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類所有的煩惱,都因為處理不好3種關係

2020-12-03 海南普法劇場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事。人為什麼會煩惱,人類煩惱的根源是什麼?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講,人類所有的煩惱都因為處理不好3種關係。道家經典《道德經》對這3種關係做了精闢的論述。

《道德經》道德觀從是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3種道德關係的角度展開論述的。

1,人與自我的關係

有人衣食無憂,有人勞碌一生,有人心事重重,有人無憂無慮,其實不管是出於那種情況,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缺少自我認識,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心裡真正想要什麼。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有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而能認識自己才算上真正的聰明。

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難,通常自己是看不到自己,想不到自己的,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則需要有以一顆謙遜、自知的心,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人才能真正成長。

一個人有了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才能做到言不我欺,不論順境逆境、圓缺福禍,都能夠理解別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善處順逆,善對名利,安心為本。這些才是處理好人與自我關係的關鍵。

2,人與他人的關係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避免不了與他人的相處,而現在很多人遇到人際關係問題、而一個人想要過得愉快,就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在人與他人關係的處理上,我們可以借鑑《道德經》的智慧。《道德經》第八章有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

在與他人相處時,應做到像水一樣,知足不爭,柔弱謙下,誠信不欺,以一個善良的心對待別人,從而達到人我和諧的理想境界

3,人與社會的關係

在這個大時代的發展下,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會讓人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這也映射出這些人對於在社會上如何立足、生存、發展,充滿了壓力和困惑。

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講,也要順從自然之道,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著造福天下百姓,這是我們在處理人與社會關係時所應當秉承的觀點。

不同的人讀《道德經》,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天讀《道德經》的人,人生格局註定會比普通人的更高。

它的哲學性,指導性非常的高,西方哲學家研究的終極問題,你都能在《道德經》裡面找到,並且作出了中國式的解答,凝聚著中國智慧,實力不容小覷。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逼。

