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服務

2020-12-05 吉林市人民政府
 關於「適時掀起水稻插秧高潮」的報告

一、當前氣象條件和大田監測分析

進入5月份以來,我市氣溫偏高,降水特少。5月1~16日平均溫度15.0℃,比歷年同期13.1℃高1.9℃;平均降水量4.6毫米,比歷年同期34.5毫米少29.9毫米(-86.7%)。早種玉米已出苗,受降水少的影響,玉米出苗參差不齊目前大部分地方水稻葉齡在3.0~4.0葉

二、未來10天天氣預報

預計未來10天(5月17~26日)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平均氣溫為17.5℃左右,比常年同期15.8℃高1.7℃;平均降水量為6-8毫米,比常年同期17.9毫米少10.9毫米。多晴好天氣。23日前後有小陣雨或小雷陣雨。

三、分析及建議

根據現有氣象資料綜合分析: 未來10天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多晴好天氣。日平均氣溫將穩定通過13℃,達到水稻插秧適宜溫度條件。

因此建議:加強秧苗管理,做好耙地、泡田等插秧前準備工作,目前地區水稻苗齡基本達到插秧要求,各地應利用有利天氣條件,適時掀起水稻插秧高潮,爭取在短時間內結束插秧。水稻移栽後,當有低溫時段出現時,採取適當深灌,保護秧苗,減輕低溫影響。同時加強大田管理,防止草苗齊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自今年春季農業生產開展以來,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力,高位推進指導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央氣象臺加強會商及時啟動赤黴病防治服務,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氣象部門先後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加強精細化監測預報,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控的預見性和精準度。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著力在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和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大力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全市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逐年提高。
  • 氣象局:全國秋收秋種農業氣象服務13日正式啟動
    9月13日,今年第一份《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傳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專家毛留喜說,秋收秋種期間一旦出現對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秋收秋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連陰雨、霜凍、寒露風等的農業氣象災害時,將提前發出預警,並加密服務頻次,提供逐日服務。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國秋收秋種的主要時段。
  • 北回歸線上的濃香——普洱咖啡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紀實
    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切的還有普洱氣象工作者。2013年12月,經普洱市編辦批覆,在普洱市氣象局成立了咖啡氣象服務中心;次年1月,雲南省氣象局又批准在市氣象局成立滇南咖啡氣象服務示範中心(以下統稱咖啡中心),承擔起普洱、紅河、文山、西雙版納、玉溪5個州市咖啡氣象服務。此後,普洱市氣象局的「咖啡經」正式起筆。
  • 科學搶天時保「三夏」 氣象服務在田間
    漢中市氣象局及時組織農業氣象專家走訪農戶,跟蹤夏收夏種情況,了解「三夏」期間的氣象服務需求,及時為農民提供農事建議及指導,這已成為漢中市氣象局夏收夏種氣象服務的常態。  隨著「三夏」工作的持續開展,漢中市氣象局將繼續加大服務力度,加強農情調查,現場為農民開展服務,助力糧食顆粒歸倉。
  • 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玫珏 王茜偌 通訊員周愛春 孫毅博報導 5月22日,全國夏收夏種氣象服務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首份氣象服務專報。  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郭安紅指出,江淮、江漢和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應避開降雨天氣,及時收穫、晾曬成熟小麥,並注意通風保存。北方小麥主產區要加強麥田後期管理,做好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的防範和麥收各項準備工作。  依託智能網格預報,農用天氣預報目前實現了格點化、精細化、自動化。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看看氣象服務」  「農業墒情如何,是否該播種?問問氣象服務」  「想公路自駕,不知道半路會不會有雨雪天?查查氣象服務」  ……  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服務已不僅僅是精確化指導人們的穿衣出行,它還利用遙感、人工影響天氣、衛星等技術服務於農牧、水利、環保、國土、民政、旅遊、交通等領域,真正助推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杭州:為水產養殖提供精準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玉靜 俞布 王皓報導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氣象局組織召開蕭山水產養殖大戶座談會。蕭山區農業農村局專家、水產養殖大戶代表在座談中表示,杭州市氣象部門提供的農業氣象服務非常有益於實際生產,願意積極配合氣象部門繼續深化優化這項服務,提供實驗室與生產數據共同開展相關研究。
  • 合作得好,才能服務得好——江蘇省宿遷市氣象為農服務側記
    這裡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水系十分發達,相應地農業規模較大。2013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比重達42.6%,農業綜合開發完成投資2.8億元,氣象為農服務備受政府重視,氣象與農業部門密切合作也成為常態。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簡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依託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農業氣象與稻作生理研究室,其前身是1957年創建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組
  • 陝西省農業氣象作物產量預報系統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陝西省農業氣象作物產量預報系統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 陝西省農業氣象作物產量預報系統採購項目 品目 服務/農林牧副漁服務/農業服務/其他農業服務 採購單位 陝西省氣象信息中心
  • 榮成:探索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 提高服務效益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紅新 葉淑媛報導 近日,一款名為「智慧榮成」的APP正悄悄地走進山東省榮成市人民群眾的生活。它以「智慧榮成,悅享生活」為宗旨,在APP的首頁界面上向公眾提供溫度、溼度、風向等實時天氣實況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信息,方便市民根據天氣狀況制定出行計劃,安排日常工作和生活。
  • 氣象賦能,墨跡天氣轉型升級氣象綜合服務平臺
    當前,隨著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世界產業的格局,而這樣的改變,在依託技術發展的氣象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C端,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氣象企業需要不斷升級產品的使用體驗;在B端,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氣象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成為剛需。
  • 明確路線圖任務書 2020年全國智慧農業氣象能力建設這麼幹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智慧農業氣象能力建設2020年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推進農業氣象服務規模化、集約化、智慧化、品牌化發展,全力保障農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全年農業再奪豐收。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一、氣象服務社會化的積極探索(一)全力當好基本公共氣象服務的「領唱」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服務理念,加快公共氣象服務轉型升級,切實提高基本公共氣象服務的便利性、針對性、時效性和均衡性,氣象服務實現「提速擴面」,覆蓋面和效益有顯著提高。
  • 提供定製化氣象解決方案,墨跡赤必助力氣象服務商業化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氣象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升級,精細化、多元化的氣象服務逐漸成為剛需,專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也開始凸顯,很多行業領域對於定製化氣象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釋放,智慧氣象行業也對墨跡赤必等企業氣象服務平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WISE風向大會:氣象服務的全球化與市場化趨勢
    全球化下的氣象市場—需要怎樣的氣象服務記者了解到:作為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各行各業對於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廣、越來越深,華風愛科針對不同行業提供氣象信息解決方案,不僅觸及不同行業領域、優化圍觀經濟結構,甚至已經走出國門,將我國領先的氣象技術解決方案部署至國際領域。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落戶河南鶴壁
    李雯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雯 李喜平報導 4月14日,「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正式落戶鶴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鶴壁市市長魏小東出席揭牌儀式,並籤署了《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共建協議》。
  • 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 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李森報導4月3日,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第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在央視《新聞聯播》後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提醒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