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眾對於健康關注度的提高,人們對於鹽與健康的基本知識有所提高,但對高鹽高鈉食物、控鹽方法的認知還相對較低,控鹽相關行為尚有待改善。建議在開展控煙相關工作中,應將控鹽相關知識具體化、實用化、通俗化,並應採取多種健康促進手段,大力推廣控鹽相關工具和技能,使控鹽「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提高大眾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促使大眾主動控鹽。我們今天來科普一下,鈉和食鹽在文獻中常可交換使用,1g鈉相當於2.5g食鹽。
01每天吃鹽別超過多少克,近40%的人不知道
一項關於1454人的調查顯示:只有61.1%的應答者知道我國成人每日推薦的食鹽攝入量,還有近40%的人不知道。另外只有37.7%的應答者能全部辨認出4種高鈉調味品,39.7%的應答者能全部辨別3種常吃的含「看不到的鹽」較多的食物,20.3%的應答者沒有聽說過低鈉鹽,50.0%應答者從不或偶爾使用限鹽勺,17.5%的應答者經常或總是選擇低鹽食物,只有25.0%的應答者經常或總是根據營養標籤來挑選食物。
02鈉在人體的代謝
正常情況下,每日攝入的鈉只有少部分是機體所需的,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腎臟排出的鈉量大致接近攝入量,另有小部分通過糞便、皮膚排出體外。通常通過糞便排洩的量每天不足10mg,糞便排洩的量與攝入量並無關係,即使攝取很多,排出的量依然很少。
異常情況比如腹瀉時,會在短時間內喪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包括鈉、鉀、氯等離子,從而造成機體脫水、電解質紊亂。
劇烈運動和過於緊張時,少量的鈉會隨汗液通過皮膚排出體外。但是,汗液中鈉的濃度在不同個體中差異較大,在35℃以上的生活環境或者是30℃以上、相對溼度超過80%的生產勞動工作環境,例如:夏季野外作業(如集訓和行軍)、高溫車間或場所作業(如煉鋼、煉鐵、煉焦和鑄造)等,每人每天出汗量可達3~8L,隨汗丟失的氯化鈉可達20~25g/d或更多。
03高鹽相關的疾病有哪些?
高鹽(鈉)攝入能夠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的結論用於指導實踐是可信的;高鹽(鈉)攝入能夠增加心血管病發病風險的結論用於指導實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高鹽(鈉)攝入可增加腦卒中、胃癌發病風險的結論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於指導實踐是可信的。此外,雖然文獻資料有限,仍然發現高鈉攝入與直腸癌、2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可能存在相關關係。
胃癌:食鹽與胃癌目前研究表明,長期高鹽攝入會造成胃黏膜細胞與外界較高的滲透壓,可導致胃黏膜直接損傷,發生廣泛性的瀰漫性的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理改變,使胃黏膜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增加;攝入過量的食鹽還會使胃酸分泌減少,從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增加胃部病變及發生胃癌風險。
高血壓:過量的鈉鹽攝入能夠導致高血壓,是國際公認的高血壓發病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我國城市18歲以上人口高血壓患病率約為34.7%,處於較高水平,居民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平均為10.6g,有72.6%的居民食鹽的消費量超過建議的6g攝入量標準。高鹽飲食導致的健康危害將會成為我國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國外研究表明,通過傳播鹽相關的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對該健康問題的認識,指導居民選擇「低鹽」食品,倡導康膳食行為,可以控制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流行。
最後小編建議大家,每天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約1啤酒蓋瓶(抹平)。如果想要預防高血壓,最好不要超過5克。在考慮到日常食品中有很多「隱形鹽」能淡則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