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2001太空漫遊》!

2021-01-16 丹霖雜談

大家好,我是小霖。今天進入實時欄目的第二篇,咱們接著上次話題來聊聊一部神作電影——《2001太空漫遊》。

電影是由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斯坦福.庫布裡克拍攝的。為什麼稱這部電影為神作呢?神在哪兒?這部電影和其小說是一套的,單獨看其中之一很難理解,邏輯跳躍性極大。必須二者結合起來看才能明白其中之深意。該電影主要講述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講的是人類的黎明,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電影開篇就是四百萬年前的非洲大草原開始,那時候人類還和猩猩一樣,處於食物鏈底端。經常會遭遇肉食性動物(豹子獅子等)的獵殺,每日戰戰兢兢的生存著。

某一天,這些猩猩的聚集地毫無徵兆地出現了一根黑色的柱子,不知道從何而來。就和上期所說的新聞感覺類似。起初,這些猩猩還感覺到害怕,但是這根柱子它一直原地不動,於是就有膽大的猩猩去摸它,圍著它轉,也沒發生什麼。後來這根柱子突然就消失了,同它來時一樣,毫無徵兆。但是,神奇的事情出現了,這裡的猩猩本來只會用手撿地面上的腐肉、草啊這些東西吃,結果後來幾天,就有摸過柱子的猩猩居然拿起了一根骨頭把另一根骨頭砸碎了!這說明什麼!這些猩猩會使用工具了,它們可能以此獲得了超越以往的破壞力。而且這些猩猩用一些骨頭和工具把其它的猩猩徵服了,成為了最原始的人類首領。

接下來時間一下轉到了21世紀,這時人類已經開始登月了。這部電影於1968年拍攝,他們當時的設想是2001年的時候,人類已經開始開發月球,建立基地什麼的。事實上,人類並沒有這麼做。


電影中有很多對未來的想像,大部分在後世都應驗了,就比如說微機普及了,電腦幾乎人人都有,而且還有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器,太空站等。另外,還預言了我們的衣服沒有任何進化,和五十年前基本上是一樣的。電影中說到:21世紀的時候,人類在月球上挖出了一個黑色石碑,而且經過測定這東西至少有400萬年的歷史。

 這是不是和前面第一章消失的柱子對應上了呢。這時出來了一個叫「弗洛伊德」的教授,他一出場就解釋了一個概念叫文化衝擊。是說當人類文明接觸到一個未知的文明的時候,首先,所有的人類都會進入混亂的、緊張的、惶恐的狀態。所以,當時發現這塊石碑的美國人決定,這個事情一定不能讓地球上的人知道。否則會引起全球的恐慌。

有幾個科學家想要和這塊石碑合影留念,剛要照相的時候太陽升起,陽光照在這塊石碑上,石碑立刻發出刺耳的噪音,其實是發了一段信號到木星去了,第一章節結束。那麼這個石碑從哪來呢,小說裡提及到是從外星來的,但電影裡沒提。    

外星人為什麼要放一塊石碑給這些猩猩呢?按照小說的設想,其實就是為了做實驗,想看一種沒有智慧的生物獲得了智慧之後,究竟要多少時間能去到月球,所以在月球上也放了一些石碑。當有獲得智慧的生物發現月球的石碑後,石碑就會發射信號出去,傳達有生物發現石碑了的信號。

 其實這個小說裡面闡述了一種思想:如果外星人存在,且他們的智慧遠遠在我們之上,他們會不會過來把我們滅掉?實際上是不會的,當他們的智慧遠遠凌駕於我們之上時,我們就對他們沒有任何威脅,他們只會觀察我們,拿我們做實驗。如果是觀察我們,就符合地球是個動物園這個假說了。如果拿我們做實驗,就說明地球是個實驗廠。總之,他們肯定不會消滅我們,除非我們和他們的智慧相差不多,有威脅到他們的可能,他們才會嘗試消滅我們。比如說,我們在火星上發現了一些微生物,非常低等的生物,肯定不會選擇去消滅它們。

那麼外星人為什麼會把石碑放在月球上呢?

是因為外星人認為人類智慧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會去探索月球。

外星人又為什麼偏偏選擇了那些猩猩呢?

按照小說的設定是因為巧合石碑落在了猩猩的地盤上。也就是說如果把石碑放在老虎的聚集地,老虎也會被改造智慧,會成為擁有智慧的生物,同樣會統治地球,登上月球。

本期介紹到這就結束了,下期給大家帶來電影的第二部分。咱們下周見。

喜歡的朋友可以給作者讚賞,或者關注加收藏並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在電影史和文學史上,有一部雙雙封神的神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看到這裡,不了解的人,大概會把克拉克當做一個對人類太空探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當然不是一個科學家,畢竟這是一個讀書的公眾號。他是科幻神作《太空漫遊》系列的作者。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談到再版的初衷,讀客文化總編輯許姍姍透露:「讓更多的讀者喜歡上科幻,甚至像劉慈欣那樣走上科幻創作的道路。」
  • 電影娛樂:《2001:太空漫遊》: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
    《2001:太空漫遊》影評: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從小就喜歡看《黑客帝國》,有一天偶然看到《2001:太空漫遊》的推薦,看完之後很是莫名其妙,雖然看不懂但是依然覺得很震撼。電影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就是指導《閃靈》的那個)和小說作者亞瑟·克拉克兩位大神共同創作而成的傳世佳作,而克拉克的書籍《2001:太空漫遊》更是殿堂級神作。《2001:太空漫遊》電影和小說是同步推進的,兩者都比較晦澀難懂,對於超越人類認知範圍的神秘只能用神秘主義來詮釋它,同時小說和電影進行欣賞會有相互促進,容易理解兩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太空漫遊》最新版預告片(01:59)        庫布裡克的舊作《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1984》、《妙想天開》等一同參加11月8日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
  • 「最難懂」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太空服準備拍賣,或將賣出高價
    喜歡看科幻片的人,有誰不知道庫布裡克那部大名鼎鼎的「影史第一」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呢?於是,小編和《2001:太空漫遊》就相遇了,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片,史匹柏看完都必須大呼神作。雖然被稱作「科幻神作」,但是這部電影其實是公認的「難懂」,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讓人覺得始終無法消化,甚至連導演和編劇本身……也沒太弄懂這部電影的劇情……不過,即便你看不懂劇情,也依然不影響這部電影的牛逼。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裡的確出現了很多超前的概念。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悅讀】2001:太空漫遊
    克拉克也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獲得過數學和物理學一等學位。他針對太空技術作出的許多預測都成為現實,他曾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衛星、地震預防預測等尖端技術,地球靜止軌道正是因為他而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美國時間2020年5月27日,兩名太空人將乘坐馬斯克space X公司研發的「龍號飛船」登上太空。這是第一次由商業的載人飛行任務,根據NASA宣布,此次的載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