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製作的最後一步,這還是我認識的烤焙嗎?

2021-01-09 全球烘焙指南

烘焙行內有句老話,「三分做,七分烤」。

我們做的產品口味可以靠配方技術來調節,但是最後的口感和外觀就要依靠烤制的技術了。烤焙是麵包製作的最後一步,同時也是非常重要之一的步驟。

烤爐熱的作用,將不適合於人吃的麵團變成鬆軟、有孔洞、易於消化、好吃的產品。

麵團內生物的活動被制止,微生物及酵素被破壞,較不安定的膠體相變成安定,澱粉丶蛋白質經熱的作用產生激烈的變化,同時另外產生新的化合物如焦糖、焦糊精、類黑素及其他產生麵包特殊香味的成份。

烤焙時一切反應作用,麵團慢慢一步一步的變成麵包,烤爐所給予的溫度丶溼度、烤焙時間等皆會影響所烤出麵包的品質。

麵包進烤爐原來是這麼膨脹的~

麵團在烤爐內,首先接觸的是烤爐內的熱,因此自然的在麵團表面形成一層薄膜。由於受烤爐內溫度的影響,表皮多少會膨脹。

另外一重要的反應稱之為烤焙彈性,麵團體積約脹原來的三分之一。烤焙彈性由於受熱立即影響而膨脹。

物理方面而言,一是氣體受熱膨脹,增加氣體壓力,假如這些氣體限制在有彈性密閉的範圍內如氣球,因氣球有彈性,由於氣體的膨脹,氣球脹大。

麵團內有千百萬個小的密閉氣孔,由於受熱的作用,增加氣壓而膨脹。

二是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少,由於麵團發酵時,所產生的氣體部份是溶解在麵團的液相內,當麵團溫度升高到49℃,則溶解在液相內的氣體被釋出。

此釋出的氣體即增加氣體的壓力,增加細胞內的膨脹力,因此整個麵團逐漸膨脹。

另外一種影響,低沸點的液體在麵團溫度超過它的沸點時,蒸發而變成氣體。

低沸點的氣體以酒精量為最多,酒精在77℃時即開始蒸發,增加氣體壓力,使氣孔膨脹。

最後還受酵母同化作用的影響,溫度影響酵母發酵,影響二氧化碳及酒精的產量,溫度愈高發酵反應愈快,直到140℉酵母被破壞為止。

到此時酵母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已足夠使麵團脂脹,同時由於溫度升高麵粉內的澱粉酵素活力增加,促進酵母發酵,軟化麵團的物理性質,增加麵包的烤焙彈性。

烤焙的條件

各種不同的烘焙產品,烤焙時需要不同的溫度及溼度,假如只單靠麵包烤焙時水分蒸發,則溼度增加不大。

一些特殊產品如硬式麵包,需要溼度較大的烤爐。溫度高烤焙時間短,溫度低烤焙時間長。

烤焙必須考慮三種因素:溫度丶溼度及時間。

一般而言高成份配方需要低溫長時間的烤焙,低成份需高溫短時間。

糖及奶粉對熱比較敏感,很快就明顯的產生棕色。假如麵團內有這些高成份的糖及奶粉存在,在高溫烤焙下,容易使麵包內部未烤熟前,表皮已有太深的顏色。這樣沒有烤熟的麵包出爐後,會縮小、兩邊陷下。

