以知道自己得沒得帕金森病?這一天也許不再遙遠。 由於病因複雜、患者臨床症狀表現多樣等原因,精確診斷帕金森病向來不是一件易事。高漏診率和誤診率,給全球各地的患者都帶來了極大痛苦。 而近期,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便宜、可靠、還不具侵襲性」的全新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