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L 2020官宣改為線上會議:審稿延長,允許一稿多投和撤稿

2020-11-23 新智元

繼ICLR轉線上後,ICML也改為線上舉行。

近日,南大周志華教授爆料:因歐洲疫情形勢,原定7月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ICML 2020決定改為線上會議

ICML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的縮寫,即國際機器學習大會。今年第37屆ICML原定於2020年7月12-18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

我們查詢了ICML官網,看到23日ICML官方發布了一篇「組織者的來信」,表示受COVID-19影響,無法預測7月份的情況,決定ICML 2020將完全以虛擬方式進行

在這封信中,主辦方介紹了這次線上會議的具體安排,接下來和大家分享。

ICML 2020將在線上舉辦,審稿過程延長,允許一稿雙投和撤稿

親愛的ICML參與者:

毫無疑問,COVID-19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包括作者、審稿人、主席、工作人員和潛在參會者在內的ICML社群的成員也受此影響。經過與ICML董事會和工作人員的深入討論,並結合ICLR 2020和NeurIPS 2020的意見,我們決定ICML 2020將完全在線上進行。無法預測7月份的情況,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ICML參會者的安全健康。

舉辦線上會議會有許多挑戰,但是我們非常熱衷於能夠提供一個有用的、有意義的、給人啟發的會議體驗,即使我們不是同處一地。此外,在面臨挑戰的同時,舉辦線上會議也將帶來很多機會,我們正在努力學習並擴展那些也正在轉向線上的會議。

此外,由於我們現在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人在努力梳理自己的生活、日程安排、照顧家人和愛人,因此我們還決定放慢審稿過程,以便大家有時間為ICML作準備。由於會議是在線上舉辦,我們不再需要因為 Visa 的原因而把時間提前。作出放慢進度的決定並不容易,但我們希望這樣做能在保持事物向前推進和給大家機會重新規劃時間之間取得平衡,同時儘量減少對參會者的傷害。我們將很快在icml.cc上更新日程以反映這些時間表的更改。

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作者:論文將像往年一樣被接受,程序相同。演講將是預先錄製的視頻,包括現場問答環節,很快會有更多詳細信息。你收到的review會比原計劃的晚一些(4月9日),並且有更多時間寫你的回覆(從4月9日到4月21日)。接受/拒絕通知預計將於6月1日發送(大約延遲一個月)。我們正在努力確保你至少獲得三個高質量的review,但請你在此困難時期耐心等待。

考慮到那些被ICML拒絕的論文可能會提交給其他地方,為了減輕延期發送拒絕通知所帶來的傷害,我們正在調整(a)我們的一稿雙投(dual-submission)政策和(b)我們的撤稿政策,具體如下:

(a)我們將允許一稿雙投,前提是你要提交的地方的論文提交截止日期在2020年5月9日(原始通知日期)之後。你需要和該處進行核實,以確保它們可以進行一稿雙投。

(b)我們將允許作者從現在起到審稿過程結束之前的任何時間撤稿,且從今天開始,撤稿的論文提交給其他地方將不會視為違反一稿雙投。

對審稿人:你現在有更多的審稿時間。如果你尚未完成所有審稿工作,但可以在一周內(最遲在3月30日之前)完成審稿,請給相應的meta-reviewer發送電子郵件,請求延長時間。作者的回覆將比原計劃晚(4月21日),討論期將持續更長的時間(從4月22日到5月5日)。

對Meta-Reviewers:除了上述影響審稿人的時間表外,我們還為你提供了更多時間來完成meta-reviewing任務。現在,你需要在4月7日之前確保所有論文至少有三個review,並仔細閱讀這些review,以確保它們語言恰當、有建設性(如有需要請審稿人調整)。有更多的時間提出決策建議並撰寫元審查(截止5月15日)。歡迎你提前開始meta-review過程,在作者回復完成後的任何時間(4月21日)都可。

對(線上)參會者:我們目前正在籌劃,並與ICLR密切合作,效仿其他會議,並試圖發明一些新的機制來更好的利用線上會議這種形式。註冊費將大大減少,加上不用出行,我們希望這將使許多本來無法參加的人參加。我們將在icml.cc上提供具體計劃的更多信息。

對贊助商:我們正在制定有關贊助商如何正常參與(和招募)的計劃;更新將在icml.cc上的贊助商頁公布。

對每個人:我們希望社區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善良和耐心。我們中的許多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我們鼓勵大家相互支持。尤其是接下來的審稿過程,涉及到各方之間的重要溝通,我們請大家理解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時期,並對那些正在努力使ICML成功的人心懷感激。

