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張潔研究組揭示顆粒物質中能量漲落的特殊行為

2020-11-2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和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教授研究組關於顆粒物質中能量漲落的實驗進展。該論文被編輯遴選為Editors』 Suggestion在APS PRL的官網主頁作為亮點進行了宣傳和推送(https://journals.aps.org/prl/issues/121/24)。 他們發現對於顆粒物質這種高度耗散的非平衡態系統,在外界加載的剪切作用下,體系內部的彈性能量漲落具有新奇的隨機性和統計規律(圖a),與體系內部微觀上的塑性行為截然不同(圖b)。這種出乎意料的反常行為與一般的非晶態物質完全不同,這對於人們理解顆粒物質這種特殊體系的塑性形變具有新的突破,並且對於修正之前已有的連續介質模型,平均場模型或者探索新的統計理論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圖a: 體系內部能量的漲落; 圖b: 微觀塑性的分布

進一步的實驗統計發現,這種能量漲落的概率分布類似於熱力學平衡態系統的Boltzmann形式的指數分布。基於此,作者引入軟玻璃態物質的流變模型,通過能量的漲落定義出了一個有效溫度X,這個有效溫度隨外界剪切應變的演化(圖c)揭示了:

圖c:有效溫度隨剪切應變的演化;對比於體系宏觀應力演化(插圖)

顆粒固體的宏觀塑性行為可以理解為從一個深度老化的玻璃態逐漸被激發到一個類似於玻璃化轉變的處於液固邊界的臨界態——這就巧妙的把系統微觀上的動力學行為和體系宏觀的塑性行為聯繫了起來。這個結果暗示著,具有摩擦力和力鏈微結構,高度耗散的顆粒固體在塑性形變的過程中,其相空間的動力學演化結構是普適的,類似於傳統自旋玻璃,熱力學玻璃態物質(如金屬玻璃)。正如審稿人指出「這項工作的發現令人非常興奮,因為它將進一步激發這個研究方向更多的工作」!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物理系博士生鄭傑,孫愛樂,合作者還包括王宇傑教授,通訊作者為張潔教授。本工作得到了以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No.11474196 and No.11774221)。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1.248001

相關焦點

  • [PRL]無序顆粒堆積中的非整數冪律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宇傑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RL., 118,238002 (2017)]上發表了題為「Origin ofNoncubic
  • 上海交大王宇傑課題組揭示顆粒非晶體系塑性的結構及拓撲機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宇傑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9, 2911 (2018)]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and topological nature of plasticity in sheared granular materials」的論文。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莫納什大學一項新的理論研究,提高了我們對量子物質中量子和熱漲落(或激發)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中的雜質,在溫度升至零開爾文以上時顯示出有趣的能譜,基態準粒子分裂成許多分支,這取決於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周圍熱雲的相互作用,模型顯示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空穴激發數量決定。
  • 「量子漲落」在實驗室被觀察到!
    量子漲落的深度解析:能量是什麼?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揭示了質量與能量的轉化關係,證明了質量與能量是等價。在宏觀世界裡,質量通過物質的形式體現。在物理學中,能量通常以輻射的形式體現(微觀粒子,如光子、介子、中微子等)。「量子漲落」證明了真空中也存在能量。所以,微觀粒子的輻射現象並不代表能量的最基本形式(它是介於能量與物質的中間形式,即物質的基本形式,能量的轉化形式)。
  • ...中心王健研究組及合作者的最新成果:反常量子格裡菲思奇異性的...
    這一發現揭示了超導漲落與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對於量子相變的重要影響,揭示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在二維超導金屬相變中的普適性。超導-絕緣體與超導-金屬相變是量子相變的經典範例,已有三十餘年的研究歷史。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近年來,隨著薄膜和器件製備工藝的提高,二維晶態超導體系逐漸成為了研究量子相變的理想平臺,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 二維鐵磁體中自旋手性漲落的研究
    近日,美國羅格斯大學吳偉達教授研究組、中國科技大學廖昭亮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學肖笛教授研究組以及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特溫特大學的其他學者等人合作,在兩種完全不同的巡遊二維鐵磁性薄膜SrRuO3(SRO)和V摻雜的Sb2Te3(VST)中,都發現了在居裡相變溫度以上順磁相中由具有手性的自旋漲落導致的拓撲霍爾效應(圖1)。
  • 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腫瘤...
    針對如上背景,為了對腫瘤化療耐藥性提供一種準確、高效的評估方法,並指導相應的治療方案,近日,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許國雄教授團隊、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周敏教授團隊合作,以基於多糖的螢光納米顆粒為底物來檢測腫瘤細胞內吞行為的異質性,並由此建立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流式細胞術進行腫瘤耐藥性的高效診斷。
  •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動物防禦行為的神經機制 2016-07-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7月2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佐仁研究組在《神經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導水管周圍灰質神經活動在不同類型的防禦行為中的作用》的研究論文。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揭示亞精胺對免疫性疾病作用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亞精胺對實驗性自身腦脊髓炎的治療作用和機制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上海)丁建平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targeting BIG1 to Golgi apparatus through interaction of its DCB domain with Arl1,該研究工作揭示了膜泡運輸中小
  • 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成立 暗物質實驗室等合作平臺持續推進
    四項功能  科技與產業的連接器  科技成果轉化的助推器  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應用型人才的哺育器  □本報記者 林凌  7月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在成都揭牌。作為省校合作的重要載體,新成立的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將承擔怎樣的任務,管理運營有何特色?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 2016-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該研究通過解析Rubisco乙醯化修飾對其活力調控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光合碳代謝效率適應體內能量狀態的調控新機制。
  • 我國科學家發現:顆粒材料流變行為類同於複雜流體
    我國科學家發現:顆粒材料流變行為類同於複雜流體 原標題: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仇逸)中國科學家在顆粒物質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 電荷漲落!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
    一項實驗在歐洲同步輻射設施(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進行,該設施是歐洲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在格勒諾布爾,由米蘭理工大學物理系與來自國家研究理事會、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和哥德堡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協調進行,揭示了這些材料的一個新性質
  • 交大團隊在顆粒體系中的平動與轉動動力學非均勻性研究中取得重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王宇傑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RL., 121, 018002 (2018)]上發表了題為「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Dynamical Heterogeneities in Granular Systems」的論文。
  • 王宇傑小組揭示玻璃化轉變結構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研究員王宇傑研究組通過研究硬球玻璃的模型體系——顆粒體系,揭示玻璃化轉變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結構相變
  • 上海交大公布暗物質相關研究最新結果-自旋,原子核,探測,物質,相互...
    原標題:上海交大公布暗物質相關研究最新結果  據《青年報》報導:由上海交大主導的PandaX-II液氙暗物質探測實驗最近公布了暗物質和核子自旋相關作用的最新研究結果。該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作為編輯推薦於近日發表。
  • 二維無序顆粒體系中玻色峰本質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
  • 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助力我國學者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
    、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攻關,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在3.2埃解析度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