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繪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個人或人類社會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師或聖人的職責就是啟發蒙昧,這是蒙卦的寓意。啟發是對蒙昧的否定,老子更進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認為人應該「絕聖棄智」,在更高的階段回歸到本初的質樸。 需第五 訟笫六 需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五十九章 訟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三十、三十一章 訟,是戰爭之意。
  • 《道德經》前言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不下千種,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把多個層面的道混在一起,就會進入這種狀態,就是搞不清老子講的道到底什麼,這是很多人在講道德經的時候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層面的道有意無意的給搞混了。老子講的道主要有如下四層涵義:一個指的是宇宙的本體,一各是指創造宇宙的神秘力量,三是指掌控萬事萬物的運轉的力量,四是指萬事萬物在其自身層面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也是道。比如人類社會運作規律就叫人之道。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最喜歡閱讀道德經的便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是根據沃琳巴菲的介紹來讀老子《道德經》的,活琳巴菲是歐巴馬的朋友,也是他的財力支持者。「可能可以促銷老子《道德經》是人類的福音」這便是歐巴馬的評價,歐巴馬也多次表明,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很大幫助來源於老子《道德經》。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
    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非常像流感病毒,複製速度比流感病毒慢一點兒,但是比SARS和MERS病毒都要快。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生存力很強,在塑料、玻璃、布料等物體表面存活時間都要超過流感病毒。此外,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非常高,遠遠高於SARS和MERS。徐建國認為,「上述這些特點造成了新冠病毒跟我們所有認識的冠狀物病毒都不一樣。新冠病毒為何會體現出流感病毒的特徵?這是我們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在認識道德經之前,我們先對道德經的內容做一個了解。首先我們看看他的本書的底層思維邏輯。道德經到底講什麼首先老子提出空無的宇宙觀,告知人們世界是因人的感知而存在,而不是世界和人本來就存在的,而整個世界包括人所謂的存在都是源於人的自我感知和對比。其實此和佛學以及現代的量子力學其實是殊路同歸。然後筆鋒一轉告訴大家,因為世界是空無的,於是提出他的無為思想。
  • 神秘的東方信仰:賈伯斯找尋自我,矽谷科技大佬沉迷《道德經》
    比如,《道德經》提到回歸本源即是靜止,不能夠只知創新而不識恆久的力量等等,這與商業上的很多信條都很矛盾,尤其是像在矽谷這樣強調科技創新的地方。對於這個現象,作者有一些猜測。一種猜測是,這些科技大佬們完全同意《道德經》的說法,也認為創新不好,但他們卻一直在做創新——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另一種猜測是,他們不同意這一特定的說法,但在《道德經》的其餘部分找到了美。甚至他們都無法真正理解這些文字,只是專注於他們喜歡的部分。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中的科學
    縱覽千百年來眾人對《道德經》的注釋,幾乎全是哲學或玄學的思路,竟無一種與科學有關。小子無知,以淺薄所知試解之,以期拋磚引玉,引來更多人的思考與討論。先從《道德經》第一章說起。這一章為全書總綱,有提綱攜領之效,故尤為重要。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非常像流感病毒,複製速度比流感病毒慢一點兒,但是比SARS和MERS病毒都要快。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生存力很強,在塑料、玻璃、布料等物體表面存活時間都要超過流感病毒。此外,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非常高,遠遠高於SARS和MERS。徐建國認為,「上述這些特點造成了新冠病毒跟我們所有認識的冠狀物病毒都不一樣。新冠病毒為何會體現出流感病毒的特徵?這是我們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 《道德經》:大道廢,有仁義;大道之中究竟有沒有仁義
    【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本章比較簡短,意思也很好理解,同時也可以說很不好理解。為何這樣說?很好理解是指單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幾乎不用翻譯成白話,都能理解。不好理解是指其中的邏輯關係,老子所描述的大道與仁義;智慧與大偽;不和與孝慈,昏亂與忠臣,這四組關係,與我們平常的思維邏輯不吻合,該對立的相應,該相應的卻對立。但我們聯繫【道德經】的全文來看,這章其實與老子所主張的思想內涵是一脈相承的,並不矛盾。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更有甚者,有些教派的教徒更是把《道德經》當教派「魔法書」看待。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可見《道德經》在早期並無固定的名稱。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屬於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之間的傳抄本,屬於戰國早期的傳抄本,其中甲組更為古老,或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前後,距老聃辭世僅七八十年的時間。今人將其定名為《郭店老子》或《楚簡老子》,分為甲、乙、丙三組,分別抄錄在形制不同的71枚竹簡上,且通過字跡比對分析抄錄者並非同一個人。
  • 中國人最缺的5個大智慧,《道德經》早就講透了
    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因為沒有標點,光是開篇6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種斷句,3個不同的解釋。從來也沒定論。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透露出人生最好的生活,在於這3個方面,你看下你有嗎
    但人一生中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已然成為千萬人的人生目標。但到底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呢?就像哈利波特這本書,一千個人閱讀,有一種體會;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有幾千種不同的答案。每個人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1.兜裡有錢《道德經》有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意思沒有完美的東西,看似完美的,其實有殘缺,但它的作用依舊是不能忽視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多樣性。錢也是如此,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但口袋沒有錢是萬萬不可的。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最經典的3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的話,受益終身!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道德經也卡巴拉?
    從妥拉角度考察,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卡巴拉。
  • 道德經:大道廢,有仁義
    「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對社會而言,如果人人都有道德,何談仁義?就修道的人而言,清虛內觀,靜極而無知無言。反之如果心中不守道,則廢道亂性,就有了情感、好惡、仁義、執著,心有貪慾,心不在道,迷失本性。為了滿足假我的欲望,用後天的聰明智慧去巧取豪奪,諸魔叢生,永失真道。修道之人要去偽存真,不要被煩惱擾心,以失本真。
  • 也許是因為有了相對論,總感覺這篇好簡單。《道德經》第二篇
    今天零號給大家帶來自己對道德經第二篇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歡。若有說的不好的地方還要煩請各位幫忙指摘。因為這篇比較好理解,今天多做一篇。都知道善良的存在,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有和無相互產生,難和易相互組成。長和短互相顯示。高和低相互映襯。音和聲相互應和,前和後相互跟隨,這是恆定不變的。因此聖人(得道者)用自然(無為、不爭)的態度做事,施行不用監督執行的制度(意思是大家都能明白其中道理,自覺遵守,不需要別人管理)。讓所有事物自由發展而不加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