最後,我們要對參與ICML進程和研究如何使線上ICML2020成功的每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Anoush Najarian,Yoshua Bengio和Kyunghyun Cho都不遺餘力地幫助集思廣益,並分享各個會議的信息。Mary Ellen Perry和Lee Campbell已經並且將會繼續做大量的工作,使這一切真正實現

ICML2020組織委員會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在過程中做出改變,我們感謝他們以及他們即將開展的所有工作。當然,所有的項目委員會,特別是數以千計的審稿志願者,對ICML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珍視你們的投入、時間和關懷。ICML 2020組委會包括:Alexandre Bouchard-Cté, John Cunningham, Marc Diesenroth, Barbara Engelhardt, Stefanie Jegelka, Varun Kanade, Emtiyas Khan, Samory Kpotufe, Simon Lacoste-Julien, Po-ling Loh, Matthias Seeger, Ivan Stelmakh, Alessandra Tosi, Caroline Uhler, Sinead Williamson, Andrew G. Wilson, Zhenyu Xue, and Jerry Zhu。

David Blei(ICML 2020主席)HalDauméIII(ICML 2020聯席程序主席)Aarti Singh(ICML 2020聯席程序主席)John Langford(ICML董事會主席)

相關焦點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id=ICLR.cc/2021/Conference#desk-rejected-submissions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體的不同作者,在編輯和審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試圖或已經在兩個或多個會議同時或相繼發表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論文。
  • 既被撤稿又被定為學術不端!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特點:錄稿率高,審稿周期短,長期的合作關係,比如期刊編委的推薦,編輯的邀約。02、為什麼會產生一稿多投這種現象?我們現來分辨一下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的區別,一稿多投顧名思義是一篇論文投稿給多個期刊,一稿多發則是同一篇論文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時間發表出版。原則上這兩者的行為都屬於學術不端,但是後者的後果更為惡劣。
  • 加入允許一稿多投……
    前幾天突然冒出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學術界允許一稿多投會怎麼樣呢? 對於作者而言,論文完成之後,自己喜歡的期刊都可以試一試,甚至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但,如果論文質量確實得不到眾多期刊的青睞,那麼即便一稿多投了,這篇文章最後還是會無疾而終。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兩篇論文的收稿日期分別是2007年3月15日和2007年3月16日,原來是傳說中的「一稿多投」啊。一稿多投就是作者為了提高發表的可能性,將自己相同或相似內容的稿件同時投給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刊物。其中最具諷刺意義的是有個人寫了篇一稿多投的文章,然後一稿四發,這個人叫趙亞山,同樣的內容,他同時在《新聞採編》1994 年第 1 期以《一 「女」嫁多 「郎」的悲喜劇——一稿多投現象巡視和思索》為名發表,在《編輯之友》1994 年第 2 期以 《一稿多投現象透視》為名發表,在 《新聞愛好者》1994 年第 4 期以 《一 「女」嫁多 「郎」的悲喜劇———對一稿多投現象的剖析》為名發表,在《三月風》1994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但是,在禁止一稿多發的時候,為什麼要連一稿多投也加以禁止呢?比較行業標準中的「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條款,可以發現,其實這兩個條款之前缺少一個中間的可銜接之處,即禁止對同一篇文章不加改動的在其他期刊重複發表;「一稿多投」條款中的f條,也用的是重複「投」而不是重複「發」。因此,我猜測,該標準的制定者,實際上是在某種程度上將一稿多投等同於一稿多發了。他們認為,「多投」就是「多發」。這顯然是錯誤的。
  • 從「一稿多投」談起
    不知從何時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於是,新老學者在投稿時必須遵守此項規則,只有等到對方說「不」時才可另投。有些學刊耍大牌,不發退稿函,僅告知作者三個月杳無音信便可另投。一些學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態也是竊竊的,不勝惶恐。
  • 一稿多投,都是作者惹的禍?
    本人確實曾經接到貴刊的徵稿通知,然後將該文投給了貴刊。但貴刊後來給本人的回覆中要求本人提供一定的版面費(回復還保留著),因此本人就放棄了在貴刊發表該文的打算,改將該文投給了另外一家專業學術期刊。該文已經於2005年在該刊第四期刊出,不想貴刊竟然在沒有用稿通知等相關程序的情況下又刊登了該文,而且既沒有通知本人,也沒有給本人寄來載有本人論文的貴刊雜誌,因而使一稿兩投的錯誤,長期未被本人發覺。
  • NeurIPS 2019 程序委員會主席發聲明:19 篇論文因一稿多投被拒收!
