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食物不僅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還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食物會對健康不利,而有些食物則有益於身體。
就說養護肝臟這事吧,就有「傷肝食物」和「養肝食物」,看看你選對了嗎~
「三甜」傷肝,千萬少吃
甜甜的食物雖然誘人,但卻暗藏傷肝隱患——
1、糖
甜甜的糖沒人不喜歡:可樂、奶茶、蛋糕、甜湯、冰淇淋......
心情再鬱悶,吃上那麼一兩樣,煩惱瞬間一掃而空~
但是,糖就像一個隱形「健康殺手」,讓你獲得快樂同時也在摧殘你的身體。
具體來說,攝入過量的糖分會有這些後果:長胖;毀牙;毀皮膚、加速衰老;影響其他營養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
而且,糖攝入過量還會影響肝臟:糖在肝臟中代謝,肝臟會將糖轉化為脂肪,誘發脂肪肝;還可能造成胰島素抵抗,幹擾代謝,導致血壓升高,從此損害肝臟。
怎麼才算過量的糖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的添加糖不超過50克,最好應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就是在烹飪、加工食物過程中添加的,不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如白糖、冰糖、紅糖等。)
2、果汁
糖的危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耳聞,但果汁,尤其是鮮榨果汁,看起來無公害又原生態,往往會讓人放鬆警惕。
事實上,果汁其實就是濃縮的糖水。
榨汁後,水果中的「果渣」,也就是果膠和膳食纖維會被榨得粉碎。而這些果渣原本能夠延緩水果中的糖分被身體吸收。
這果渣一去掉,除了水,不就是糖了嗎!
舉個例子,一杯500~600毫升的果汁,大概含有100多克糖。
咱們上邊說了,每天攝入糖最好不超過25克,這一杯一下肚,顯然是超量了。
這糖一超量,自然會損害肝臟。
3、一些水果
有人要說了,那我不喝果汁了,吃水果總行了吧。
行是行,但要看你吃啥果,不誇張地說,有些水果其實是妥妥的「含糖、含脂大戶」——
榴槤:糖分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多了會讓肝變「肥」;尤其是脂肪肝人群,榴槤會讓肝變得更「肥」。
牛油果:油脂含量高達15%(普通水果不超過1%),比一般瘦肉和魚肉(脂肪含量約3%~5%)還高。
椰子:每100克椰子熱量高達241千卡,含碳水化合物31.3克,相當於一大碗白米飯。
山楂:吃起來酸酸的,糖含量卻高達22%。
所以,面對這些「豪橫」的水果時,大家可要仔細掂量掂量。
即便是一般的水果,建議一天吃200~350克(也就是一到兩個拳頭大小)就行了。
說完了「傷肝食物」,咱們說說「養肝食物」——
「三苦」養肝,建議常吃
都說「良藥苦口」,下邊這些食材雖說味道不咋地,但確實有利於養護肝臟。
1、蒲公英
蒲公英有「藥草皇后」的美譽,入肝、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養護肝臟的作用。
營養學家則認為,蒲公英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和蒲公英素等,能增強肝腎功能。
總之,蒲公英對肝好處,槓槓的!
蒲公英吃法&選購小技巧:一般新鮮的蒲公英可作為食材入菜;如果要煮茶或者煮藥膳,可選擇乾燥的蒲公英。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乾淨、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乾燥者。
2、決明子
決明子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腎、大腸經,能夠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而且,中醫認為「肝主目」,決明子還能起到明目的作用,所以整天盯著手機電腦的人,也很適合喝決明子茶。
但需要注意的是,決明子偏寒,不適合長期服用,體質偏寒的人就別喝了;決明子還有縮宮作用,孕婦也不能服用。
養生推薦:杞菊決明子茶
材料:枸杞子10克,菊花3克,炒決明子15克。
做法:將枸杞子、菊花、炒決明子放入杯中,沸水衝泡,蓋著燜1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作用:清肝瀉火,養陰明目,降壓降脂。
3、雞骨草
兩廣人常說:來一碗雞骨草煲豬橫脷湯,去溼清熱護肝好。
雞骨草有清熱、利溼、護肝作用,平時可以用雞骨草煮茶、熬湯。
但要注意,雞骨草性涼,平素胃寒、虛寒體質的人應避免過多食用。
養生推薦:雞骨草燉豬骨
材料:雞骨草50克,夏枯草10克,薏米50克,枸杞10克,豬脊骨500克,蜜棗2個,油、鹽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全部洗淨備用;脊骨洗淨後斬成大件;把上述材料放進鍋裡,加入適量清水,猛火煮開後,小火慢熬1小時;最後加入適量油鹽即可。
這個湯有清肝養心的作用,很適合這個季節喝。
說完了吃的,再給大家推薦幾個養肝小妙招,別有心理負擔,非常容易操作——
3個養肝小秘訣,老中醫都推薦
1、捶一捶背
經常捶打肝俞穴,能夠促使氣血流通、調節臟腑,可達到疏肝理氣、養肝明目的作用。
肝俞穴定位:位於背部脊椎旁邊,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2、動一動眼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過度用眼會損害肝臟功能。
經常用眼的人,可以多做護眼操:閉目並轉動眼珠,先順時針緩緩轉動10次,再逆時針轉動10次,每天10分鐘左右即可。
3、吐一吐氣
方法: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採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吸氣時兩唇輕合,舌抵上顎;呼氣時收腹、提肛,同時發出「噓」音,並盡力瞪目。
這個動作能夠起到疏肝明目作用,大家可以早晚各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