同樣原理,發酵不足的麵團也含有高量的剩餘糖,也需要在比較低溫下烤。

糖成份低的麵團則相反,只有一小部份的糖和奶粉,難於從糖的焦化得到充分的表皮顏色。所以必須利用高溫使澱粉在高溫下,形成著色的焦糊精。

假如低成份的麵團,在普通的溫度下烤焙,要烤到理想的表皮顏色,烤焙時間必須長。

而烤焙時間太長使產品品質不良、太幹。同樣發酵太久的老麵團,由於麵團內的糖,因發酵而用盡,與低成份的麵團相同。

烤焙常發生的問題

1.烤爐熱度不足

2.烤爐熱度太大

3.蒸氣太多

4.蒸氣不足

5.熱分布不均勻

6.烤盤與烤盤間的距離不適當

烤爐熱度不足:烤爐熱度不足的麵包特性為麵包體積太大丶顆粒、組織粗糙、皮厚、表皮顏色淺、烘焙損耗大。

因麵團溫度低,酵素作用時間增長,麵包凝結時間也增長。麵團的烤焙彈性大,結果麵包體積大,失去了應有的細小顆粒及光滑組織。

烤焙時間長,表皮乾燥時間長,表皮比正常的厚,同時因熱力不足無法使表皮達到充分焦化缺乏金黃色。

溫度低還會導致烤焙損耗增加,因為過份的水分蒸發及揮發性物的蒸發,因而麵包重量減輕。

溫度低的烤爐為了使麵包有良好的體積及組織,將最後發酵時間縮短。剛磨製的新鮮麵粉、麵筋弱的麵粉及發酵不足的麵團適合於溫度低的烤爐。

烤爐熱度太高:烤爐熱度太高,烤出的麵包體積小,表皮顏色太深,麵包邊沒有烤足,顏色白。

同時麵包表皮太早形成,因而過早限制麵包膨展,減少烤焙彈性,結果麵包體積小內部顆粒小大的直洞。

尤其是高成份麵團,麵包內部及邊還沒有完全烤熟及適當擴展前,上表皮顏色已太深。

熱度高的烤爐適合於老麵團、低成份麵團,使之產生理想的表皮顏色及風味,硬式麵包及餐包適合熱度高的烤爐 。

烤爐內太多的蒸氣:麵包表皮堅韌,最主要的原因是烤爐內有太多的蒸氣。

經過最後發酵麵團的表皮溫度約為35℃,進烤爐後,爐內有飽和蒸氣及溫度高達205℃,則蒸氣在麵包表皮凝結成水。

這樣有助於麵包的烤焙彈性及增加麵包體積,但麵包表皮堅韌及起泡,高量蒸氣及高溫適合於製作裸麥麵包及其他硬式麵包,使麵包表皮有光滑、光澤的脆表皮。

但如烤爐內蒸氣不足,會使此種產品表皮破裂。

蒸氣不足:烤爐溼度低,於烤焙時表面結皮太快,因而使麵包表皮與內部組織分離,形成有蓋式的上皮,尤其是不帶蓋土司麵包。

這種現象與最後發酵室太幹相同,麵團發酵不足麵粉筋度太高,也會有這種缺點;改正方法是使用高溼度的最後發酵室或在烤爐內注人水蒸氣。

烤爐內熱的不正常分布:一般常遇到的問題,即底熱不足,爐邊及加熱板等。

這種熱分布不勻的影響所及,麵包上面表皮已烤至適當程度,甚至麵包內部組織也烤熟。

但由於分布的不勻,麵包底部及邊尚未烤至適當的程度,因此無力支撐麵包的組織,結果兩邊陷入。

烤焙時烤盤位置不適當:烤焙時烤盤的適當位置對於烤焙相當重要,假如烤盤放置太緊密,熱氣循環不。因此烤焙不均勻,越近越不良,顏色越白。

相關焦點

  • 經典白麵包卷,超多種造型一次都學會!
    一次烤出這麼一大堆造型各異的麵包,是不是有爆棚的幸福感? 這是一款很基礎的白麵包。食譜中不添加雞蛋,所以掰開麵包來,你會發現麵包內部組織的顏色非常白。你可以用玉米油(或其他沒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油)代替食譜中的黃油,讓麵包自身的顏色更淺。 這款白麵包相比別的甜麵包,要硬一些,發酵烘烤後形狀能保持得更好,所以特別適合用來製作各種造型,烤好以後的樣子依舊美美的,不會變形。
  • 巧克力麵包的製作流程並不複雜,注意這幾點就會變得很簡單
    它們正是我們記得從商店成長中得到的東西,但更好,我的意思是,我希望他們會的。在每個麵包中加入3/4磅半甜巧克力和幾乎一杯黃油時,配方實際上使用了三倍(2.25磅巧克力!1.25磅黃油!)三個麵包。與雞肉餡餅不同,這與雜亂,複雜的準備一起成為了問題。儘管我們的家人每逢假期都一再提出要求,但如果那樣的話,我可能只做了一次。這太過分了。
  • 麵包之王——法棒配方教程公布!詳細解析,100%成功法!
    今天烘焙君要說的是麵包之王——法棒麵包,只用4種基本材料——麵粉、鹽、酵母、水製成。雖然只是簡單的材料,但是製作工藝複雜,最為考驗烘焙師的技術和實力。在法棒的製作過程中,無論是揉面、發酵,還是整形、割包、烘烤,每一步都要用心製作,注意細節,只有這樣才能製作出一款成功的法棒。