    本文是 NeurIPS 2019 程序委員會主席對近期作者反饋階段工作的幾點說明,主要介紹了審稿進度以及本屆 NeurIPS 為防止一稿多投現象做所的努力,並宣布了提交至 NeurIPS 的論文中有 19 篇由於存在一稿多投的問題將被拒收的決定。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學術刊物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特別是核心期刊,同一學科的期刊社都為了下一屆能進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統計源核心期刊目錄而在用論文的質量上下功夫,方式很多:約稿著名專家,拓寬徵稿來源,加快審稿速度,以爭取第一時間錄用到好論文。
  • 核心期刊論文涉嫌一稿多投?期刊:查重通過,撤稿需權威鑑定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作者署名單位為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張東、侯亞偉、張墨、孫恩慧、譚捷、彭琴等人,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斷塊油氣田》2018年第2期的論文《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涉嫌一稿多投。
  • 嚴禁一稿多投:NeurIPS 2019剛剛斃掉了19篇論文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澤南、杜偉上星期,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 NeurIPS 2019 的論文評審結果剛剛放出。昨天,本屆 NeurIPS 程序主席、谷歌大腦研究員 Hugo Larochelle 等人發出了一篇公告,宣布大會剛剛因為一稿多投拒掉了 19 篇論文。
  • 一紙聲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嗎?
    》,文學作品「一稿多投」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現在,在一家期刊上看到一篇作品,隔不了多久又在另一家期刊上看到同樣的作品,這樣的事情人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過去網際網路不發達的時代,有的寫作者利用各地信息傳播的隔膜,一篇作品分別投給三個間隔較遠地區的文學期刊,拿三份稿費,而各地讀者也還蒙在鼓裡。但是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如何多投,總難免「穿幫」。所以讓人感覺「一稿多投」已非常嚴重。  「一稿多投」當然違背了文學期刊「原創、首發」的原則。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聲明抵制抄襲和一稿多投
    編者按:許多的文學期刊都遭遇過某些作者一稿多投,或將自己舊作、別人作品改頭換面之後,再轉投其他雜誌。由於編輯們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行為,再加上抄襲的概念難以界定,此種行為仍在繼續。近期,深受其擾的《花城》雜誌聯合其他四十四家文學期刊,草擬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聯合抵制聲明。
  • 周俊生:抵制一稿多投,成名作家更要自律
    這份聲明再次重申文學期刊「原創、首發」的原則,並表示對存在抄襲行為的作者,一經發現將予以公開譴責,刊物拒絕刊發其任何作品,對存在一稿多投行為並刻意隱瞞不告者,發現後若未刊出則立即撤稿,若已刊出則扣除全部稿酬並予以公布,兩年內不再刊用該作者作品。    這45家文學期刊基本包括了國內發表文學作品的一線期刊,它們聯合發布這個聲明,針對的是當下文壇上經常出現的抄襲和一稿多投現象。
  • 文學作品「一稿多投」泛濫 一紙聲明能否遏制?
    最近包括《人民文學》、《收穫》、《十月》、《花城》等國內的45家著名文學期刊,發布一份《關於作品抄襲與一稿多投問題的聯合聲明》,文學作品「一稿多投」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一稿多投」何至於如此泛濫?
  • 山東大學文章因一稿多投及內容同質被撤
    編者按:山東大學文章因一稿多投及內容同質被撤,一篇文章投兩份期刊,撤銷兩次。昨日,Retraction Watch 推送了中國山東大學的文章因一稿多投被撤下的消息,消息寫到,「在 2011 年 11 月,一個以中國山東大學公衛學院為主的作者團隊將一篇論文投稿到了《婦產腫瘤學》雜誌上。但是在這之前兩個月,文章的第一作者決定將這篇論文,在去除了其他三名研究者(包括通訊作者)後,投稿到了《分子生理學雜誌》上。
  • 45家文學期刊發聯合聲明 抵制一稿多投引爭議
    近日,包括《人民文學》、《收穫》、《十月》、《花城》等國內的45家文學期刊,發布一份《關於作品抄襲與一稿多投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具體是四點內容:1.再次重申文學期刊「原創、首發」的原則。2.我們承諾稿件一旦留用,及時通知作者本人,作者須確認稿件專投及原創性。請作者對自己負責,切勿一稿多投,更嚴禁抄襲。3.存在抄襲行為的作者,一經發現,將予以公布譴責,刊物將拒絕刊發其任何作品。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論文前4個小標題以及文中的7個圖表完全相同,最後提出的兩點基本結論和3點政策意見也相同。剛剛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懲腐不力學術造假將蔓延」的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認為,一稿多投屬於學術不端,「原則上是不允許的,但有一些例外」,一是實際上需要,且出於出版或發行方的需要;一是已經作者改寫以適應不同層次讀者需要,「但這類情況至多二用或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