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年級校區會診時,聽課常常是手段之一。概括目前上課常見的問題有:
1學生遲到。多數老師對學生遲到沒有任何懲戒,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如在藝年級,對全體同學鞠躬,並說:「對不起,我遲到了!」英語課則說:「I』 m sorry,I』 m late.
2家長混坐。課堂對藝年級學生家長開放時,家長必須坐到家長區,上課期間不可以對學生指指點點,不允許接手機、打毛衣、睡覺,做與藝年級課堂教學無關事情,否則取消陪讀資格。
3語言太多。要熟練背誦國家課標附錄的課堂用語,全面考核,逐人過關。全表演授課是最低標準。
4重點不突出。聽完之後不知道重點在哪裡,而難點又過於集中,消化不掉。
5操練單一,交際環節不足,不能理論結合實際。
6提問不均。老師總把機會留給活躍的學生,有的孩子一節課都不舉手,可能成為掉隊的現象。上課不僅要看學生,還要看家長的反應。此問題反映了備學生環節的不足。
檢測環節。做了前兩步,那我們要用什麼去檢測藝年級的教學質量?聽課+考試。在家長和學生投票之前,我們從兩個維度來預防:
一是藝年級教師維度的教學質量監測,如聽課;
二是學生維度的學習效果評估,如考試、比賽。而最終的檢測,則是續班率和滿班率,簡稱「兩率」。藝年級高續班率是高滿班率的基礎,高滿班才會帶來高利潤。但「兩率」是相對滯後的,前期藝年級要充分利用後聽課和考試兩個環節為提高「兩率」服務。
藝年級校長的兩大基本任務是聽課和算帳,所以聽課是每周的標配之一。不僅自己聽,還要帶教學主管聽,帶專家聽,組織教師互聽。下周教研會時,第一項任務就是聽課反饋。目前多數學校無人聽課,課堂教學放任自流,太可怕了!
學生的考試,目前教師個人組織的多,分校的和總校組織的少,運用測評技術的更少。對學生期中和期末考試也要關注,及時解析。還有一種評估方式就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包括學校自身的比賽。
每一周,完成一個PDCA的閉環,但同時又是下個新的PDCA的開始。藝年級反覆抓,抓反覆,才能波浪式前進,循環式上升。有PDCA的推動,老師會有緊張感,分校會有緊張感,以不斷地提高團隊綜合能力,續班率更穩定,滿班率更高,帶學生的數量更多了。只有嚴格的、足夠的PDCA,藝年級的教學質量才能每周持續地進步,產品在市場中才有競爭力。不論校長,還是老師,要從團隊和個體的不同角度研究深入和持續提升教學質量,這是生存的根本。熱鬧的營銷只會喧囂時,紮實的教學方能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