  • 「燒烤」英語是「barbecue」,那「烤串」怎麼說?
    最近食慾大增,特別想吃宵夜~這不,昨天和好友一起出去吃燒烤,喝啤酒,突然朋友就問:烤串英語該怎麼說?今天就來帶大家聊聊「烤串」的那些事兒~在我們的印象裡,「燒烤」的英文是 barbecue,然後我們偶爾也可以將其縮寫成"BBQ",但是注意了!BBQ 不能只讀B-B-Q,在發音的時候,還是要讀它的全名Bar-B-Q!
  • 蒸烤一體機是否可以代替微波爐,微蒸烤還有必要買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廚房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食人間煙火,追求無明火無油煙的健康生活方式,而蒸烤一體機的出現剛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蒸烤一體機將"蒸、烤、蒸汽烤"等三大烹飪技術融合起來,節省了廚房空間的同時,可以更便捷地嘗試更多烹飪方式,成為人們廚房裝修的新潮流
  • 「文末福利」不了解油脂怎麼做麵包?解析油脂在麵包中的作用
    在麵包製作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油脂:黃油、 植物油 、起酥油。 做麵包會使用的油脂大致上分為兩種,直接混合在麵團裡的「攪拌用(固態或液態)」及片狀包折入麵團中的「片狀油脂」這兩種。
  • 這麵包無油無糖,外皮焦香內裡柔軟,麥香十足,去超市人人都買
    我還記得我們這座城市中心開了一家法國人創辦的超市,每次去超市總能看到好多顧客購物車裡放著一棵或者二棵甚至還多的用牛皮紙袋裝的法棍,我當然也不例外,進超市一定要買一棵法棍回來,不然就覺得錯過了一次購法棍的絕好機會。
  • 這麵包黑營養卻高於普通麵包,麥香自然,便秘缺鈣三高者應多吃
    最近這些日子特別願意做麵包,也許是兒子現在開始喜歡麵包的緣故吧,每次做了麵包都喜歡來幾片,尤其喜歡全麥或者黑麥的,這種麵包外皮烤的焦香,但是內裡卻很柔軟,而且這種麵包不放牛奶所以散發著麥粉自然的香味更清香,放上乾果和果肉就更好吃了,兒子放學或者晚上複習時總會吃上幾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剛剛出爐的黑麥麵包
  • 高溫季節如何利用碎片時間製作麵包?早上你可以吃新鮮麵包
    製作餐包時,雖然不要求達到完全膨脹階段,但至少要達到如圖所示的狀態,這樣麵包才能柔軟可口。6把麵團弄光滑,當在鍋底塗一層油時,把麵團放進去並密封保鮮膜。放入冰箱中進行冷發酵,並在冰箱中保持5-8度的溫度。發酵時間長,溫度不宜過高。因為天氣比較熱,地表後面的基準溫度相對較高,儘管他被放在冰箱中,即使冰箱的溫度相對較低,他也會迅速上升。注意溫度的調節。
  • 巖茶焙火溫度的小秘密,初學者要知道多少?
    有茶友來問,「村姑,你這款巖茶是多少溫度焙的?」隔著屏幕,仿佛看到了一顆渴望又求知慾極強的心。但是每每遇上這種問題,我總是不願意回答。因為,這些茶友對巖茶的關注點,其實都偏了。之前一個茶友,一定要了解慧苑鐵羅漢究竟焙了幾道火?我告訴他火功的高低與幾道火沒關係。然而,他回答說「我還是想知道,鐵羅漢正常要焙幾道火?」執著得特別令人嘆息。而現在這一位,問題更刁鑽,直接問到焙火溫度了!看起來是在學習更精深更專業的知識,但其實,已經誤入歧途了。九陰真經才是正經武功,九陰白骨爪只是旁門左道。
  • 麵包烤好了|CatsComingBakery
    2020有麵包陪伴 2021希望繼續有麵包陪伴 麵包烤好了 一起吃吧
  • 麵包還是喜歡這款,無糖無油,越嚼越香,飽腹很強,當早餐正合適
    相信喜歡吃麵包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數,而日常中,我們最常見的麵包無非就是吐司、熱狗包、小餐包這些,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柔軟適口,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我一開始也是吃不習慣這類麵包的,可是吃著吃著就愛上了,真的是越嚼越有味,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喜歡法式鄉村麵包的小夥伴?
