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0—2 歲左右)
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語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點】:
I、通過探索感知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
【舉例】:手的抓舉、嘴的吮吸
II、獲得了客體的永恆性(9—12 個月左右的幼兒)。
客體永恆性:是指當事物不在眼前時,依然能夠認識到事物是存在的。
【舉例】:爸爸離開了,沒有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兒童,不能認識到爸爸依然存在,以為爸爸 從此消失,不會有找的的行為;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兒童能夠認識到爸爸是存在的,就會去找。
前運算階段(2—6、7 歲)
【特點】:
I、泛靈論
【舉例 1】:3 歲的小孩子會在自己吃飯的時候,餵洋娃娃吃飯,認為洋娃娃不吃飯就會和自 己一樣餓;
【舉例 2】:兒童說:「你踩在小草上,它會疼的。」
II、自我中心
【舉例】:4 歲的小孩子給媽媽送禮物,會送自己喜歡的奧特曼玩具,但是不會考慮媽媽的 喜好,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媽媽喜歡的。
III、不可逆
【舉例】:知道 2+3=5,卻不知道 3+2=?
具體運算階段(6、7 歲—11、12 歲)
【特點】:
I、守恆性和可逆性
II、去自我中心
III、思維的具體性
【舉例】:
向 7、8 歲小孩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定 A>B,B>C,問 A 與 C 哪個大?他們可能難以回答。若 換一種問法:「張老師比李老師高,李老師又比王老師高,問張老師和王老師哪個高?」他 們可以回答。因為在後一種情形下,兒童可以藉助具體表象進行推理。
形式運算階段( 1 1、12 歲及以後 )
【特點】:
I、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
II、能夠理解符號意義、隱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III、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簡述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
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指導下藉助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 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教學內容應略高於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
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進發展
教學應同時考慮兒童現有發展水平和所能達到的水平
教學支架:是在學生解決超過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給予的支持和指導。
維果斯基認為評價人類發展應該從四個層面:微觀層面、個體層面、社會歷史層面和文 化層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學得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