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建首個海洋氣象大型浮標增強近海氣候監測
新華社杭州6月22日電(屈凌燕、王敏) 浙江省第一個海洋氣象大型浮標項目21日通過驗收,這個位於舟山群島的大型海洋氣象浮標將實現對近海氣象的全天候觀測,對於歷來多颱風等災害天氣的浙江省來說,它的建成將有進一步增強對近海災害性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監測預警能力
-
首個南海遠海海洋氣象浮標布設
首個南海遠海海洋氣象浮標布設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06月02日08:53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綺薇 通訊員呂衛華
-
監測氣象水文多手段 帕運帆賽水文氣象預報精準
本報訊 帕運帆賽期間,我市加強了賽場海洋水文、水質檢測和氣象預報系統,向各運動隊和運動員及時提供了賽場水文氣象預報,為確保帕運帆賽的順利舉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帕運帆賽期間,在奧帆賽場和周邊建設的浮標站、自動氣象站、梯度風觀測塔等觀測設施繼續投入運行,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此外,市氣象局奧帆賽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原班人馬也再次進駐奧帆中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為帕運帆賽提供全方位、更加精細的預報服務和形式、內容更加豐富的服務產品。按照奧帆賽模式提供氣象保障,現場工作組每天3次向賽事組委會提供5個浮標站逐時天氣預報和未來3天天氣展望。
-
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監測2021年首個強寒潮過程
2020年最強寒潮剛走,我國又迎來2021年首個寒潮。中科院海洋所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在技術人員的努力維護下,各觀測站點持續穩定運行,實時監測該寒潮過程中海洋或海島各參數變化情況,為寒潮預測預報、科學研究等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料。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中心油補資金組織實施漁業災害預警報能力建設項目海洋水文氣象...
月30 日就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信息中心油補資金組織實施漁業災害預警報能力建設項目海洋水文氣象儀器設備採購(441300-201709-002-0059)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現就本次採購的中標(成交)結果公告如下:一、採購項目編號:441300-201709-002-0059二、採購項目名稱: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信息中心油補資金組織實施漁業災害預警報能力建設項目海洋水文氣象儀器設備採購三、採購項目預算金額(元):3,300,000
-
海洋氣象水文探測無人艇完成自主航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近日,經改造後的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在廈門附近海域至臺灣海峽開展了一次海上探測試驗。數據顯示,此次試驗探測數據獲取率達92%,其獲得的氣溫、氣壓、海溫、風等數據與臺灣海峽附近的浮標探測數據基本吻合。此舉標誌著智能化海洋氣象探測的開始,也是氣象探測由近海向遠洋延伸的重要起點。 據悉,這是一次無人艇自主往返的航行,實現了海上探測的完全自動化,且航線偏差小於6米。
-
海嘯監測「雙保險」!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誌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浮標的水下單元採用了新技術,監測精度較以往有顯著提高,最小能監測到因海嘯造成的5毫米海平面抬升。一旦發生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浮標可監測到極微弱的波動,會立即通過衛星,實時將數據傳送到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浮標數據接收中心和國家海嘯預警中心,有望為我國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周邊沿海國家贏得2小時左右的預警和疏散時間。
-
全自動水文氣象浮標布放青海湖(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金泉才 通訊員巨秉中攝影報導 近日,青海省氣象部門成功將SQFB型全自動水文氣象觀測浮標布放投入青海湖使用。該系統是全自動無人值守的遙測浮標系統,將開展青海湖湖面上風速、風向、溫度、溼度、氣壓、太陽輻射等氣象要素和湖水中溫度、鹽度兩個水文參數的自動連續觀測,並把獲取的數據經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傳送到北京衛星氣象中心地面接收站。 圖為投放在青海湖的浮標。
-
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投入運行
2月7日,由中國海油工程建設部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統一規劃的首座海上平臺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在渤海歧口18-1平臺完成安裝調試。經現場測試,監測系統工作穩定,監測數據準確有效,成功實現了系統連接和數據交換。 歧口18-1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氣象參數和水文參數。
-
5G/4G超低功耗DTU/RTU海洋氣象監測的解決方案
海洋氣象監測系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海洋氣象監測、預報的需要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海洋氣象監測設備。提升沿海氣象觀測能力,為準確監測和預報海上災害性天氣,尤其是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強度以及海上大風、海霧、強對流預報和相應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海洋氣象監測系統實現了海洋氣象立體監測、海洋氣象全天候監測、海洋氣象無人值守自動監測。
-
普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成功投放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何晴報導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在朱家尖南沙海濱浴場附近海域成功投放,這是舟山市首套投入使用的SBF3-2型波浪浮標站。
-
淺海型「白龍」浮標在國家海洋局海洋一所研製成功 並順利傳回數據
齊魯網青島7月31日訊(記者 孫楊)淺海海面氣象和全水深水文定點觀測及數據的實時回傳一直以來都是海洋觀測的難點之一。
-
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的研製
摘要:針對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需要,以高性能單片執C8051F120為核心研製了一種海洋水文氣象綜合數據採集器。關鍵詞:海洋水文氣象;數據採集器;C8051F120;軟體設計 海洋數據採集器的基本任務是獲取氣溫、氣壓、潮位、水溫、波浪、海流等海洋要素信息,是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設備。
-
環渤海灣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組網正式運行
◎文明徵/文隨著東營港潮汐、風速風向自動化量測系統的安裝完成,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建設的環渤海灣海洋水文氣象環境監測系統組網近日正式投入運行,進一步提升了該中心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和監測能力。
-
威海小石島海洋觀測站實時觀測潮汐等海洋水文要素
中國網6月8日訊 日前,記者從威海市海洋局了解到,6月2日,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高忠文主任一行來到威海小石島海洋觀測站,就海洋防災減災有關工作進行調研。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丕松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小石島地波雷達站、氣象觀測場和水文觀測站。
-
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海報導 1月9日,海南省氣象局在海口組織召開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論證會,來自中國氣象局工程諮詢中心,廣東、福建、海南、廣西等省(自治區)氣象局的11專家參加了論證會,並對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
-
五個全軍性氣象水文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
新華網南京3月30日電(馬勝偉、楊代陳)5個全軍性氣象水文研究中心日前在南京同時成立。這5個研究中心將重點加強在天氣監測預警、衛星遙感、大氣探測、海洋水文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為解放軍氣象水文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打造新的平臺。 5個中心建立在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
-
探討海洋監測領域的「現在」與「未來」
空中,由各種海洋衛星組成的天基海洋遙感,已經成為海洋高新觀測技術手段廣泛應用;海面,布放在海洋中的浮標,成為彌補海洋衛星之不足,進行海洋現場觀測和監測的重要手段;水下,以潛標為代表的各種海底觀測系統,拓展著海洋觀測的深度,也發展出不同的研究領域。
-
中國首次在太平洋最「東」海區布放浮標
觀察者網24日從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獲悉, 10月20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考隊員搭乘「向陽紅03」科考船執行「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19年中北太平洋海洋環境水體綜合調查夏季航次任務期間,在中北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一套我國管理和自主研發的多要素綜合深海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