  • 簡單易做的早餐全麥麵包,柔軟又拉絲,網友:我一頓飯吃三個
    這是一款妥妥懶人版的麵包方子,特點是顏色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麥麩的小粒,質地比較粗糙,但有香氣。使用的是三能28x28的烤盤最好用,可以烤滿一整盤小麵包。前面成功過好幾次,之後我也會用其他的高筋麵粉試這個方子好不好用。
  • 麵包生產的基本工藝和流程
    麵包是所有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的烘焙食品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最早起源於文明古國之一——埃及。從遠古時代的人們用石頭烘烤面坯到如今採用高科技工藝生產的麵包,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更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象徵。麵包製品不僅品種豐富、數量繁多,而且還以其越來越新的材料、越來越精緻的製作工藝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做麵包麵團發酵過度?不要急,教你一招立刻起死回生!
    酵母菌也是一樣的,酵母菌的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0-30攝氏度,溫度變化會影響酵母菌的活性,這給冬天發麵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麵包製作環節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麵團的發酵,麵團發酵的好壞又會直接影響麵包成品的口感。影響麵團發酵有哪些因素?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所以在婚姻裡到底是麵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重要呢?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提到過一個觀點: 「在愛情裡,不能因為感情需要太過盲目,也不能因為物質需求而太過現實。」
  • 做菜剩下的蘑菇烤了個早餐包 孩子說第一次吃到如此鮮美的麵包
    早餐包是很多人非常喜愛的麵包,口味豐富又簡單,如果你已經做了市面上大家能見到的很多早餐包的話,那麼今天你可以來是非常特別和驚豔的蘑菇香腸麵包,各種你喜愛的蘑菇加上拉絲的馬蘇裡拉芝士和烤腸,怎能不鮮香無比呢~
  • 我是如何沉浸在豆沙麵包的漩渦裡|鬆軟香甜的...
    香甜的味道、細膩的口感、與麵團在一起的融洽…… 剛剛出爐冒著熱氣的豆沙麵包,能瞬間點燃食慾,等不及晾涼就要先嘗一口。陷入豆沙漩渦,我無法自拔~~啊啊啊那就烤個漩渦型的豆沙麵包來撫慰自己吧!這次咱們不用清水,改用牛奶和面哈。
  • 放一周也不會變硬的麵包配方 麵包做鬆軟這些小知識你必須要知道
    常常有朋友說自己做的麵包不好吃,說原因恐怕有太多~自己做麵包有些基本的知道還是要知道的,對症下藥多試驗幾次相信一定能夠成功。麵粉的選擇麵粉:做製作麵包要使用高筋麵粉,因為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因此筋度強,用來做麵包才會有嚼勁,口感才會更好。一般我使用金像版的高筋麵粉。
  • 漂亮又好吃,源自奧地利的布裡歐許,二十世紀初的傳統麵包
    香濃的甜麵包,含有大量油脂和(或)糖分的麵團,對烘焙師傅而言是特別的挑戰。製作法式奶油麵包的麵團所含奶油和蛋量特別豐富,通常要經過延遲處理(低溫冷藏)618小時,讓質地堅挺,再攤開靜置片刻,這樣麵團會比較容易處理,也才能在最後膨發之前成形。想起某人的一個笑話:先生陪兒子上課回來,見太太正在拍剛出爐的布裡歐許。脫口而出這個麵包,妳還沒做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